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常 慧
?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探索
——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社團聯合會為例
李穎,常慧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9)
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交流溝通的主要載體,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越來越受到新媒體的影響。將新媒體與社團活動相結合,培育和踐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新媒體;大學生;社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1新媒體平臺可以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覆蓋性
新媒體平臺具有覆蓋面廣、輻射力強的特點。2014年7月2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手機上網人數超過PC使用率,30歲以下的網民比例占57.3%,40歲以下的網民占80.7%,大學生上網率幾乎是100%。有效利用新媒體平臺,能夠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陣地,突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少、覆蓋面小等瓶頸,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范圍。
1.2新媒體平臺可以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即時性
新媒體平臺可以迅速捕捉新聞熱點,快速進行理論探究,具有很強的即時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如微信、BBS、QQ空間、微博,第一時間呈現在大學生面前。大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及時反饋自己的收獲或困惑,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及時答疑解惑,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快速深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
1.3新媒體平臺可以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開放性
新媒體平臺具有互動強、多元化的特點,決定了其信息發布和接收的開放性。信息交流的內容同時成為信息發布的組成部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同感受與表達都可以在網絡上充分體現,促進了大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學習,進而內化于心。
1.4新媒體平臺可以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動性
新媒體平臺豐富了信息的內容和傳播形式。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形式越來越多樣化,使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有機結合,生動程度遠遠超過單一的文字傳播。將新媒體平臺運用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當中,可以使大學生在感興趣的內容和喜聞樂見的形式中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教育的生動性,增強教育的感染力。
2.1多元化價值觀的交互傳播,使大學生出現價值觀選擇困惑
新媒體的交互傳播,形成“人人為編輯,事事皆新聞”的個人信息時代。在網絡監管尚未完善的前提下,人們能夠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評論,有的人為博人眼球,甚至運用語言表達技巧,挑戰傳統價值底線,使價值觀形成階段的大學生在個人價值觀選擇上產生困惑。
2.2良莠不齊的價值觀開放性擴散,使大學生價值取向紊亂
新媒體使不同社會思潮充斥網絡,多元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開放性傳播,其中不乏有自由主義、普世價值思潮等不良的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影響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形成。
3.1理論社團引入新媒體形式,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度
理論社團是高校宣傳主旋律的重要陣地。活動內容的展開要按照價值觀的內容進行設定。這些內容可以為理論社團的活動內容提供指導,如利用其平等、文明、友善等內容開展互幫互助活動,利用其和諧、公正、誠信等內容開展誠信教育活動。豐富的內容要求有豐富的形式作為支撐,新媒體可以使單一的理論學習生動化[1]。理論社團可以根據學習內容建立新媒體學習共同體,即建立虛擬學習社群/社區,由社團成員和輔導者借助網絡建立一個問題解決及項目研習模式的學習組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這種直觀的模式呈現,將豐富的見解作為新的觀念在新媒體平臺中公開,大學生共同對這些見解進行點評、質疑、改進、豐富和理解,最終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念。例如,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的社會調研協會、鳳火文學社、莘莘視野協會等理論社團,通過建立線上和線下學習共同體和豐富的活動,如“童詩引路,詩意作文”創作大賽,文學社講座、網絡讀書節、優秀刊物推薦、詩歌教學經驗談等活動,使更多的大學生更深入地參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和實踐當中。
3.2文娛型社團引入新媒體形式,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廣度
文娛型社團是高校學生社團的主體。主要有:文藝型。如大學生藝術團、快閃天團舞蹈協會、戰斗街區舞蹈協會、流行樂團、星晴劇團、云海書畫協會、剪紙協會等。體育型。如狂風網球協會、足球協會、排球愛好者協會、星火籃球協會、逐風輪滑協會、清風騎行協會、國球mini協會、武術協會、臺球協會等。娛樂型。如凌智桌游社、笑“園”幽默站、dream吉他社、捷琳卡模特社、小靚魔術社等。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以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要求為指導,引入各種新媒體形式,引導社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學生興趣愛好有機結合,利用文娛型社團活動自主性、自覺性更強,學生接受程度更高的特點,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度[2]。
3.3大力發展新媒體社團,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式
新媒體社團是以學習及應用新媒體進行多種活動為目標,將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活動,營造適合學生的“網絡輿論場”,從而提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培育高校積極向上的新媒體文化。由于網絡和手機在高校的普及化,大學生對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的使用強度和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助力大學生成長的校園社團也應與時俱進。在開展QQ群和微信群互動交流、微博話題討論、微信公眾號訂閱等線上活動,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成果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社團新穎活潑的方式凝聚大學生,實現對大學生的有效引領[3]。例如,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的流光微視微電影協會、微商社團等,通過拍攝微電影、錄制小視頻、制作動畫等形式,形象生動地向大學生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 衛曉溪,楊婉.大學生理論研究型社團可持續發展路徑探析[J].學理論,2015,(17):189-190.
[2] 張琳.高校校園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功能和作用[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28):14.
[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219-222.
New media: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aking Heilongjiang Ba 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Ying,CHANGHui
(HeilongjiangBa 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163319,China)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horizon ofnewmedia.College students are deeply impacted by the newmedia.The present studywas aimed to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media and community.
Newmedia;College students;Community;Socialist core values
G641
A
1674-8646(2016)15-0076-02
2016-06-30
2016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社團活動的影響研究”(2016LX056);2016年度大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立項項目“網絡時代政府應對新媒體挑戰的對策研究”(DSGB2016099);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黨建工作理論研究課題“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社團活動的影響研究”(XDJ16105)
李穎(1981-),女,山東沂南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團委書記、學生工作處副處長,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