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食品領域安全事故頻發,出現如毒奶粉、毒大米、冷凍僵尸肉等問題,讓人民群眾對我國食品行業安全的缺乏信心,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當前我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原因是由企業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的。確保食品企業效解履行社會責任,應當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強化政府監督職能、加強食品企業自身建設、發揮社會公眾的引導促進作用。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企業;社會責任
一、我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現狀
近年來我國食品領域安全事故頻發,出現如毒奶粉、毒大米、冷凍僵尸肉等安全問題,讓人民群眾對我國食品行業安全的缺乏信心,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消費者關注的熱點問題。當前,國內食品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仍比較模糊,有的企業對此感到困惑,意識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但卻無從著手;有的企業則觀望徘徊,認為社會責任并非必要,且擔心履行社會責任會加重企業負擔,影響經營利潤;有的企業則逃避責任,為了一味地追求自我利益,突破了行業規范與道德底線,忽略乃至嚴重損害了公眾利益。
食品生產安全關系到食品企業的生死存亡,它不僅反映了企業的道德水準,更關系著企業的長遠發展。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開始思考將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的發展戰略中和企業文化中,來確保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二、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缺乏的原因分析
企業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造成了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缺失。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在責任性質上,食品企業是第一責任人, 其生產部門與監督部門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政府的監管,媒體的輿論導向和消費者輿論監督也影響著食品生產企業的行為。
(一)內部原因
許多食品企業為了片面地追求眼前的利益,當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發生沖撞時,逃避或決絕履行社會責任,造成了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阻礙了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
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在企業經營行為中,過度追求經濟利益,并將實現利益最大化作為他們投資經營的基本目標,而不把改善員工的工作條件和安全當作企業責任。部分食品企業把企業營利與企業社會責任對立起來,在利潤最大化經營目標的驅使下,失去理性,走上唯利是圖的道路。
企業道德經營理念缺失,導致了管理人員和員工的道德水平良莠不齊,食品安全意識淡薄,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不注重樹立道德的經營理念,趨利觀念濃厚,有的行為甚至違法國家法律法規,從而帶來很大的食品安全隱患。
企業未建立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沒有相應的社會責任管理部門,食品企業對員工的社會責任培訓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包括對社會責任意識的培訓、和社會責任聯絡人的培訓,沒有將這項工作提高到企業的戰略地位來實施。
(二)外部原因
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相比于其他法律體系而言,食品安全的法律體系涵蓋的范圍較小,對新科技發展所導致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未涉足其中例如食品安全的危機處理制度、公司責任報告機制等。而食品安全問題本身涵蓋了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法律應當反映出這一整個過程。
政府相關部門監管不力,我國很多地方政府只注重企業的利潤和稅收,對企業守法行為的監督力度不夠,導致地方政府過分注重經濟效益和 GDP 的增長速度,重招商引資,輕監管市場,忽視了對食品質量、安全、消費者、環境和員工利益的保護。
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差、維權意識淡薄,由于消費者的輿論監督意識差,對于一些企業不履行社會責任,沒有自覺抵制社會責任缺失企業的產品,使得違規企業無所顧忌,愈加放縱。
三、增強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
法律和標準的建立就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第一步,也具有綱領性的意義。嚴格的遵守規章制度,按照標準生產產品是每個企業的義務和責任。作為獨立的經濟主體,食品企業有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權利,而當社會責任的履行與其追求的經濟利益相沖突時,企業可能拒絕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社會責任。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大執法和監管力度。市場經濟突出的特征表現為法律經濟,要實現法治就要求建立起完善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法規體系,不留法律法規的空白給企業不履行社會責任的借口。食品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不充分和實踐中相關的制度體系不健全,嚴重阻礙了我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這種狀況下,要切實推進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必須依靠完善的法律體系作為制度保障。
(二)強化政府監督職能
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督。監督是食品企業能否遵守法律、落實制度的保障線。公權力機關要健全監督機制,落實監督措施,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地方政府要努力消除地方保護主義的弊病,不惟、財稅收入和招商引資為上,加強對社會責任問題企業的監督、檢查,加大對相關問題曝光、處罰力度,增強監管的震懾作用,規范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行為。
(三)加強食品企業自身建設
積極引入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要強化企業作為“社會人“的認識,消除“利益至上”的觀念,站在對有利于社會、有利于公眾、有利于長遠的眼光來審視自身發展,不僅僅是對股東、對投資者負責,不單單是唯利是圖,而是要對員工、合作伙伴、政府、社區、公共事業及環境保護等擔負責任,維護各方面的和諧統一、共同促進和持續發展。
要建立積極的企業文化。企業要把道德倫理、職業操守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推進建設,在企業內部營造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
要持之以恒地推進社會責任體系建設。食品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發展的動態工作。企業應積極將社會責任體系建設提升至事關企業生存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高度,毫不動搖地一以貫之,并因地制宜地加以完善和調整。
(四)發揮社會公眾的引導促進作用
食品企業作為社會組織,它的行為勢必會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社會的組織、個體應當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積極發揮引導、促進作用,對食品企業有效履行社會責任形成強大的推力。新聞媒體方面,如各類報刊、雜志、網站等媒體,應切實發揮輿論發聲、針挖時弊的作用。社會機構方面,如食品行業協會、社會責任評級機構等,應廣泛地開展社會責任的相關宣傳工作,使社會責任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共識。社會公眾方面,包括公司投資者、員工在內的社會公眾,要強化作為股東、作為雇員、作為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對企業拒絕承擔相關責任、損害自身相關權益的行為,應積極運用法律法規等武器,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維護自身利益,而不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旁觀態度做“沉默的大多數”。有效地使食品企業化外部壓力為內在動力,更好地承擔相關社會責任。
四、結束語
食品企業與居民生活和整個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和諧社會呼喚責任企業,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意識的企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石。因此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既需要企業加強內部建設即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實施正確的經營戰略、再加以相應管理部門的監督來卻確保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同時也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即政府、新聞媒體、社會組織及消費者等來形成合力。
參考文獻:
[1]周利剛.論食品安全與企業社會責任[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0(3):15- 16
[2]楊輝.進一步完善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法律體系[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1(4):18- 22
[3] 朱蘭蘭.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基于食品飲料行業的數據[J].財政監督,2013(10):41-44.
作者簡介:李怡雯,三峽大學經管學院2014級工商管理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