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麗
【摘要】語言是文化、經濟、歷史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素質的基本發展內容,由此可見,普通話正是契合了時代的發展契機,是語言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筆者作為工作在推廣普通話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對方言保護進行了簡要分析。在推廣普通話的過程中,如何保護方言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推廣普通話、保護方言的重要意義進行探究,建議了提高普通話、保護方言的幾項策略,并針對普通話的推廣和方言的保護作出簡析,力求結合實際,建立完善的理論體系。
【關鍵詞】推廣普通話 保護方言 策略 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232-01
隨著全球化發展加快,語言成為了人們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語言是文化、經濟、歷史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素質的基本發展內容,普通話正是契合了時代的發展契機。推廣普通話對時代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樣,具有深刻含義的方言也是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關系好像是同胞兄弟一樣,具有密切的血緣關系。在推廣普通話的過程中,如何保護方言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一、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社會對普通話的需求十分迫切,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是促進交流的有效途徑。普通話是在全國范圍內通用的標準語言,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語言為基礎方言,在語法上以白話文為語法規范,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如果海南人和北京人用方言溝通,那么很容易造成交流阻礙,存在誤解。但如果兩個人都使用普通話交流,結果就大不一樣了。
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語言的融合代表著經濟、文化各方面的互利互惠,有利于克服地域差異、文化隔閡,促進社會交往的深入,對社會建設具有推動的作用。
二、保護方言的重要意義
在方言的發展中,一直有兩種矛盾的觀點。一有人認為認為方言代表的是中國語言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如果方言消失,那么它所承載的文化多樣性也會消失。還有人認為方言必然會被淘汰。筆者認為,從客觀上說,這兩種觀點并不客觀,保護方言和推廣普通話并不相互違背,相反,方言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樣可以在其中貫穿普通話的普及和發展。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曾指出,語言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每種語言都能表達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觀、思維方式、社會特性以及文化、歷史等,都是人類珍貴的無形遺產。顯然,方言這種無形的遺產如果得不到有意識地傳承和保護,它也會在無聲無息無形無影中消失,直至我們忘記、為之懊悔。
方言保護指的是保護和維護中國使用地方語言的地區,在我國的56個民族中,一共有80多種方言體系,例如漢藏語體系、南島語體系、印歐語體系等等。方言保護對兩岸三地的漢語影響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促使方言地區改變語言的單一性,也能接受用普通話交流。隨著網絡的發展,以“保護方言”為號召的話題在網絡上流行開來,引起了網上網下的人們廣泛的共鳴。保護方言目的是為了應對各地普通話瀕臨消失的現狀,呼吁官方保護以地方方言為載體的戲曲曲藝和民間文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的相互融合
每種語言都能表達出使用者所在的民族、地域的世界觀和思維觀念,是人類無形的文化遺產。
(1)組織科學規劃的方言語言保護計劃
在聯合國發布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7條中,說明了語言上的少數人同樣享有使用自己語言的權利。但目前大部分的方言保護都停留在討論階段,或是小規模的民間組織活動中,整體缺乏溝通和交流。
一旦某一種語言消失后,與之相應的文明也會消亡。在中國內蒙古少數民族聚集地區,一百年前有無數關于牛羊的詞匯,而現在只有十幾種。一些處于弱勢的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強大的語言化、全球化、互聯網的沖擊,正在處于逐漸消失的危險之中。有關機構和語言學者都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例如方言講座、磁盤錄制、資料備案等措施,制定完善的保護計劃,搶救瀕臨消失的民族方言,保護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方言,增強人類文明的發展和傳承,有利于民族的團結和社會的安定。
(2)利用電子信息技術推廣加強普通話
語言是文化素質的重要表現形式,推廣普通話是學校、機關單位的重要內容。推廣普通話有利于貫徹教育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發展方針。可以通過網絡電子技術平臺,整理刻錄優秀的文學誦讀作品,提高中文的語言處理水平。例如在普通話教育中加入遠程普通話平臺教育服務,推動中文信息處理的發展和應用,成為文化的重要載體。
(3)有針對性的開展方言針對教育
在語言的具體分支中,除北方方言以外,其他的幾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由于內部差異較小,大部分的差異都在語音之上,所以交流的阻礙并不大。語音的主要差異是每個聲音的音調的調值不同,這也是在北方方言中各個地區差異的主要標志。同南方方言相比,北方內部的一致性非常強,所以北方的黑龍江人同西南的云貴人相比,能夠達到基本的交流要求,保障溝通方面暢通無阻。
四、總結
綜上所述,方言和普通話的社會功能十分復雜,在多元化的今天,公民有使用任何語言的權利和自由。普通話的推廣仍在繼續,方言的保護也不能忽視,這是一項深具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感的長久工作,要想讓兩者之間相互發展,和諧共存,就必須要從客觀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讓語言成為構建和諧生活、和諧社會的工具。需要讓人們從內心真正意識到普通話和方言相互的意義。在重視普通話的基礎上,也要保護好地方方言,揚長避短,密切配合,讓普通話和方言緊密聯系實際,促進方言和普通話的社會功能,讓兩者能夠和諧共存,從而促進社會各項事業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穎,張艷峰,蘆京昌.高職院校漢語口語類課程教學現狀研究——以在杭高職院校為例[J]考試周刊,2008(09)
[2]黃翠鸞.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普通話口語技能教學改革[J].科技視界,2012(10)
[3]由丹丹.淺論海南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普通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技視界.2013(29)
[4]李茜.初探高職學院普通話課程的教學模式[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