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永平 張文娟
思鄉懷人類詩歌是古典詩詞中最動人的一弦,感動著千萬讀者的心靈。而這種感動不單來自于詩歌的語言,還得益于詩歌中運用的表現手法。
思想懷人類詩歌中常用的表現手法有以下幾種:
一、寓情于景
“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寫景?!保ㄌ锿段髌栽~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保ㄍ鯂S《人間詞話》)詩人為了情感表達的需要,常借助景物來抒發內心的鄉思之情。
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作者的主觀情感,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痹~中所寫的景物有“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景中,有一個長年在外、浪跡天涯、居無定所、傷心欲絕的人,他是死水一潭,這里的景與情很好地交融到了一起。
二、以樂景寫哀情
《詩經·小雅·采薇》最后一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币酪罈盍?,春色美好讓人沉醉,但主人公卻要遠征,本來就有依依不舍之情,但是面對這樣美的景色更能傳達出他對故鄉、親人戀戀不舍的心情,這句運用了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倍鸥Φ摹督^句》中也用了這種手法:“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全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詩人借助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透露出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
三、對寫法(虛實結合)
古代詩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情感抒發比較含蓄,著意追求一種委婉含蓄的美,抒寫自己懷人仍覺難以盡言心中思念之痛,于是將思念的責任“推諉”給對方,采用對寫法使思念的過程得以不斷地延續下去。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此詩是詩人在安史之亂身陷長安時思念妻子兒女之作。但詩人不寫自己望月懷妻,卻設想妻子望月懷念自己,又以兒女“未解母親憶長安”之意,襯出妻之“孤獨”凄然,進而盼望聚首相倚,雙照團圓。有評論家說:“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边@種寫法比說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兒女來得委婉,但感情卻達到了雙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動人,藝術感染力更強。再如周邦彥的《蘇幕遮》:“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前兩句寫詞人久居長安,由于路途遙遠不能回家,思鄉之情頓生,但詞人不寫自己對故鄉的思念,卻寫當年在家鄉一起游玩的“漁郎”是否也想念著自己。不僅把自己對故鄉、對朋友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更細膩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套的意境又進了一層。
這種寫法表達出來的不是單方面的思念、傷感和斷腸之痛,而是溝通了雙方的感情,思念是雙方的,使得思念更加愁苦和感傷,或者更加溫馨和慰藉。同時這種手法又常與想象、虛實結合、襯托緊密相連。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