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嬋
作為長期奮斗在中考一線的政治老師,應試教育與課改實踐、素質教育如何融合,一直讓我苦惱不已。怎么辦?在對中考真題的研究中,我盯上了考題,并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考題的“變身”終于實現了教學上的美麗“轉身”。
一、對考題作用的新思考,實現教學思路的“轉身”
因為中考,教學要講知識和考點,要談學習方法和應試技巧,怎么能讓學生在具備應試能力的同時,把作為紐帶的“考題”更好地滲透于中學各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讓單調生硬的考題“活起來”,適應課改理念和素質教育的需要,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教學思路的改變,指引著我在教學中主動讓政治考題不斷“變身”,受益匪淺!
二、考題變身教學素材,實現簡單說教向情景教學轉身
中考題的材料主要源于生活,是能被大多數學生所感受、感知和感悟的,典型的和科學的,成為我備新課的主要資源,成為情景創設的材料,讓枯燥的課本觀點和政治術語鮮活起來。
比如,在上《民族大家庭》時,涉及“民族”概念,我結合連續兩年中考考到的“民族特色”考點,設計了“猜一猜”活動,學生通過五句體現壯族特色的提示語猜出是“壯族”,總結出壯族共有特征,由此歸納出“民族”應具備的四個條件,得出“民族”含義!
三、考題變身課本知識和結論,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身
把精選的常考題作為新課的探究素材,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方式,總結歸納出課本知識或結論,再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新知識拓展和遷移。
比如,在上《發展中的社會主義》時,通過對“爺爺眼中電視機的變化說明什么?”的探討,引導學生歸納出常考點:人民生活發生變化說明了什么?分析發生變化的原因。最后,要求學生根據生活中類似的事例,模仿出題。通過層層探討,以小見大,以點概面,不僅歸納了知識,還熟悉了考題!
四、考題變身知識教學主線,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身
比如,在上《維護人格尊嚴》時,我改編了“朱月坡”被同學叫綽號“朱肚皮”的考題,創設了其被叫綽號導致與同學關系不和,又被同學冒用姓名,丑化肖像的情節,設計了“請思考——朱月坡同學得不到同學們的尊重,失去了什么?自我檢測——朱月坡同學的哪些權利受到了侵犯?出謀劃策——朱月坡同學應該如何維權?請反思——在學校,還有哪些其他侵犯同學人格尊嚴的言行?請踐行——應如何尊重同學的人格尊嚴?請對比總結——‘主要侵權行為和‘不侵權行為”六個教學環節,以此完成“人格尊嚴”整節知識的學習,學得有趣,教得輕松。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