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琪興
摘 要:在實現全面小康和中國夢的道路上,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多地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要素,其自身修養和素質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質,樹立思想政治教育者威信,并從政治、道德、文化和能力四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以期對教育者的自身修養提供積極的引導。
關鍵詞:修養;信念;立場;權威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要素,承擔著組織教育實踐、傳遞教育內容的重要責任,對教育效果起決定性作用。“一般來說,在其他各種條件大體相同的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對象心目中的威信越高,工作效果就越好;威信越低,效果就越不理想,甚至還會起副作用。”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素質,樹立自己的威信,從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總的來說,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應具備的素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思想修養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思想武器,有著鮮明的階級性和政治性。因此,對于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對這門科學進行研究的工作人員來說,在政治修養方面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
1.堅定的政治信念
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無產階級為革命事業不懈奮斗的精神支柱,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鋒,中國共產黨只有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而作為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堅定這一信念,才會有長久的工作動力,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形勢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給予工作對象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2.鮮明的政治立場
政治立場問題,講的是為誰服務,為誰說話的大是大非的問題,錯誤的或者動搖的政治立場即是非不分。是非不分,則語言不明。作為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無論何時何地,在何種形勢下都應當堅定不移地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立場,堅持為黨和人民“代言”。
3.較高的政治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水平,一方面要求教育者具備一定的敏感性和判斷力,能夠在復雜的政治形勢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作出正確的判斷;另一方面則要求教育者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并善于運用黨的理論方針政策來解決實際問題。
二、道德品質修養
道德品質,是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
1.為人正直
常言道:“正人先正己。”自己首先要是“正”的,在要求別人也“正”的時候才具有說服力。一個本身就經常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的官員又如何要求其下屬的工作人員克己奉公、清正廉潔呢?
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項“正人”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時刻審視自己,始終保持端正的姿態,這樣才能指導我們的教育對象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無私奉獻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熱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選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意味著選擇了這樣一項艱巨的任務和光榮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夠意識到這項工作對于黨和人民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應當意識到這項工作對于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意義。
3.誠懇守信
為人誠懇,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以坦誠的態度,敢于向工作對象坦露自己的秘密,這樣對方才愿意敞開心扉,講出自己的心里話。
為人守信,就是說對于工作對象而言,有些秘密不愿讓外人知道,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應當做到守口如瓶,替工作對象保守秘密,才能因此獲得來自工作對象的信任。
三、文化知識修養
文化知識修養能夠提升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人們更愿意相信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是聰慧睿智、品德高尚的人。人們會對他從潛意識里產生認同感和親近感,會因為崇拜和喜歡這個人而樂于接受他所傳遞的信息。
1.理論知識
這里的理論知識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黨的理論等有關知識。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是建立在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形成開放的、發展的理論形態,是指導人們進行生產和生活實踐的科學知識,同樣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保證工作科學有效進行的行動指南。因此,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入行”的基礎,是堅持正確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法的根本保障,是貫穿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終的中心思想。
2.專業知識
這里的專業知識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以及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密切相關的專業知識,比如心理學、教育學、法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
權威意味著信任與可靠,而權威性則有賴于專業性,就好像我們生病的時候找的是大夫而不是律師,同樣的,當我們尋求法律援助的時候則會選擇后者而非前者。所以,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性也會影響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
3.輔助知識
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輔助知識主要包括歷史、文學、邏輯、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于拓寬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思路,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個人威信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一面鏡子,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前人的成敗得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看清當下,抉擇前行的道路;文學是社會生活的窗口,向窗外望去我們能看到人生百態,體味生活的真諦,以及生命的意義;邏輯使語言表達條理清晰、有說服力,沒有邏輯的表達讓人感到混亂,讓人摸不著頭腦,更不用說讓人認同自己的觀點,起到說服教育的作用了;藝術是自然美、生活美和精神美的化身,美是人與生俱來的傾向,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具有愉悅的功能。
參考文獻:
[1]董承婷.淺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威信[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
[2]劉玉瑛.思想政治工作語言藝術[J].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