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斌
摘 要:英漢兩種語言分屬不同語系,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中國人學習英語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在各個方面都受到漢語的干擾,對于農村的英語初學者來說,完全拋開母語來學習英語是不可能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兩種語言各方面差異要加以認真辨析,同時盡可能找出這兩種語言為數不多共同點,以促進英語學習中漢語的正遷移。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正遷移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55-02
學習遷移(transfer)是心理學上的概念,分為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和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正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負遷移是指兩種語言之間相互干擾、阻礙。由于漢語和英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漢語屬漢藏語系(Sino-Tibetan family),而英語屬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family),兩種語言的差異遠大于共性,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漢語在大多數時候都起著負遷移的作用,在農村初中情況尤其明顯,筆者長期在農村初中任教,教育相對不夠發達,小學英語教育起步晚,發展慢,基本沒有專業英語教師,導致學生基礎低,初中英語教學設施缺乏,缺少語言環境,無法實現用直接法來進行教學,更多的時候必須要把這兩種語言的方方面面進行對照教學與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能盡量減少漢語的負遷移影響,充分利用漢語的正遷移作用。關于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造成的負遷移,前人多有論述,本文僅從英漢語音、文字、語法及文化背景四個方面來挖掘兩種語言的某些共同點,探究漢語正遷移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一、拼音/語音
漢語拼音分為聲母和韻母,英語音標則分元音和輔音,輔音相對于聲母,元音則與韻母相似,漢語音節中可以沒有聲母,但是不能沒有韻母,同樣英語音節中可以沒有輔音,但是不能沒有元音。漢語聲母b、p、m、f、d、t、n、l、g、k、h、s、z、w與英語輔音/b/、/p/、/m/、/f/、/d/、/t/、/n/、/l/、/g/、/k/、/h/、/s/、/z/、/w/發音是很相似的,當然也正是由于這種相似性導致初學者在學習這些輔音時在其后多加了一個尾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把這些尾音去掉。此外有三個輔音/?/、/ ? /、/ ? /在漢語普通話中找不到相對應的音,所以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學生來說,是很難讀好的幾個音,但是我所在的農村初中,學生平時更多的還是使用本地方言(閩東方言區)進行交流,筆者發現,本地方言中“我”的發音中就以/ ? /開頭,“是”的發音就以/?/或/ ? /開頭,把當地方言融入課堂中,學生感到十分親切,也很容易學會這些音標。元音方面, /i:/、/i/,/u:/、/u/, /a:/、/a /與漢語i, u, a發音類似,學起來基本沒什么困難。總的來說,英語和漢語在語音方面還是能找到很多相似之處。
二、文字/單詞
漢字是一種表意和表形文字,漢字中的“上”、“下”、“刃”、“本”等是表意文字,“日”、“水”、“山”、“人”、“馬”等則表示事物的形狀,而英語單詞則是表音文字,無法從單詞本身看出單詞所蘊含的意義,所以導致背單詞就讓我們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卻收效甚微,從這種層面上說,兩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漢字六書即漢字的六種構造條例: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事實上會意字很類似于英語的合成詞,如漢字“日”和“月”構成“明”字,有日又有月自然明亮,英語中如“text”+“book”=“textbook”(教科書),也是我們很容易猜測出詞義的。此外,漢字不是表音的文字,但形聲字中的聲旁,也可以被認為是個表音的部分,而英語單詞中也有一些可稱為象形文字,如“bed”很像一個床架,“eye”就像是雙眼在鼻梁上,“U-turn”中的字母U,就是一個形狀的直接表述。另外英漢中許多擬聲詞發音都差不多,還有兩種語言互相借用的外來詞,這些都能很容易的被學生記住。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還發現了一些偶合的情形,如give(給)和cut down(砍倒),它們的漢語和英語讀法竟然基本一致。
此外可以用漢語遷移來糾正學生學習單詞時的一些錯誤行為,在記憶單詞時,初學者經常采用拼讀記單詞,這種方法不利于背記大量單詞,如同我們小學認字時,也不是一筆一畫地記。還有的學生在寫作業時,某個單詞其中一個字母寫錯,他/她就會把這個字母而不是整個單詞劃掉,在它上方或下方改過來,這也是一種不正確的做法,應該把整個單詞劃掉重寫,如同一個漢字中某個筆畫寫錯,我們也不是孤立地把這個筆畫改掉,而是整個字改過來。
三、語法
漢語和英語屬不同語系,語法方面也是大相徑庭,如漢語中詞形沒有變化,而英語中名詞、形容詞、副詞、數詞和動詞都有豐富的詞形變化;漢語中有許多沒有謂語的句子,而英語中謂語是必不可少的,諸如此類差別就形成了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主要障礙。
然而,雖然英語和漢語在語法方面存在諸多差異,我們還是能總結出一些相似處:
1、漢語和英語在詞的分類上有著相似的分類,英語和漢語一樣,虛詞數量比實詞來的少,但出現頻率比實詞高。
2、英漢兩種語言的基本結構都是“主+謂”,主語在前,謂語在后,這是一致的。英語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在漢語中都有類似的體現,如英語S+V+O+O句型中,把表人的賓語稱為間接賓語,表物的賓語稱為直接賓語,在漢語中,我們根據離動詞的遠近分別稱為遠賓和近賓,實際上也是一個道理。如下例:
—I give him a book.
直接賓語 間接賓語
-我給 他 一本書
近賓 遠賓
3、英語中常把時間和地點狀語后置,現代漢語中總是放在前面,如:
—I saw him at the train station yesterday.
—昨天在火車站我看到他了。
上述例子中我們看到英漢狀語位置完全不同,但是我們卻能輕易地從漢語文言文中找到狀語后置的大量例子,如“鄭伯克段于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等這些句子中的地點狀語放在“于”(類似英語表示地點的介詞at和in)后面,在課堂中引進這些例子讓學生對英語狀語后置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對他們學科互通也有很好的幫助,激發學生興趣。
四、文化背景
每種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它們的語言環境,同樣,中國與西方在文化背景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同時我們也能夠找到一些類似的情形:
1、姓名
漢語和英語在姓名構成方面,中國人姓名由姓+名構成,英語由名(given name)+姓(family name)構成,大多時候省去中間名(middle name)或只加一個字母,區別只在于它們的位置。而姓的來源卻十分相似:
⑴表示顏色的白、藍、朱、黃、烏都是中國人常見的姓,而英語中表顏色white,black,green,brown也隨處可見。
⑵表示職業的,漢語中的司馬、屠、陶、賈、樂等,英語中有Smith, Cook, Fisher, Miller等等。
2、委婉語
任何一種文化中都存在著語言禁忌(linguistic taboo),現代中國人對數字4的忌諱猶如英語文化中對數字13的忌諱一樣,有關死亡的委婉語,中國人說升天、歸天、去世、走了、不在了等等,英語中說gone, pass away, go west, be in Heaven等,簡直是如出一轍。有關排泄的委婉語英語中wash one′s hand和漢語的洗手也是完全相同。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我們要對本族語的干擾加以抑制,同時盡量找到兩種語言之間的共同點或相似點,提高語言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 勉 語言的正負遷移和外語教學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2年 第2期 第128-129頁
[2] 史瑩娟 英漢語音正遷移探究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7年 第3期 第62-64頁
[3] 徐璐璐 吳瑾 英漢文字構成對比淺析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2年 第10期 第117-119頁
[4] 王金榮 論英漢兩種語言語法上的相似性 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08年6月 第24卷 第2期 第70-72頁
[5] 劉琦紅.何 紅.淺談英漢委婉語的異同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5年 第3期 第81-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