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新
?
感冒藥物的主要成分和臨床應用
劉新新
【摘要】目的探討感冒藥物的主要成分和臨床應用。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的360張抗感冒藥物處方作為研究對象,對處方中的藥物進行整理分析,記錄藥物名稱,判斷藥物中成分,并明確不合理用藥情況。結果常用抗感冒藥物的主要成分為對乙酰氨基酚、鹽酸偽麻黃堿、氫溴酸右美沙芬、氯苯那敏;360張處方中,不合理用藥16張,占4.4%(16/360);其中重復用藥7張,占43.8%(7/16),劑量過大或者療程過長8張,占50%(8/16),不對癥用藥1張,占6.2%(1/16)。結論常用抗感冒藥物的主要成分為對乙酰氨基酚、鹽酸偽麻黃堿、氫溴酸右美沙芬、氯苯那敏,存在一定類同性,在實際臨床用藥中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抗感冒藥物,避免不良反應發生。
【關鍵詞】感冒藥物;主要成分;臨床用藥
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遼寧大連116013
感冒是一種常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多發性、季節性為主要特征,發病率高,冬春季節常發,全年皆會發病[1]。目前,臨床對感冒的治療以藥物為主,抗感冒藥物種類日漸增多,大部分抗感冒藥物存在一定類同性,在臨床實際應用中會出現重復、誤用等情況,隨著感冒發生率的提高,患者耐藥性明顯增強[2],可影響治療效果。本研究就感冒藥物的主要成分和臨床使用情況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門診的360張抗感冒藥物處方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57例,女203例,年齡18~70歲,平均(39±5)歲;普通感冒165例,流行感冒195例。
1.2研究方法對360張抗感冒處方中的藥物進行整理分析,記錄藥物名稱,判斷藥物中成分,并明確不合理用藥情況。
2.1常用抗感冒藥物的主要成分常用抗感冒藥物的主要成分為對乙酰氨基酚、鹽酸偽麻黃堿、氫溴酸右美沙芬、氯苯那敏,見表1。

表1 360張抗感冒處方中常用抗感冒藥物的主要成分
2.2常用抗感冒藥物的使用情況分析360張處方中,不合理用藥16張,占4.4%(16/360);其中重復用藥7張,占43.8%(7/16),劑量過大或者療程過長8張,占50%(8/16),不對癥用藥1張,占6.2%(1/16)。
感冒是臨床常見的多發性疾病,普遍人群均可發病,分為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性感冒,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咳嗽、流涕等癥狀,可明顯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3]。
抗感冒藥物具有清熱解毒、鎮痛止咳、抗過敏等功效,可促進鼻黏膜血管收縮。抗感冒藥物多為復方制劑,根據藥理作用可分為5種:①抗病毒:如金剛烷胺、奧司他韋、鹽酸嗎啉胍、中藥板藍根等[4],可抑制病毒增殖,抗病毒效果明顯。②解熱鎮痛:對乙酰氨基酚屬于非那西丁體內的活性代謝物,經肝臟由腎臟排泄,部分藥物是經肝藥酶代謝轉化為強化物導致肝損傷,極易誘發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和溶血性貧血[5],因此不可長期、大量服用,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乙酰水楊酸會刺激胃黏膜致胃出血,因此消化道潰瘍者慎用含有乙酰水楊酸成分的抗感冒藥物,3歲以下兒童禁用。③血管收縮、中樞興奮成分:鹽酸偽麻黃堿或鹽酸麻黃堿會導致血壓升高等,大劑量則會發生早搏、心動過速等;且可舒張支氣管,促進心肌收縮,提高心輸出量及中樞神經興奮性,促進局部血管收縮。興奮中樞神經會產生耐受性的依耐性,嬰幼兒使用易產生高熱、驚厥等??Х纫驗橹袠猩窠浥d奮的主要成分,可提高解熱鎮痛功效,抑制H1受體阻斷劑造成的嗜睡。④鎮咳祛痰:氫溴酸右美沙芬、磷酸可待因治療劇烈咳嗽、干咳等效果明顯,愈創木酚甘油醚可刺激胃黏膜神經末梢,促進支氣管腺體分泌,稀釋痰液并咳出[6]。⑤抗組織胺:馬來酸氯苯那敏、鹽酸異丙嗪、鹽酸苯海拉明等可減少唾液分泌,抑制支氣管腺體分泌,促使下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和黏稠,進而減少患者打噴嚏,并可抑制鼻黏液分泌,但其存在輕微鎮靜催眠、暈吐等作用,駕車、高空作業等人員慎用。
感冒藥物成分大同小異,但其適應證各不相同,臨床使用抗感冒藥物治療時,首先應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選擇藥物,頭痛、發熱患者應選用解熱鎮痛類;鼻塞、流涕患者需選擇收縮血管的H1受體阻斷類;其次應根據患者日常工作情況,如高空作業、駕車患者,避免使用含鹽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成分藥物。同時,可根據患者年齡選擇藥物,兒童避免使用含麻黃堿、咖啡因等成分藥物,以免刺激其中樞神經系統;老年患者應禁止使用偽麻黃堿類感冒藥物,以免導致患者血壓升高。服藥期間,禁止飲酒,肝腎功能異常者需謹慎使用。
對于解熱鎮痛成分感冒藥物,3歲以下兒童禁使,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收縮血管與興奮中樞的感冒藥物,老年患者、前列腺肥大、擬交感神經藥物敏感患者慎用,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禁用,嬰幼兒也不宜采用此種藥物;抗組胺成分感冒藥物,高空作業、駕駛等工作人員禁用。青光眼患者禁止使用含馬來酸氯苯氨敏、馬來酸溴苯那敏成分的抗感冒藥物。通常含鎮咳祛痰成分藥物會抑制咳痰,咳嗽痰多患者慎用;磷酸可待
因類藥物反復使用則會成癮;祛痰類藥物使用則會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需飯后使用。
綜上所述,常用抗感冒藥物的主要成分為對乙酰氨基酚、鹽酸偽麻黃堿、氫溴酸右美沙芬、氯苯那敏,存在一定類同性,在實際臨床用藥中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抗感冒藥物,避免不良反應發生。
參考文獻
[1] 郭效東.抗感冒藥物成分的藥理特征及其臨床用藥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6):150-151.
[2] 郭昌輝.抗感冒藥物成分的藥理特征及其臨床用藥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14):14-15.
[3] 周文穎.抗感冒藥物成分的藥理特征及其臨床用藥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8(2):479-480.
[4] 張海英,張黎,李玉珍.抗感冒藥的臨床評價及合理應用[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1,13(4):335-336.
[5] 范景輝,趙玉梅,李志平.抗感冒藥物成分的藥理特征及其臨床用藥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5):204-205.
[6] 李正玉.抗感冒藥的不良反應[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1(4): 198-199.
【中圖分類號】R978.69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