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瀾
摘 要:在民族聲樂的演唱中,要求歌唱者在解決好聲音技巧的同時,要充分地理解作品,在創作風格上準確地把握作品,然后再通過歌唱者的個人演唱風格和真摯的情感來演繹作品,從而使演唱升華到“聲情并茂、情景交融”的境界,使聽眾獲得美好的藝術享受。
關鍵詞:分析作品;表達情感;演唱風格
通過對解析作品、表達情感、演唱風格和音樂修養四個方面的論述,體現了藝術表現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可以說,如果演唱技術是決定歌唱者歌唱道路長短的基本標準,那么藝術表現就是決定歌唱者在藝術道路上能否走得長遠的重要條件。
一、分析作品
1.理解、分析歌詞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歌曲內在含義的直接體現。所有的音樂都是為傳達內心感受而創作的。在歌曲中,完美的藝術意象及其深刻的思想感情,都是通過運用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旋律、富有表現力的藝術語言所表現和傳達出來的,所以要掌握歌曲的詞曲內容與感情的起伏變化,主要在于對歌詞的理解、體會、分析、體驗和感受上,這也正是聲樂藝術表情達意的關鍵。
2.熟悉、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旋律
詞曲是歌曲中的一種情景體現,自然是為曲調的抒情作用及線條流暢奠定基礎的,而旋律則是詞的深化和發展,使優美、流暢的旋律更能深入人心。通過節奏的疏緊、旋律的起伏、嚴謹的結構、和聲同伴奏的配置與詞合二為一,達到了一首歌曲在客觀形象上的完整性。
3.掌握作品的風格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由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習慣、自然地理環境、生產勞動場所以及民俗、民風、宗教信仰、禮儀之別,使各民族歌曲在演唱內容和形式上大相徑庭、風格各異、百花齊放。而一首民族歌曲的情趣、曲風、韻味、特色是由歌曲本身已經基本上定下來的,特別是一些具有民族“獨特性”的歌曲,有很多表現手法是無法在譜面上記錄下來的,如蒙古族的“長調”,藏族的“囊達”,回族的“花兒”,滿族、赫哲族、錫伯族的“薩滿調”等,這些都是根據本民族所具有的“獨特性”進行演唱的。所以演唱者除了要關注作曲家譜面上所要表達的內容外,還要把作曲家無法記錄在譜面上的音樂語言增加進去以及演唱者本人對歌曲的理解融入其中,這樣才能更好地、真正完整地詮釋作品。
二、表達情感
1.情感的累積
無論是聲樂作品還是器樂作品,任何作品都寄予了作者的情感,而我們怎樣才能把握好并準確表達出不同作品中的不同情感,了解創作背景呢?只有把自己在生活中體驗和感受到的真情實感,描繪到所要塑造的形象中去,盡量做到身臨其境,才有可能表現出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但任何一個人對社會的生活不可能事事都有親身經歷的機會,即使是社會閱歷再豐富的人。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在不斷豐富我們的生活經驗和拓寬知識面的同時,還要多觀察周邊的人和事,就像巴爾扎克在《幻滅》中所描述的一樣,要“具有蝸牛般眼觀四方的能力,狗一般的嗅覺,田鼠般的耳朵,能看到、聽到、感到周圍的一切”。
2.想象力
著名聲樂理論家凱薩利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歌者獻出足夠的時間和思想來分析他的歌曲,并且充分發揮他的想象力,他將對其結果感到愉快、驚喜,如果他堅持下去,他將及時發展出一種敏銳的機能,從而他將能夠進入與作家創作其特定作品時的多少有些相似的心理狀態。”也就是說歌唱者可以通過對作品的剖析和想象,使自己更接近作者創作相應作品時的意境和背景,身臨其境地進入演唱中的角色,傳達歌者的第一感受。此外,想象力的發揮是歌唱者創作能力的再度體現,因為這說明歌唱者在正確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引發情思,在頭腦中對從生活中得來的有關的諸多表象進行分解、重組、連接等加工,把實際上并沒有直接聯系的事物,從觀念上抽象地組合在一起,從而構想出歌曲所要表達的意境和藝術形象,并通過歌唱和表演將其完美地表達出來,這也是歌唱完整性的體現。
3.情感在藝術表現中的重要性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道:“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歌曲從創作、演唱到欣賞都離不開感情,沒有情感的藝術形象或藝術意境是蒼白的,是沒有神韻和生命力的。一首作品之所以能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打動聽眾,其精髓就在于創作者和歌唱者在其中飽含著、凝聚著、燃燒著強烈的思想感情,將情感唱到了人的內心深處,二者合二為一,而且也正是這種真摯的情感最能感染聽眾,這也就較完美地達到了詞曲作者動心、歌唱者唱心、聽眾感心這一藝術傳達過程。
三、演唱風格
藝術是相通的,無論是文學藝術還是歌唱藝術都推崇創造,千篇一律或缺乏新意的藝術作品,總是使人感到味同嚼蠟,難以深入人心,所以藝術作品必須具有獨創性和特色性,不要用相同的重復前人所用的模式。也就是說要具有不可重復性和不可替代性,這樣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做到經久流傳。對于一名歌唱者而言,歌唱藝術中的獨創性就是具有個人的演唱風格特點,即演唱者的二度創作。古往今來,每一個優秀的歌唱演員必有他(她)們獨特的個人演唱風格。因此,歌唱者一定要注意挖掘和發揮自身的個人風格特點,這樣才能在民族聲樂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中國民族聲樂歌壇才有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美好前景。
聲樂是一門特殊的帶有綜合性的藝術門類,在民族聲樂演唱中,藝術表現具有舉足輕不可忽視的地位。藝術的表現是歌唱的至高境界,只有讓精湛的技術和完美的藝術表現相結合,才能讓聲音更富有感染力和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沈湘,李晉瑋,李晉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3]石惟正.聲樂教學法[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
[4]程蔚.中國民族聲樂多維探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