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運 布特(溫州大學體育學院 浙江 溫州 325035)
互聯網體育健身App平臺的研究
□陳福運 布特(溫州大學體育學院 浙江 溫州 325035)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互聯網正以超出人們想象的速度迅速發展,已經從單純的網絡信息發布渠道逐步邁向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健身娛樂的領域,互聯網體育健身App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新型體育健身模式。通過探究互聯網體育健身的內涵、特征、市場優勢以及對運行模式條件的評析,對如何在網絡化時代更好地實施全民健身運動,開展新型體育健身市場,加速體育生活化、普遍化、現代化,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互聯網 體育健身 互聯網體育健身App
隨著當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接入使用成本的降低,互聯網技術逐漸滲透進入各個傳統行業當中,打破了傳統行業原有的價值鏈條和產業格局,顛覆了傳統行業市場運行模式的操作流程,促使各個行業領域不斷進行產業升級轉變。“互聯網+”時代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發展的實踐新成果,促進了生產力的快速提高,推動社會經濟形態迅速發展,帶動和提升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傳統行業的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信息化服務平臺。充分挖掘和利用互聯網在社會各領域中的模式優化和資源配置作用,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的創新思維廣泛融合于社會各領域之中,改變原有企業的固定運營模式,形成全面的以互聯網思維為基礎理念和實現途徑的創新性產業。互聯網體育健身App正是實現了互聯網思維和體育健身運動的有機結合,改變傳統的體育健身服務體系和服務模式,憑借移動終端APP程序即可輕松實現線上體育賽事觀看、體育健身指導,線下即可參與和體驗實體健身活動的服務模式,為社會大眾提供了更優質、更方便、更科學合理的體育健身服務。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行動方案,提出了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與現代傳統行業相結合,促進產業升級的快速發展,提高互聯網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互聯網+”的概念,也使“互聯網+”概念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第一次將“互聯網+”寫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表明政府對互聯網思維觀念的的重視程度,預示將有更多有關“互聯網+”的發展政策將會陸續出臺,“互聯網+”上升至國家平臺,勢必加速向不同類型行業領域的相互滲透,促進產業發展相互融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但發展速度依然比較緩慢,已不適應當今社會人們追求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健身市場固有的信息封閉化、途徑單一化及其相關數據的研發水平在市場發展前景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在傳統體育健身市場中,顧客與健身機構雙方獲取的健身資源方面信息存在不對稱現象,顧客獲取體育健身信息的渠道有限,易處于弱勢地位,不能將對各種適合自身鍛煉的信息進行有效的篩選,從而影響健身運動流程及其內容的選擇。另一方面,對于健身機構自身而言,缺乏了解客戶的個人健康狀況、運動興趣、運動鍛煉史等方面的信息,不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技術,不利于健身機構合理利用資源和科學管理上方向發展的控制。對于消費者,健身消費的成本=尋找信息成本+獲得服務成本;對于服務提供者,必須收益成本,才會去做。這就要求傳統的體育健身市場必須結合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形成新型的管理服務模式,才能更好的服務顧客、服務人群、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市場才能長久發展。體育健身市場必須也經歷著互聯網時代帶來的蛻變,體育健身市場營運中心只有依靠“互聯網+”時代與體育健身市場相結合的健身新模式做為主體,依托PC和移動終端資源實現網絡化體育健身全方位指導等功能,才能大幅度提升健身行業的工作效率,從根本上降低人力投入成本,并且保障客戶,體育健身市場必須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迎接著新時代的到來。
“互聯網+”時代的到臨,體育健身市場想要快速穩定的發展,必須把互聯互通、信息時效化、途徑多元化、作為“互聯網+”時代體育健身理念發展的總目標。大量健身資源信息的公開化、多樣化是體育健身市場發展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互聯網+”時代體育健身事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體育健身行業是多層次、多項目的服務行業,服務活動不同于一般性的服務,健身方法指導、運動保健、運動負荷量診斷、運動處方制定、運動效果反饋等一系列服務活動,都受到健身教練及健身器材特殊性的限制影響。目前健身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未來體育健身市場想要有一個穩定的發展空間,取決于更好地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宣傳、經營、管理的先進性,及時掌握顧客健身數據流的信息反饋與循環利用。即使當我們踏入一個陌生城市,只要我們想健身或者學習一些先進的健身理念,都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的流通性和便利性,通過移動終端登錄個人健身APP程序數據頁面,學習和了解關于健身領域大量的健身資源,之前相關的健身經歷及運動史已經儲存記載下來,便于我們掌握和了解自己的運動健康狀況,有針對的進行體育健身鍛煉,另外,根據個人的時間安排選擇出距離遠近而又適合的健身場所。健身消費者資源大數據的管理是體育健身行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傳統的健身行業模式一對一、面對面的運動服務方式,在“互聯網+”時代將產生顛覆性、革命性的變化。體育健身市場要想在網絡化時代的發展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突破原有封閉的管理形式,實現信息化、網絡化共享的管理理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互聯網體育健身App是利用PC和移動終端登錄APP數據頁面,實現線上“賽事觀看+健身方法咨詢+健身預約報名”等服務,線下進行實體體驗、教練指導、售后服務等項目的新型健身模式的平臺”。利用互聯網與體育健身資源進行戰略合作,以“網絡體驗+實地運營”為切入點,創建全新的體育健身商業模式,為體育健身行業提供專業的O2O運營服務,積極參與和推動體育健身市場化、多樣化的發展,利用大數據、社交用戶平臺的優勢性,為廣大的體育健身愛好者提供移動應用的完美體驗。互聯網時代必將打破現有的健身行業服務及其管理所產生的數據 “孤立”和各業務系統“煙囪”現象,以體育健身市場發展為主骨架,以互聯網為核心,互聯網、移動終端、物聯網“三網融合”為途徑,實現所有體育健身服務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健身服務資源共享。
4.1、移動終端APP應用程序大量涌現
運用“互聯網思維”,通過移動終端開發APP程序,實現網絡化體育健身參與,整合“賽事觀看+健身方法咨詢+健身預約報名”多種服務設施項目,不斷推出相關體育服務流程,并且利用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理念自動推送產品服務促銷活動。
4.2、碎片化理念,即時間碎片化、地點碎片化、需求碎片化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顧客被吸引到移動終端,這種新型的健身模式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地點隨時隨地進行體育賽事瀏覽、體育健身方法的指導與學習。隨著人們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決定了人們很難有大量的時間進行體育健身,碎片化的學習理念迎合了時代的腳步,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依其高效化的學習形式將超過PC端,無論什么時間、任何地點,只要我們需要就可以登錄終端進行健身知識的學習,不僅節約大量的時間,而且還收獲豐富的健身知識,借助互聯網及各種信息化應用終端設施,使每個人都能實現全天、全方位享受體育資源服務,這將有力促進體育事業發展。
4.3、推出線上、線下相結合,即020(Online to Offline)運營模式
體育健身活動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即互聯網成為線下健身活動交易的平臺。其優點在于:線下的健身服務可以在線上來增加客戶瀏覽量,顧客在線上來篩選相應的服務,線上已達成收費交易,服務費用支付方式更加便利化。互聯網體育健身模式使銀行服務、消費服務有機結合,線上支付、移動支付等消費支付方式將全面取代“現場付費”,體育健身人群消費的費用支付將更加便利化。
4.4、客戶健身信息大數據應用將為管理者提供支撐
體育健身市場服務將產生海量顧客健身數據。以個人電子健身運動檔案為核心的健身信息數據,無論是非格式化還是格式化,都能夠在大數據技術應用下實現互聯互通。通過對顧客健身數據的深度了解和統計評估,及時、可靠、全面地獲取客戶的健康體質狀況、運動健身史及健身服務資源和應用健身服務費用等數據,為機構管理者和指導者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健身大數據管理時代,其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5.1、利用線上線下“O2O”模式,提高健身行業資源的利用效率
健身資源包括專業教練資源、技術指導資源、健身器材設備資源等,包括利用第三方機構,創新服務模式,服務流程管理、程序規劃制定等。對于消費者而言只求所用不求所有,從而全面大幅度提高健身數據資源特別是優質資源利用率和服務能力。
5.2、整合健身數據資源,改善顧客健身理念
健身服務的碎片化和區域化為顧客從事體育健身活動帶來困難,為此要加強顧客健康體質監測、健身運動數據資源信息等共享服務平臺建設,逐步建立跨空間、跨區域的健身數據共享交換信息體系,用信息化手段,不同區域各個健身機構都能及時掌握消費者的運動狀況,從而制定相應的健身服務措施,支持外地健身服務。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提供在線預約健身、健身繳費、體質報告查詢等便捷服務,采用信息化的途徑,優質化的服務流程,帶動各相關部門服務的貫通,創新服務流程模式,使消費者真正感受到利用網絡健身服務的優越性。
5.3、在健身數據信息資源創新價值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健身數據資源價值
關注人群進行體育鍛煉的大數據采集和利用,控制肥胖人數和預防亞健康人群的數量。逐步建立跨區域的健身數據共享交換標準服務體系,實現面向消費者的體育健身數據信息資源橫向趨于整合、縱向融合貫通,碎片化形成整體區域,整體創造數據資源的價值。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企業發展模式不再是單一、簡單的服務模式,一定是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互惠互利模式,好比一個團隊的力量遠遠大于其中每個人的力量,一張網的范圍遠遠大于一個結點的范圍。未來體育健身市場一定會趨向于整合運動器械、體育賽事、體育培訓、體育彩票、大眾健身等一系列具備綜合能力的體育市場平臺。
[1]黃恒學.公共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剎,2006.
[2]劉金戈,趙海利.公共支出分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剎, 2011.
[3]靳英華.體育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剎,2011.
[4]汪波,李惠萌.論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概念與結構[J].體育科學,2011,31(2).
[5]屈慶,陳黎,余文龍.互聯網金融發展對金融市場及債券市場影響分析[J].債券,2013,(10).
[6]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7]薛豪娜.互聯網影響下的消費者行為特征及企業營銷策略[J].西安工程科技學院學報,2006,20(2).
2015溫州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互聯網體育健身App服務平臺構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