□沈瀟湘(廣州大學松田學院 廣東 廣州 511300)
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策略
□沈瀟湘(廣州大學松田學院 廣東 廣州 511300)
目前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不斷下降,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構建快樂體育教學模式迫在眉睫。而我國目前的體育教學模式存在概念不清晰、缺乏理論依據等很多問題,需要進行強化改進。因此,基于一定理論依據,將快樂體育教學模式靈活地運用于我國體育教育當中、解決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快樂體育 教學模式 實施策略
1.1、我國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國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然而近25年來我國所進行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中,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的身體各項指標均有所下滑,這充分說明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水平在不斷下降。而一項關于青少年的抽樣調查中顯示出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肥胖比例均有所提高,伴隨著他們的心肺功能越來越弱。與之類似的奇怪現象還有很多,由于肥胖,青少年的胸廓變大,而他們的肺活量指數卻在降低;他們的平均身高在增加,然而跑的卻越來越慢;體重增加的同時力量卻不升反降……這些現象一方面令人擔憂,同時也充分說明了構建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快樂體育理論目前已經得到了普遍認可,然而結合實際來看,這一理論在運用方面還不太成熟,總會出現許多問題,很多人不能夠深入理解其內涵并加以實施,甚至會歪解其意義,因而使得這一理論的目的難以實現。因此,我國目前的體育教學理論仍需要不斷地強化和整改。
隨著人們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體育教學也備受矚目。快樂體育教學模式起源于日本,在我國發展了30年。這30年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鉆研快樂體育最高層次理論的階段;第二階段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并加以改進;第三階段再次研究理論加深理解。而本文就是一個通過研究對快樂體育理論重新認知的過程。
1.2、我國體育教學現狀
(1)定義不統一。
80年代初我國的專家學者就開始研究體育教學模式理論,而目前為止針對這一概念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它同時與很多其他概念相似,劃分不清晰,很多內容常常會重復,而且沒有理論知識的支持,實踐起來困難重重。因此快樂體育教學這一理論在實踐過程中容易被中斷,直接影響了其作用效果。
(2)種類冗雜。
我國體育教學種類冗雜,而且教學的目的等大相徑庭,導致其多種多樣。由于不能深入全面的理解概念,我們在體育教學模式的路上做出了無數次的努力,然而收效甚微,真正有意義的很少。
(3)缺乏扎實的理論基礎。
多種多樣的體育教學模式被發表在各種文獻中,然而這些模式構建缺乏扎實的理論基礎,沒有依據,經不起考驗,從而也不會有科學性可言。
2.1、研究的對象
本文主要研究快樂體育理論及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基于一定的理論基礎,學習如何構建快樂體育模式。
2.2、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歸納法、文獻資料法、實證研究法及邏輯分析法等,通過搜集一定的參考文獻,并對文件歸納總結分析,具備體育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找出不足之處。
研究快樂體育“掌握技能”、“增強體質”、“發現問題”等五種教學模式的構建,本文以快樂體育增強體質模式構建為例。
3.1、構建理論依據
(1)體能訓練的含義。
有人認為體能是運動員先天具有、通過后天不斷的體育訓練提升從而可以長時間不停運動的能力;還有人認為體能可以區分大小,身體的運動能力等屬于大體能,而各種運動項目和訓練為小體能。體能訓練則是人的身體素質通過運動不斷提高的整體過程。它具有力量等諸多要素,而針對每個要素的訓練方法又多種多樣。雖然我國目前在體能訓練方面有自身的研究,卻主要運用在體育競技方面。如果將這些理論用于體育教學,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將得到顯著提高。
(2)進行體能訓練的意義。
首先,體能訓練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身體素質。除此之外,它還可用于某項專業技能,與各種機械靈活的配合使用,充分運用手頭的各種資源等。因此,如果能將專業的體能訓練運用于我國的體育教學當中去,必將顯著改善教育質量。促進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提高。
3.2、目標的實施
使學生擁有良好的體育鍛煉感覺,而其與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3.3、教學任務
(1)培養健身意識學習相關知識。
通過不斷地鍛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并充分了解體育鍛煉對維持身體健康的好處,培養其積極鍛煉健身的意識。
使學生了解人體生理結構圖,知道運動中可能出現的損傷、防護措施以及傷后的護理方法,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傷或者能夠及時的處理損傷。
(2)科學的體能訓練。
普及科學的健身方法,讓大眾能夠更正規的鍛煉。
(3)針對性訓練。
為使身體某一部位達到某項要求而進行針對性訓練,學生可以自主決定運動的內容、時間、劇烈程度等,以期提高身體的某種功能,并要求學生了解一定的醫學知識。
(4)養成終身體育意識。
通過學習了解相關知識,結合自己體育鍛煉的體會,感受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及終身體育的意識。
3.4、教學程序
(1)教學步驟。
①制定自己的運動方案
學生可以基于對自身身體狀況的了解、就老師指定的某個項目制定出為自己量身定制的運動方案,然后將方案上交,由老師根據大家方案的相似程度進行分組,每組人數大致相同,方案相近,各組開始執行自己的方案。
②健身前的準備階段
通過交流調動學生運動的熱情及積極性,緩解自身的壓力,形成良好的運動氛圍。然后針對運動方案進行身體各部位的熱身,做好健身前的準備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運動中出現損傷。
③運動進行中
開始執行運動方案中指定的動作,老師通過觀察找出學生鍛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引導,提高學生的運動效率。
④鍛煉結束后
運動后要適時的進行身體的拉伸以達到放松肌肉的目的,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諸如“你認為運動帶給你的改變有哪些”之類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感受到運動對自己生理及心理上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真正喜歡運動,形成運動的自覺性。
(2)教學方法。
這里主要用到了小組教學和情景教學的方法,前者要求教師作為教練引導學生,使其進入身處于健身房的情景當中,充分調動學生運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后者指的是教師按照分組的形式進行教學,并分別予以指導。
3.5、教學評價
通過設置健身卡,定期測量并記錄學生的各項身體指標,來評定學生的身體狀況,根據學生身體狀況的改變來衡量教學成果。
4.1、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特點
(1)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
快樂體育各種教學模式有充足的理論依據,以快樂體育增強體質模式的構建為例,它以分組學習、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樂在其中更快樂體育教學理論為依據。各種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都強調了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必要性。
(2)充分調動學生運動的熱情。
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在傳統體育教學中加入了情緒熱身的部分,而不只是簡單的身體熱身。這就要求教師在體育鍛煉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營造體育鍛煉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體育健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加強調了體育教育中的“教育”二字的重要性。而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只是簡單的“稍息”等口令,缺乏有效的溝通,因而學生只是被動機械的做著老師指定的動作,很難真正融入其中,享受運動健身本身的樂趣。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構建中提高了對情緒熱身的要求。
(3)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構建注重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通過分組練習,測定相關指標,讓學生感悟身體的變化,意識到健身帶來的實際性的益處,使其能夠積極參加健身運動,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4)學生主體性更強。
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是體育課堂的主體,同時要有組織的開展教學工作。教師要在保證體育教學的有序性同時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中來的積極性。
(5)豐富教學方式。
相較于傳統模式,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賦予了新的內涵,如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將課堂改造成健身房式,把我國競技體育的訓練方法引進到課堂中,豐富了課堂的內容和形式。
4.2、與之相關的建議
體育教學需要不斷地研究摸索,它不僅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實踐過程。影響體育教學的因素種類繁雜,例如教師、老師的不同,不同教師的教學方式也不同,不同時期教育的目標也不盡相同,不同地區的體育教學的條件天差地別,除此以外還有諸多因素影響教學的進行。體育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地調整教學模式,深入地理解快樂體育教學模式,而不是將原有的理論生硬的付諸實踐,這將大大降低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與此同時,各種教學模式之間雖然名稱等方面會有所不同,但它們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要學會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最后,隨著研究的不斷地深入,體育教學模式會不斷更新,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更新自己對體育教學的認知,同時將最科學的理論應用于實踐當中。
本文圍繞快樂體育教學模式這一主題展開闡述。再基于相關的理論依據,深入研究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并結合實際加以驗證,以期能夠對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有所幫助。
[1]陳旭遠.課程與教學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曲宗湖,尚大光.素質教育與學校體育模式[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3]熊茂湘.體育環境導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