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平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124-01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隨著教學的深入,會逐漸出現學生學習的兩級分化現象, 這是需要每一個英語教師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新課程改革在研究和解決這一問題上, 給我們予以很大的啟迪,為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使我的教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轉變教育理念 ,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 注重情感教學!
理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理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不再當“教書匠”。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果,還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情感體驗和人格養成。實際上, 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嚴謹的學習態度, 積極的情感都直接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 情感教學這一非智力因素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我們的教學要力爭讓我們的學生, 在對待學習上, 擁有愉悅的情緒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讓他們在獲得學科知識的同時,學習態度越來越積極,學習的信心越來越強烈, 愛心、責任感越來越富有,為此, 我們必須做到對待每一位學生的態度要平等。
其次要有耐心,在英語教學中,學生成績的參差不齊,是我們不可回避的現實, 但我們要以足夠的耐心去縮小這種差距。
2.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突破聽說關。聽力最難也最易,聽力訓練好了,能給孩子學英語、說英語的信心。讓學生每天堅持聽錄音帶,模仿語音語調,做1-2個英語對話聽力練習;老師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聽得懂,回答得出老師的提問;強化聽寫練習,每天抽出3-5分鐘的時間聽寫單詞、短語或句子。
加強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一篇對話時,要求學習在規定時間內大聲朗讀,然后回答問題,反饋出學生理解的程度,再進行細化解釋; 然后再讓學生用對話或課文中所學重點短語或句型造句,練習語言應用能力。根據每單元的主題內容,每周堅持寫一篇模仿作文或看圖作文。把書寫規范,文章優美的作文貼在板報上展出,使學生在欣賞優秀作文的同時,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3.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策略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為一種個性心理特征,是一種在學習上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創造精神和本領。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先預習后聽課,先理解后記憶,先口頭后筆頭,先復習后作業。預習時要注意有針對性,突出重點知識,力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克服薄弱環節;有啟發性,力求做到能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活躍他們的思維;有趣味性,激發學習興趣;有探究性,做到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主觀努力獲得新知識。有些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是:當老師不領讀、不講授時就感到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去理解對話、課文。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學訓練,讀-劃-講-練 ,就是學生自己讀對話課文,把所讀材料中的固定搭配的詞組、句型、不理解的句子劃出來,通過小組互動, 反饋給老師他們不理解的語言點,老師再集中講解,然后再練習,鞏固掌握。我們還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的訓練任務,使課堂教學形成多人異步的格局,給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如課前預習目標按5(好):3(中):2(弱)的比例擬出。教師要促使由難到易的轉化,避免人為造成難度。在課堂練習和布置作業時,同樣要考慮到分類要求的問題,可以減輕學生負擔,又可監督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還可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對老師的教學也是一個促進。要想讓學生多練,教師就必須少講,精講多練,甚至以練代講,教學相長,教師有付出,學生有收獲,師生都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歡樂。讓學生快樂地學習,享受學習的快樂!
總之,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才能生成教學方式的轉變, 才能有一整套的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方法,才能教學相長,才能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才能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才能讓學生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發展的人,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益于國家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