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明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這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傳統觀念。
然而,越來越先進的醫學手段,越來越開放的觀念,令中國人對美的向往變得越來越容易實現。對 “受之父母”的容顏及形體,越來越多的人嘗試去主動改變。
“據估測,中國美容業(包括生活美容在內) 市場規模目前已超500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千萬。其中醫療整形美容業的產業規模以每年10%~20%的速度不斷擴大,整形美容手術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醫療美容機構超萬家。”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秘書長、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趙振民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
中國的醫療美容行業,在飆升的市場需求下正形成一股新的產業熱潮。
黃金十年
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醫療整形美容行業進入快車道,一些綜合性醫院紛紛以自籌或合建等方式開設整形美容科;之后的90年代,社會資本陸續進入這個行業,在一些大中城市設立醫療美容專科醫院;進入21世紀后,社會資本創辦醫療衛生事業進入了“活躍期”。
“2001年,中國討論并通過了《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這是民營醫院大舉進入這個行業的重要的時間節點。”長沙愛思特醫療整形美容醫院董事長萬賢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2014年5月28日,第三屆中國(北京)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韓國展區整容行業的展示
2003年,一位名叫郝璐璐的女孩接受了伊美爾整形醫院的全面整形手術:割雙眼皮、隆鼻、大小腿及腰部吸脂、提臀、隆胸等十幾個手術,成為國內首位公開自己整容過程的“人造美女”。
“郝璐璐是行業的又一標志性的事件,中國人都是非常內斂的,而且整容這樣的事一般都會羞于啟齒,她改變了很多人的觀念。”萬賢德說。
不久之后的2005年,中國的醫療美容行業進入了快車道,迎來了“黃金十年”。
2005?2015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人們開始重新認識自己對美的追求。同時,“韓流”的侵襲,也令人們對整容從排斥到追捧。醫療美容成為了新興的熱門產業。
亞韓醫學美容醫院院長段曼利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個行業中最大的客戶群體是明星、藝人,其次是企業家、高級白領等高收入人群,如今學生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另外還有一些是“有病治病”的群體,比如因先天缺陷、后天意外損傷的人。
二線城市崛起
萬賢德告訴本刊記者,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是醫療美容最為集中和發達的城市,其次是深圳、成都、長沙、南京、杭州、武漢、重慶、鄭州等中心城市。
盡管消費者多數偏愛大城市,但長沙、成都等一些二線城市的醫療美容產業也因輻射區內越來越大的需求而快速成長。
站在長沙市的黃金地段解放西路上向東望去,矗立于如織人流中的,是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醫學美容院。到了傍晚,星星點點的廣告牌亮起來,整個片區有如一座繁華的娛樂城。
近年來,長沙的美容整形業悄然興起。
《湖南日報》曾報道稱,除一些規模較大的知名整形醫院之外,長沙市僅一個開福區就有不下200家小型美容院。
擁有18年歷史的亞韓醫學美容醫院,是長沙最早創辦的美容整形醫院之一。據本刊記者了解,該院手術室平均每天要完成20臺手術。
這放在30年前是難以想象的。
“30年前,來做美容整形的,大多是事業有成或條件富裕的中年女性,而現在,不僅僅是大學生、中學生,甚至連小學生都有。”段曼利告訴本刊記者。
長沙美容整形業的興起與電視湘軍的崛起不謀而合。
2005年9月,湖南經視推出了國內第一檔整容真人秀節目《天使愛美麗》,讓長沙美容整形行業賺足了眼球——14位選手在鏡頭前分別展示了豐胸、墊鼻、削骨、雙眼皮切割、牙齒整容、抽脂等14例手術,她們都曾因為相貌問題遭遇挫折。
被《天使愛美麗》節目組選中后,選手可免費接受價格不菲的整容手術。而在14名站在鏡頭前的選手背后,是1000多個報名者。
節目采取了紀實手法,對手術過程進行了“零距離、零剪輯、全角度”地播出,一時間令觀眾瞠目。
那時的段曼利還在長沙一家公立醫院工作,每晚都會準時打開電視收看這檔節目。
盡管飽受爭議,但這檔節目客觀上給長沙的美容整形產業帶來了極大的推動。
在長沙美萊醫療美容醫院院長麥躍看來,湖南衛視也是一個重要推手。
“比如《超級女聲》這樣火遍全國的選秀節目,吸引了很多草根女孩,她們想參加選秀,那么美容整形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需求。”麥躍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不僅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甚至許多鄉鎮的需求都已經被帶起來。
“長江以南經濟較發達的區域,還有那些通常被認為美女較多的區域,市場更好一些。”萬賢德說。
巨頭紛紛入場
2015年6月23日,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恒大健康公告稱,其與韓國原辰醫療美容集團聯合創辦的恒大原辰醫學美容醫院(下稱“恒大美容”)正式開業。
據稱,這是國內“首次引入韓國全套技術、管理、服務體系”。
恒大這樣的行業巨頭進駐醫療美容行業,并非孤例。
不到一個月后的2015年7月中旬,朗姿股份發布公告,稱其收購韓國整形美容服務集團(下簡稱韓服)16.5%股權。韓服是韓國一家專門從事整形美容服務的集團,通過管理服務協議控制設立于韓國首爾的整形美容醫療機構投資國外整形公司DPS。
DPS目前年接診量接近3萬人次,其中非韓國籍客戶約占40%,是韓國知名的整形美容醫療機構之一。
另外,在醫療美容機構之外,一些企業也開始涉足醫療美容產品。雙鷺藥業、華東醫療等公司都開始試水生產玻尿酸。
玻尿酸(透明質酸)是皮下填充劑,主要用于整形和皮膚美容,由于能夠被人體自然吸收和分解,毒副作用小,是發達國家美容市場皮下填充領域的主導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雙鷺藥業旗下子公司蒙博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款玻尿酸產品也于2014年2月獲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目前其產品已打入醫療美容市場。
就在雙鷺藥業如火如荼地試水玻尿酸之際,中源協和也瞄準了醫療美容這塊蛋糕,嘗試探索干細胞美容。
“醫學美容領域亟待更多有實力的大型集團進入,但不要指望在短時間內賺錢,應該更多地整合資源,做大做強。”萬賢德說。
競爭愈加激烈
“現在的市場,說得好聽是百花齊放,說得不好聽就是百花亂放。這個市場里熱錢太多。大家都在擴張,不求賺錢,只求占領市場份額。”麥躍說。
“大家進來的時候都把這個行業當作一個金礦,良莠不齊,但現在的顧客消費越來越理性,除了技術水平之外,對服務的要求更高,錢已經不是那么容易賺了。”長沙雅美醫療美容醫院院長趙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與此同時,中國的消費人群還有外流的趨勢,其中韓國是最大的目的地。
“中國人都認為韓國整形美容強,其實韓國都是從歐美學過來的,而現在中國人的水平已經超過了西方人,那為什么還要去韓國呢?”萬賢德告訴本刊記者,中外醫療美容水平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新技術開發上,“中國用的儀器設備都是國際頂尖的,但在技術前沿上還較弱。”
與此同時,本刊記者了解到,自2010年以來,國家相關主管部門一直在關注醫療美容這個新興行業,國家衛計委官員曾表示“要把醫療整形美容行業作為健康服務產業來發展和扶持”。
據了解,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已與國家衛計委人才交流中心建立了聯合工作機制,并已向人社部申請醫療美容咨詢師的職業技術崗位,并將納入今后國家醫學職稱考試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