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蘭
摘 要:小學音樂是新時期小學階段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在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我們要通過音樂教育陶冶小學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小學生的藝術情趣。
關鍵詞:小學;音樂;素質教育;興趣;實踐;基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22-01
我們在人類長期的活動之中,可以觀察到:音樂往往是人類最喜歡而愛好的。就連大自然中的動物至小精靈也是非常喜歡音樂的。鳥兒音歌燕舞,小溪流水潺潺,森林在巨風中吼叫,大海在狂蕩中呼嘯,這一切簡直構成了大自然一曲又一曲美妙動聽之交響樂??梢赃@樣說,音樂正是通過人的聽、視,一種高超、美妙、自我陶醉的藝術活動。中國當代著名美學家、教育家朱光潛教授這樣說過:“音樂與舞蹈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音樂中有舞蹈,舞蹈中有音樂。正是音樂具有一種吸引人,讓人快樂的價值才能久久衰?!苯裉煳覀冊谛W教育中開設音樂課,正是通過音樂的快樂性、審美性、舞蹈性來陶冶學生,培養當代小學生高尚美好的情操,培養當代小學生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情趣,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美好生活的崇高情感。
一、小學階段,素質教育形勢下,音樂教育第一個重要教育任務就是陶冶當代小學生的思想情感
音樂教育之中,主要是通過一首又一首的美妙無比的音樂之聲,陶冶學生,感染學生,激發起小學生心靈之情感,讓音樂融入小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廣闊的大自然,熱愛自己可愛的家鄉的情感。大哲學家,培根先生曾經這樣說過:“可以這樣說,離開了美妙的音樂,那就不是完整的教育了。”在小學階段,我們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教育,讓小學生幼小的心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感之以形,培養提高小學生的審美品質,審美意思,審美情趣。
二、小學階段,素質教育形勢下的小學音樂教育要為小學生學習音樂創造一種良好的氛圍與環境
良好的氛圍與環境就好像洋溢著芳香的肥沃土地那樣,在暖和陽光的傾灑之下,才能生長出茁壯的禾苗來。良好的氛圍與環境,有益于小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欣賞。感動小學生的音樂作品,學生往往久久不忘,牢牢記憶,甚至伴陪自己終生。在小學音樂具體的教育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播放一些錄音、錄像,掛出一些動人的掛圖,為小學音樂教育創造良好的氛圍與環境,把小學生帶入身臨其情中去感受并體驗。在音樂教育之中,讓那些形象而生動的語言,那些動聽而優美的歌聲,那些婉轉悠揚的伴奏去打動學生的心扉,讓音樂成為新時期小學生的一種美的享受,善良高尚的陶冶,讓小學生在音樂教育之中,提高對音樂藝術美的感受,美的鑒賞,美的理解。學生以美的感受與理解是培養學生審美意思的核心,而音樂教育因其特殊藝術功能是促進小學生審美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學音樂教育之中,不僅僅是唱幾首歌,跳幾只舞的問題,而應當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審美能力。
三、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中,要著力抓好小學音樂感受力的培養
我們所謂的音樂感受力,其實就是對音樂進行形象思維的能力,也就是說讓小學生在音樂教育中,通過其聯想,反應、共鳴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去感受音樂,感受旋律。當小學生理解、感受了這些旋律,自然而然的就會流露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比如,我們在小學音樂課中,引導學生唱《國歌》——即《義勇軍進行曲》。我們的不少學生都會唱。當高昂的旋律,熱血沸騰的歌詞在伴奏中唱起時,同學們滿腔熱血,仿佛沖向了戰場,與敵人拼殺,為了保衛中華民族,前仆后繼,不怕犧牲,勇敢戰斗著。學生通過《國歌》的感染,在自己的心中樹立起了永遠熱愛我們的偉大的中華民族,為中華民族而生,為保衛偉大的中華民族不怕流血犧牲。通過音樂的感染,通過音樂的教育,讓學生不權受到音樂藝術的感染,而且受到深刻的情感思想教育。
綜上所述,開展好小學音樂教育是開展新時期素質教育的一種好的形式,不但培養了小學生的欣賞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小學生高尚的審美意思,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家鄉,熱愛藝術的感情。這里,我還要就小學音樂教育再談一些看法:其一,小學音樂教育一定要依據《音樂新課程標準》來開展、設計。其二,小學音樂教育一定要依據少年兒童的心理認知規律來開展,做到教育生動活潑、有趣,有教育的效果。其三、在小學音樂教育中,要突出小學生在音樂課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參加音樂實踐,讓小學生多參加一些第二課堂的音樂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其四,在小學音樂教學之中,我們的音樂教師一定要從多個方面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愛好。為發展小學生的音樂特長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比如同,培養好特長生,以優帶差。鼓勵小學生多參加一些音樂器培訓,比如讓小學生學習鋼琴,學習二胡,學習吉它等等。讓小學生在學習樂器中,伴隨音樂永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