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電影《哈瓦那之戀》選擇在古巴哈瓦那華人街開機。圖為人們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華人街一家武館內練習中國武術
當地時間2015年1月13日凌晨兩點,古巴首都哈瓦那,一個中國人為了回復《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的微信信息,舉著手機滿大街找網絡信號。
這個人叫鄭大為。2016年2月8日,中國春節大年初一,他籌備了多年的中古合作電影《哈瓦那之戀》將在古巴哈瓦那華人街正式開機。這部電影是中古合拍的第一部電影,得到了古巴駐華使館、古巴文化部、古巴旅游部、古巴外交部的支持。
可以稱得上“古巴通”的鄭大為,曾帶領中國攝影家們去古巴辦過影展,幫助古巴電影參展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多次往返于中古兩國之間,是三任古巴駐華大使的老朋友。
鄭大為(左),古巴格萊美主席音樂家胡爾黑(中)電影《哈瓦那之戀》水下攝影師孟慶然(右)
鄭大為告訴本刊記者,2016年是中國拉丁美洲友誼年和哈瓦那建城500周年,《哈瓦那之戀》已定為這些重要時刻的獻禮影片。而籌拍這部電影,也正是中古交流提速的一個注腳。
靈感緣起金雞百花獎
開始策劃《哈瓦那之戀》,是在2011年末。而其直接靈感,還要從鄭大為把古巴電影引進2011年的金雞百花獎說起。
鄭大為曾與中國電影家協會一起探討如何引進古巴電影。他發現,雖然歷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上都有國際影片比賽單元,但從未有古巴電影參與,拉美國家參與的也特別少。
“如果能引進古巴電影,不僅會為電影節增色,也會促進中古交流,我隨即聯絡古巴的電影局,他們也很興奮。”鄭大為說。
不過實踐起來并不容易。如何選擇片子?如何在古巴通訊不暢通的情況下與古巴導演溝通?如何把重量不輕的電影膠片運到中國?一連串的問題接踵而來。
這時,鄭大為想到了向此前在古巴結識的中國留學生尋求幫助。
“留學生們給我當翻譯,還幫助我聯絡古巴的電影導演。最后古巴確定六部影片參加電影節,因為拷貝后靠郵寄容易丟失,時間緊迫,入關又特別麻煩,所以膠片完全由留學生利用回國的假期背回來了。”他說。
經過審查,《哈瓦那組曲》《紅色城市》《毛里西奧的日記》《老房子》這4部影片參加第20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終,四部電影全部入圍,《哈瓦那組曲》更是從8個國家28部影片中脫穎而出,與另一部奧地利影片一同獲得了觀眾最喜愛的外國影片獎。
這一經歷給了鄭大為靈感:這次文化交流中,中國留學生們充當了特殊的信使角色,為什么不先拍一部他們的紀錄片呢?
古巴是拉美地區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2006年開始,在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倡導和推動下,古巴專門為支持中國中西部地區12個省區培養人才設立了獎學金項目,中國學生在古巴的全部費用由古方負責,哈瓦那大學還專門為中國留學生設立了哈瓦那大學塔拉拉分校,在古中國留學生大多在該校區學習。
2008年11月18日,正在古巴進行國事訪問的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還曾來到哈瓦那大學塔拉拉分校探望在那里學習的1100多名中國留學生。
“新世紀以來,中國共有3000多名留學生接受古巴政府獎學金,在古巴大學學習語言、醫學等課程。”古巴駐華大使白詩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去郵局傳劇本
劇本是電影的基礎。對于這部在古巴拍攝的電影,離開了古巴人的幫助,很難有好劇本。
好在,拍攝這個題材電影的想法,迅速得到了古巴國內的回應。一位為中國留學生授課的哈瓦那大學副教授阿德麗娜找到鄭大為,表達了希望參與創作劇本的想法。她經歷過的與中國留學生的故事,成為了電影劇本的重要素材。
2012年10月開始,鄭大為與阿德麗娜的跨國合作開始了。然而,這一合作卻頗為不易。
古巴的國際通訊費用十分昂貴,在古巴法人機構撥打中國國際長途的資費為每分鐘5.85美元。與此同時,普通古巴居民住宅不能申請互聯網服務。2013年6月古巴在全國118個網吧提供更便利的接入服務以前,互聯網對于古巴人還是奢侈品。
“阿德麗娜發個郵件需要去郵局,有時甚至得排兩個小時的隊。”鄭大為說。
到了2015年,盡管古巴電信公司為58個公共無線上網點提供了WiFi連接,但是使用網絡在古巴依然不容易。酒店的網速連微信語音也發不出來,因此才出現了本文開頭鄭大為在半夜里滿大街找網絡信號的場景。
語言是另一個障礙。鄭大為需要找翻譯把阿德麗娜寫的西班牙語劇本譯成漢語,然后進行修改,之后,再把修改后的版本翻譯成西班牙語,發回給阿德麗娜。只是寫劇本,就花了兩年時間。
轉眼到了2014年底,劇本終于敲定,《哈瓦那之戀》以中古兩國間的教育計劃為背景,以中古留學生海外留學為題材,中古兩國青年愛情為內容,在美麗的加勒比島國風光風情,和浪漫獨特的歌舞氛圍中,講述中國留學生陳弈和古巴姑娘瑪利亞的愛情故事。
不過,找投資方是更大的難題。很多投資人都質疑“古巴題材、留學生故事、主旋律的東西誰會看呢?頂多就是政治宣傳電影,那是政府的事兒。”
為了滿足投資方的要求,電影的劇本后來又經過反復修改。
“不僅要保持古巴本身特有的文化特點,也需要讓愛情故事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和解讀,一方面保留電影的藝術性,一方面又需要加強電影的商業性。”鄭大為說。
為了迎合投資商,電影甚至從一對情侶的故事改成了兩對情侶。
“最開始的版本是中國女孩兒學salsa舞,然后跟古巴男孩兒談戀愛,結果投資商們都不愿意,說干嘛要中國女孩兒跟外國男孩搞對象?能不能中國男孩兒跟古巴女孩兒搞對象?所以修改后的劇情是兩對情侶。”鄭大為說。
古巴哈瓦那的美麗海濱
陣容豪華
中國導演要來古巴拍電影的消息很快在古巴文藝圈傳開。2015年初,鄭大為去古巴交流時,很多古巴藝術家都主動找到鄭大為,紛紛表示“如果需要,一定全力配合。”
而無論是參演陣容,還是支持單位,從古巴的角度看,這部電影都堪稱豪華。
古巴salsa舞創始人胡安尼斗、花式鋼琴泰斗丘喬·巴爾德斯、古巴格萊美主席音樂家胡爾黑、古巴國家音樂名片的蒙卡達樂隊和青年人最喜愛的勞斯幫幫樂隊等都將在影片中亮相演出。
影片由北京和古巴的兩家公司與古巴音樂家協會聯合拍攝,古巴廣電局、古巴文化部、古巴旅游部和古巴駐華使館支持。
白詩德也為這部電影的宣傳站臺。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2016年是中拉文化交流年,古巴是拉美首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為中拉之間的交流建立了良好橋梁,其中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哈瓦那之戀》也將會為中拉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在古巴看來,這既是個古巴的宣傳片,也是門促進古巴旅游業發展的生意。
伴隨電影的拍攝,北京的拍攝方還將與古巴4大旅行社和哈瓦那市政府聯手推出:“跟著劇組去古巴商業旅行”活動。
白詩德對本刊記者表示:“如今,中國游客到古巴旅游簽證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2015年9月,中古直航開通。甚至美國媒體都報道稱:正如古巴官員所希望的,這預示著會有“海量中國游客”蒞臨這個加勒比海島國。
時間倒回到2001年。
那時的古巴還不是中國公民出國旅游目的國,中國游客很難赴古旅游。古巴旅游部決定拍攝一部宣傳片,配合古巴向中國申請這一資格。
古巴駐華使館認為宣傳片應更符合中國人視角,因此希望找一位中國導演操刀宣傳片的制作。于是,使館工作人員通過中國文化報,找到了當時在北京電視臺工作的鄭大為。
而這,正是鄭大為和古巴結緣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