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紅
【摘 要】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是,融資難問題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瓶頸。為此,本文分析了產生融資難問題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
【關鍵詞】融資;中小企業;金融機構;政府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取得了巨大發展,并在解決就業、技術創新、貢獻稅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市場機制不成熟,社會信用環境不完善,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時受到了許多阻礙,這也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據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中國項目開發中心對成都、綿陽、樂山三地六百多家中小企業進行的流動資金來源結構抽樣調查顯示,企業內部自身積累78.1%、銀行貸款9.65%、民間借貸5.07%、商業信用3.25%、其他非正規融資3.93%。從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小企業現有的融資來源結構并不科學。目前,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資金基本靠自身積累,而當出現資金缺口時,多求助于手續簡便的商業信用和民間借貸等非正規金融。雖然這些渠道的融資能更好地適應中小企業經營靈活性要求,但融資成本往往高于金融機構,這既不利于企業發展,也不利于企業抵抗風險。以民間借貸為例,其利率平均高達20%,遠遠高于國家的法定利率,也遠超過中小企業10%的平均利潤率。銀行貸款理應是企業融資最重要的來源,但現實是,雖然國家為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并降息,卻并沒有為缺乏資金的中小企業減輕太多負擔,融資問題仍然沒能徹底解決。
中小企業想要走出融資困境,不但需要銀行金融機構、政府以及中小企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共同努力,更需要長期的研究和探討,并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制定相應的措施以應對變幻的局面。
一、以銀行金融機構為砥柱,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發揮主角效用
早在2008年下半年,央行就明確表示,要引導信貸資源向中小企業傾斜。各大商業銀行也紛紛響應號召設立中小企業貸款事業部,力保信貸正常發放。但實踐證明,中小企業與銀行的聯接仍未達到預期的緊密程度。一方面,銀行為了防范風險,對企業貸款有嚴格的審核,在均等條件下,往往更青睞大企業。另一方面,銀行貸款的手續繁瑣,耗費時間久,隱性成本高,審批標準苛刻,也令許多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故此,銀行金融機構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擴大在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中的占比:
(一)放寬貸款準入。銀行金融機構應根據中小企業信貸需求規模小、頻率高、時間急、風險高的特點,制定特定的信貸機制。具體可包括適當放寬貸款期限,簡化貸款流程,攜手保險公司及擔保公司等第三方公司進行“動產浮動抵押、股權質押、供應鏈融資”等金融產品的開發設計等。
(二)調整機構適配度。各大商業銀行除了自行設立的信貸部門,還應該大力發展與中小企業相適應的中小融資機構,鼓勵和支持股份制銀行、城鄉合作金融機構,并盡量消除地區差異,提高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支持符合國家政策的中小企業的發展。
(三)拓寬銀行功能外延。銀行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中,角色可以不僅限于貸款單位,還可以轉變成幫助企業進行多種融資的中介。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成長型、創新型的企業有很強的生命力,但有時可能不具備銀行貸款的條件。此時,銀行可以把這些企業推薦給PE、政府以及其他金融機構,以此構建一個融資信息網絡。
二、以政府為主導,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外力支撐
一直以來,政府對“融資難”這一長期制約著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都很重視。歷年來部署過多項措施以緩解局面,包括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實行財政補貼、提供貸款援助等。但中小企業的融資體系亦有其復雜性,除了以上措施,如何構建服務型政府,打造優良市場環境,為融資提供足夠的外力支撐,也對中小企業能否順利融資起到重要作用。
(一)構建信用擔保體系。由于中小企業缺少抵押物,公司體量小沒有話語權,信用擔保體系還不完善,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的機構少,并且擔保基金的種類和數量也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同時,擔保的風險分散與損失分擔及補償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擔保資金的放大功能和擔保機構的信用能力也受到較大制約。鑒于此種情況,政府部門可將直接補貼的資金放到擔保資金上來,以撬動更多的資金,構建全國性的擔保機制。從組織形式上保證信用制度的落實,建立信用擔保基金和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登記、信用征集、信用評估和信用公布為主要內容的信用評級制度,建立起跨地區、全國性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信用擔保。同時,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規范信用擔保程序,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保證擔保體系的正常運作。
(二)規范民間資本融資。民間借貸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尤其是沿海等東部地區民間資金相對富裕,貸款手續簡便,因此民間借貸市場十分活躍。雖然民間借貸并不合規,但俗語有云“堵不如疏”,一味的打壓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應正視民間借貸存在的合理性。建立起民間資本和金融服務的相互傳導、相互補充的長效機制和監管體制,使民間借貸行為規范化和透明化,切實防范民間資本可能引發的風險。同時,有組織地將現有社會中的大量民間閑置資金加以運用,推廣如天使投資、眾籌融資等金融服務,以提高資金利用率,達到雙贏的效果。
三、以企業為根本,為中小企業融資奠定內在基石
一般來說,企業融資能力與其經營管理能力﹑信用程度、發展潛力等因素正相關,與企業風險負相關。而中小企業的自身特征決定其融資能力先天不足,在信用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因此,除開不斷優化外部融資環境,企業方面更要持續提升自身素質,從根本上增強融資能力。
(一)改善中小企業的管理制度。我國的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多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產權不明晰,責任不明確,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只有建立起科學、現代的企業管理制度,提高經營及財務管理水平,才能增強市場競爭力,壯大企業實力。
(二)培養金融方面人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缺乏金融相關人才,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領導者仍然只對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等比較簡單的融資模式有所了解,致使企業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只有擁有具備先進融資理念的金融專業人才,仔細分析企業的資金需求形式和需求期限,從長遠和全局的視角來選擇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才能做出合理的安排,以較低的融資成本來籌集資金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三)樹立誠信觀念。中小企業只有杜絕商業欺詐行為,做到無不良信貸記錄,增加中小企業的信息透明度,獲得金融機構的認可和信賴,才能增強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信心,增加企業順利融資的可能性。
中小企業現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而面對發展過程中的融資桎梏,要想真正將其粉碎,必然是一個長期而漸進的過程。
參考文獻:
[1]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對策,投融界,[2014-12-03]
[2]四方籌謀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天和網,[2013-01-16]
[3]關于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現狀解析,賽迪智庫,[2014-05-08]
[4]誰來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局,中國經濟網,[2015-03-16]
[5]中小企業融資的八大原則,天和網,[2012-12-13]
[6]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是總量問題還是結構問題,人民日報, [201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