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敏
?
完善藥品管理與發放制度對西藥房工作效率的影響
陳麗敏
【摘要】目的探討完善藥品管理與發放制度對西藥房工作效率的影響。方法選取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平煤礦醫院西藥房的6650張處方為研究對象,將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未實施改善措施的3250張處方設為對照組,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實施改善措施后的3400張處方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取藥時間、藥品盤點時間、賬目符合率以及給藥差錯率。結果觀察組的取藥時間、藥品盤點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賬目符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處方的給藥總差錯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西藥房的藥品管理和發放工作,對西藥房藥物混淆因素采取預防措,是降低藥物混淆,提高西藥房窗口服務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西藥房;混淆藥物;藥品管理
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平煤礦醫院,河南鄭州452473
西藥房的職責是向患者發放藥物,是醫院重要的服務窗口,其服務質量直接關系患者的安全。隨著醫院信息水平的提高及醫院現代化建設的不斷完善,西藥房發藥速度及準確性得到一定提高,但因取藥、給藥受眾多因素影響,可能會發生錯發藥物現象,進而產生治療風險[1]。本研究就加強藥品管理和發放對西藥房易混淆藥物的影響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西藥房的6650張處方為研究對象,將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未實施改善措施的3250張處方設為對照組,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實施改善措施后的3400張處方作為觀察組。兩組處方的藥品類型及管理人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①完善藥物管理制度:結合西藥工作實際,完善院內藥品管理制度,由負責人批準藥物采購計劃后根據批準藥物品種及數量采購,掌握藥物安全防范意識,確保藥物質量。②藥物核對:藥物入庫時應根據采購計劃驗收單上數量及品種進行核對,登記藥物采購時間、名稱、規格,按季度清點藥物,確保賬物相符。③特殊藥物管理:加強對特殊藥物的管理,如麻醉藥物應有專門處方和專門賬目,控制醫師開藥流程;精神藥物應嚴格根據劑量開藥,如需增加劑量主任醫師需簽字;放射性高危藥物應單獨存放;嚴格管理有效期內藥物,3個月或半年內近效藥物登記后應定位擺放。④強化技能培訓:藥房藥師需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與醫師做好溝通,指導患者安全用藥,向患者交代用藥常識、藥物療效等;還應加強對醫師及藥劑師的業務技能培訓,鞏固醫學、藥學相關知識,尤其加強藥學英語技能的訓練,防止在工作中出現不必要的差錯。⑤分類區分:注意分類擺放,外包裝相似藥物應分開擺放,位置盡可能固定,避免隨意或經常變換位置導致取藥、給藥錯誤,標簽及外包裝相似的藥物或一品多規格藥物應粘貼提示標簽,高危藥物需單獨擺放,設立藥房重地標簽。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處方的取藥時間、藥品盤點時間、賬目符合率及給藥差錯率。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取藥時間、藥品盤點時間、賬目符合率比較觀察組的取藥時間、藥品盤點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賬目符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取藥時間、藥品盤點時間、賬目符合率比較(±s)

表1 兩組取藥時間、藥品盤點時間、賬目符合率比較(±s)
組別 處方數 取藥時間(min)藥品盤點時間(d)賬目符合率(%)對照組 3400 38±5 4.0±2.5 85.2觀察組 3250 19±3 1.2±0.5 97.6 t/χ2值 23.278 8.602 22.368 P值 <0.05 <0.05 <0.05
2.2給藥差錯率比較觀察組處方的給藥總差錯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處方的給藥差錯率比較
發藥差錯是指調配人員在發藥過程出現的錯誤,錯誤可發生于發藥的任何環節中,如醫師處方、藥師選藥、護理人員發藥等,發藥錯誤結果嚴重程度不同,輕者不被察覺,而嚴重則可能導致患者病情惡化、藥物中毒等一系列不良事件,因此西藥房避免發藥錯誤,準確區分易混淆藥物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藥房調劑發藥的目的在于避免用藥風險,降低醫療糾紛,提高藥物治療效果[2]。藥師應明確混淆藥物所產生的嚴重后果,做好給藥時的藥物指導,革新服務理念,提高藥物服務質量;應加強對《藥品管理法》、《處方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學習,以患者為中心,重視發藥環節,確保患者合理用藥;同時應嚴禁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間聊天或接聽電話,避免一心二用導致發藥錯誤,同時工作區與休息區應分開,嚴禁擅離職守[3]。
本研究顯示,給藥差錯主要有包裝相似、劑型劑量錯誤、藥物名稱混淆、書寫錄入錯誤,具體如下:①書寫差錯:主要是藥物給藥方式、給藥次數、劑量等藥物信息書寫出現錯誤,主要因醫師臨床知識不足,未掌握藥品相關政策,難以掌握藥品通用名及商品名,但大多因工作疏忽所致,如10.0 ml寫為100 ml,0.30 mg寫為0.3 g等[4-5]。②包裝相似混淆:主要發生于外用藥物中,因外用藥物外包裝顏色、外形等比較相似,稍有疏忽可能會導致給藥錯誤,且口服和外用藥物存放區無清晰界定,如將硼酸水與冰醋酸混淆[6-7],因此需將不同作用及用途的藥品集中放置。③藥品名混淆:中英文名相似是藥物最為常見的混淆原因。④劑量及劑型不符:劑量不符主要是同一藥物適用大劑量的患者卻給予小劑量,導致其無法發揮有效的治療效果,或劑量過大導致不良反應嚴重;劑型不符主要是藥物的給藥方式不滿足原給藥方式,如栓劑錯發為片劑、泡騰片錯發為口服制劑等。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取藥時間、藥品盤點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賬目符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給藥總差錯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與張吉菲等[8]的研究結果相符。加強西藥房的藥品管理和發放工作,對西藥房藥物混淆因素采取預防措施,是降低藥物混淆,提高西藥房窗口服務質量的關鍵。
綜上所述,西藥房人員應以患者安全為工作中心,建立高度的責任心,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范,加強藥品的質量監控,根據藥物類型合理擺放,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從而提高藥房作為醫院服務窗口的整體價值。
參考文獻
[1] 屠秀琴.門診西藥房藥品管理和發放差錯分析[J].中國藥業, 2012,21(14):73-74.
[2] 蔡朝艷,李麗娟.循證醫學原理在社區藥房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4,14(23):3660-3661.
[3] 馮煥村,韋美丹.運用精益管理優化中心藥房工作流程[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4,11(2):150-152.
[4] 楊慧玲.基于風險管理的藥房差錯預防措施探討[J].中國藥業,2012,21(18):71-72.
[5] 徐艷敏,張洪峰,李倩,等.我院住院西藥房退藥現狀及原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9(6):118-120.
[6] 張勇,任麗華,程躍,等.我院門診西藥房患者退藥原因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2,9(3):164-165.
[7] 毛艷,李蓓蕓,蘇佩玲,等.某三甲中醫醫院門診西藥房藥品貯存的研究[J].西北藥學雜志,2014,15(4):430-432.
[8] 張吉菲,朱江,顧曉玲,等.加強住院藥房藥品管理——確保患者用藥安全[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6):179-180.
【中圖分類號】R954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