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火蘭
摘 要:新課程改革,提倡課堂教學應該以 “以人為本”、面向學生,實現素質教育;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樹立終身學習觀。因此,而新課程改革不僅要構建全新的課堂模式,而且要轉變教學理念,同時迫切需要構建高效英語課堂,這是新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關鍵詞:有效教學;核心概念;意義;目的;內容;范圍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146-01
一、有效教學核心概念
有效教學就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具體說,就是教育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一直以來,英語教學常常陷入這樣的誤區:在教學思想上重視教學實踐和教學結果,而忽視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和研究;重視對學生雙基的落實,而忽視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重視應試教學,而忽視對學生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養成。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早已被廣大英語教師所理解和接受。然而,英語課程改革成果卻不盡如人意,新課程倡導“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要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關鍵還在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素質,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努力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真正使有效教學的理念服務于我們的課堂教學,研究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深化英語課程改革的前提,也是英語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本課題就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現狀進行剖析,對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究,以求更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使課堂英語教學達到最優化。
二、有效教學研究的意義
長期以來,我們的廣大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精心的備課上課,可是收效甚微。傳統的教學方式強調被動地灌輸知識,不能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它導致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另一方面,由于學校培養的人材缺乏創造力,無法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材的需求。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教師,不僅自己教學水平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性發展。高效的英語課堂,應該是學生高度參與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為學生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高效的課堂應該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引導作用,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積極思考,發展各種能力,才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需要,因此,如何通過生動、活潑、有效的英語課使學生的英語知識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如何使得我們的英語教師擁有先進的理念,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以使得我們的英語課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真正落到實處,使學生全面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英語課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也是研究和討論高中英語課有效的教學設計的理念和策略必要前提。
三、研究內容和范圍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教師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學生的有效學習方式研究、有效教學的評價體系研究、有效教學資源的利用、開發和整合四個研究。
1、教師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教師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是課題研究的重點,以“教師有效的教”來促進“學生有效的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要轉變教學觀念,轉變教師的“教”首先要求教師要透徹理解新課程,其次,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課堂調控的技能與技巧。當然有效的教學策略包括有效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的教學過程和方法設計、有效的教學結構設計、有效的練習設計等。
2、學生有效學習方式研究。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研究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特點,有利于開展有效學習方法指導的研究,有效練習的研究,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轉變學生的“學”,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具備自我監控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導他們由單純呈現轉向探究學習,從個體學習轉向合作學習,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方式相互結合,相互補充。
3、有效教學評價體系研究。新課程要求我們:“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評價改革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與難點,新課程指導下的評價方式包括測試性與非測試性評價,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等不同形式,目的是為了實現評價的多元性與可選擇性,有利于全面評價學生的能力與發展。
4、有效教學資源的利用、開發和整合。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直接關系到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成效。新課程把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做這英語課堂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只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使用教材”意味著教師有參與課程設計和開發的責任,教師不僅要合理使用教材,還應該挖掘其他資源、整合優化教材,使教材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刪減、增補和重組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教師可以通過報刊閱讀等手段增補或拓展教材內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根據學生實際刪除過時的和偏難的內容。此外,教師要創造性地開發其他資源,特別是廣播電視節目、錄音、錄像、直觀教具、多媒體光盤、各種網絡資源、報刊雜志等。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是決定“有效教學”能否實現同時提升課堂教學實踐的關鍵因素,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本課題研究立足于高中英語教學實踐,針對高中生的身心特點和英語教育環境,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系統借鑒、整理、選擇教學經驗,對成功的有效教學經驗進行分析與整合,在有效的教學策略、有效的學習方式、有效的教學評價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學策略體系和評價體系,豐富完善和發展現有的有效教學理論,努力鑄造學校有效教學特色。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