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姝含
摘 要:盲生由于自身生理缺陷影響,使其容易產生自卑等負面情緒,不利于盲生的健康、學習、生活,乃至今后的發展。于是,通過嘗試采用多種方法,引導盲生養成良好自我情緒調節的習慣。
關鍵詞:盲生;健康情緒;調節
心理健康指的是認識、情感、意志、行為等諸多方面健康狀況良好。通過幾年對盲生的教育教學實踐,我認為,引導、培養盲生良好情緒,對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鍛煉意志、培養品質、端正行為習慣,具有積極的作用。工作中,我是如何引導盲生克服消極情緒,幫助他們學會尋找快樂、發現快樂,逐步培養樂觀向上的情緒的呢?下面我就引導盲生自我調節情緒談談自己具體的做法。
一、轉移注意力,緩解不良情緒,發現自身優勢,從而學會情緒的自我調節
盲生的情緒和正常學生一樣是復雜多變的。然而,盲生情緒低落所持續的時間要比正常學生長,表現的程度比正常學生要嚴重。如有的學生坐在教室里悶悶不樂,不管怎么問就是不說話。像這樣的盲生,大多是在外部環境的刺激下,頭腦中產生某種偏激的想法,未能得到很好的排解而產生的。那么,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呢?
俗話說:“風平而后浪靜,浪靜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魚可數。”當遇到上述情況,我不是操之過急,而是把他的注意力引到他感興趣的活動上,讓他在活動中看到自己也有比別人強的地方,使情緒有個緩解的機會。待他情緒穩定下來之后,再引導他心平氣和地想一想,自然而然思想矛盾就得到了解決。
二、開設活動課——“快樂之園”,共同討論影響情緒的正面想法,學會表達不滿,達到情緒的自我調節
家庭歧視或過分溺愛、社會壓力等外因,是造成盲生自卑、孤獨、嫉妒心理的主要因素。而影響他們情緒的往往是承受外界壓力而產生的各種偏激的想法在作怪。為了使他們的消極情緒得到很好的排解,我定期開設活動課——“快樂之園”,讓學生坐到一起,學會“換個想法”,調節情緒。
例如:
活動課——快樂之園
首先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特長,如吹口琴、拉二胡、說快板、唱歌等等,把他們的情緒激發起來以后,我把影響學生情緒的各種現象擺出來,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討論怎樣“換個想法”比較好?
1.健全人的眼光總愛盯著我們
我的想法:覺得自己太笨,什么也看不見,人們是在嘲笑我,看不起我。
換個想法:其實是我自己感到自卑,覺得抬不起頭,因而行為上有點古怪,才引起人們這樣看我,所有要想別人尊重自己,首先必須自尊自強,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做好任何事情。
2.明眼人看不起盲人,他們不愿意和我們做朋友
我的想法:明眼人很壞,他們會用腿絆我,他們根本不會與我們交朋友。
換個想法:其實他們就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眼睛,所以我要交更多的朋友,幫助我認識更多的東西。
3.同學們為什么不選我當班長
我的想法:我覺得自己各方面都比被選上的人強,按理應該選我。
換個想法:同學們不選我當班長,說明在我身上還存在某些缺點,我要努力改正,向先進的同學學習,爭取下次能當選。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慢慢地領悟出“遇事想法不同會引發不同的情緒,只有多從積極方面去想,才能使情緒變得樂觀向上”的道理。
日常生活中,同學之間難免有誤會、矛盾和沖突,而矛盾沖突后雙方均感委屈。有的牢騷不斷,怒氣沖天;有的一聲不響,自生悶氣。這樣既傷害自己傷害別人,又影響同學之間的友誼。怎樣才能使他們既得體地表達不滿,又不傷害對方,還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呢?
三、針對不同的個性引導盲生自我調節情緒
情緒的自我調節方法有很多,在實際工作中,我針對盲生的不同個性,采取不同的引導方法。如個性外向的盲生,情緒低落時,我就帶他散散步、唱唱歌,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而性格內向的盲生,在背地里讓他向我訴說痛苦和委屈,把體內積聚的怨氣、怒氣等一股腦兒釋放出來,待他的情緒穩定后,再給予適當的勸解或心理安慰。
譬如,高年級有一位盲生,入學幾年來很少和班里的同學交談,去年五月,我發現他常常獨自一個人在樹蔭下流淚,經過我多次開導,他終于說了內心的委屈,他說:“他本來就不愛笑,這有什么錯呢?某某同學憑什么叫我悶驢?”看他哭得那么傷心,我教育了這位給他取外號的同學。這位同學向他道歉時說:“多年來,我老是覺得你心情不好,我想和你開個玩笑,讓你開開心、解解悶,沒想到,讓你這么傷心……”這時,他的情緒才稍有穩定。之后,我和他一起散步,一邊回憶幾年來,大家風雨天互相扶持、學習上互相幫助、運動會互相鼓勵的動人事例,勸導他要珍惜同學之間的情誼。數天后,他來找我說:“老師,同學和我開了個玩笑,我計較這么多,使他被批評,真不好意思……”
性格內向型學生的情緒轉化過程,比性格外向型學生情緒轉化過程時間要長,而且常反復。所以,在引導內向型學生情緒轉化時,要注意排除其他不良因素的影響,防止節外生枝。
總之,培養盲生在克服不良情緒,保持樂觀、開朗的心境,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既要了解盲生群體的心理特征,又要了解每個盲生的個性特點,其中更需要家長的關愛和社會的緊密配合,進行長期的指導,不懈的教育,使其能夠養成情緒自我調節的習慣。我從事盲生教育教學工作時間還不長,進行情緒自我調節研究剛剛起步,在校內已取得的成效能否經得起社會環境的考驗,這是我今后還要認真探討的問題。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