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丹菊
摘 要:培養高中生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對人才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對廣大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那么,在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該如何積極地利用有限的課上時間,幫助學生掌握最多的信息技術知識,提高課堂效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做幾點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效率;課程導入;教學觀念
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任務繁重、時間緊迫,再加上信息技術有的學生是作為學考,有的學生作為選考,并沒有受到所有學生的重視,部分學生根本不會利用課下時間來進一步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點。要想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只有充分利用好課上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我們該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注重課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國偉大的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誘導學生不斷學習、鉆研、探究的不竭動力。因此,要想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我們就要結合教材知識點的特點和本班學生的特點,精心安排課程的課堂導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問題引導式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課堂教學的重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文件的復制、粘貼、移動、刪除等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開門見山地把這些教學重點先用問題的形式羅列出來,讓學生對課堂教學重點一目了然,這樣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抓住教學重點,在隨后的課堂聽講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2.課件演示導入
形象生動的課件演示功能,相比于傳統的聽講模式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比如,在Photoshop賀卡和PPT演示文稿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向學生展示自己設計好的精美的賀卡和PPT,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就會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從被動接受知識傳授變成積極的“我要學”,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二、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實際運用能力
信息技術教育要著眼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識的培養。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能力是信息社會成員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體現。因此,在實際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傳統教學觀念,不斷制造機會培養學生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等各項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套新的基本技能體系。
例如,在講解完動畫插入、音樂添加、圖片設置、動畫、字體、字號、顏色等知識后,教師可以列出幾個主題,讓學生挑選自己心儀的主題,設計出相應的PPT演示文稿。這樣,在PPT制作過程中,既鞏固了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點,又很好地鍛煉了學生搜集、處理、運用信息的綜合技能。
也可以給學生設定“資源庫”,讓學生自己在“資源庫”中搜集、整理資料,制作出能代表自己心意的圖文并茂、精致華麗的電子賀卡送給同學。班干部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班級課程表、衛生值日表等等。
只有讓知識和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實際的運用中感受到信息技術的無窮魅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會達到滿意的效果。
總之,如何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一個信息技術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以學生為本,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得到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拓展。
參考文獻:
樊慧慧.新課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案例教學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0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