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云
縱觀歷年各地高考題,在《行星地球》這一章,考查最多的是時間的計算。但是該部分內容是一個教學的難點,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用傳統的教法,學生做題時對時錯,搞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鑒于此,我總結出另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地方時計算公式
①某地的地方時=已知地的地方時±地方時差(東+西-)
②兩地的地方時差=經度差÷15°/H(整數為小時,余數乘4為分鐘)
③兩地的經度差=經度A±經度B(同-異+)
(注:計算的時候公式倒著從下往上用。)
二、算法詳析(關鍵之處)
現舉個例子來具體說明一下算法。已知A地(60°E)的地方時是1月5日10時30分,求B地(130°E)的地方時?
第一步:求AB兩地的經度差
公式:兩地的經度差=經度A±經度B(同-異+)
簡單畫出極視圖,南、北極視圖均可(現以北極極視圖為例),標出重要的經線和已知的兩條經線,130°E相當于∠TOB=130°,60°E相當于∠TOA=60°,兩角差∠AOB=∠TOB-∠TOA(兩地同在東經度,相減。若兩地一個在東經度,一個在西經度,則相加),如圖1,即AB兩地經度差=130°E-60°E=70°。
第二步:求AB兩地的時間差
公式:兩地的地方時差=經度差÷15°/H(整數為小時,余數乘4為分鐘)
70÷15=4余10(整數4為小時,即4小時,余數10乘4為分鐘,即40分鐘),所以AB兩地時間差=4:40。
第三步:求B地的地方時
公式:某地的地方時=已知地的地方時±地方時差(東+西-)
B地的地方時為10:30加4:40,還是10:30減4:40呢?“東加西減”怎么用?現在注意,我們再次用極視圖來確定東西,在圖1中找AB兩地的差角∠BOC,順著極視圖的旋轉方向(北極極視圖逆時針,南極極視圖順時針)給∠BOC做一個大箭頭,表示自西向東,如圖2,可見B地在A地的東面,應為“東加”,即10:30+4:40=15:10,所以B地的地方時為15:10。
再舉一個例子:已知北京時間為2015年10月5日8:20,求美國紐約(74°W)的地方時?
解:①求兩地的經度差:
120°E+74°W=194°(作圖,如圖3,可見一個在東經度,一個在西經度,相加)
②求兩地的時間差:
194÷15=12余14,即時間差為12:56。
③求紐約的地方時:
(8:20+24:00)-12:56=19:24(畫大箭頭,如圖4,可見紐約在北京的西面,相減)
即紐約的地方時為:2015年10月4日19:2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