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路 余 征 覃 強 劉 星
?
替莫唑胺聯合同步放療治療腦轉移瘤患者的臨床效果
周路余征覃強劉星
【摘要】目的探討替莫唑胺聯合同步放療治療腦轉移瘤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佛山市順德區中醫院收治的50例腦轉移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單純實施放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替莫唑胺,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復發時間與中位生存期。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復發時間與中位生存期均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對腦轉移瘤患者實施替莫唑胺聯合同步放療治療臨床效果明顯,能延長患者的復發時間與中位生存期。
【關鍵詞】腦轉移瘤;替莫唑胺;同步放療
佛山市順德區中醫院,廣東佛山528333
腦轉移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顱內腫瘤,隨著腫瘤發病率的不斷升高,腦轉移瘤的發生率也呈逐年遞增趨勢,患者發生腦轉移表明疾病已進入晚期,病情發展迅速,腦疝是其致死的常見原因[1]。現階段,腦轉移瘤的治療主要以綜合治療為主[2]。本研究就替莫唑胺聯合同步放療治療腦轉移瘤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腦轉移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患者中,女15例,男10例,年齡28~69歲,平均(55±6)歲;單個病灶11例,2個病灶7例,3個病灶4例,4個病灶3例。對照組患者中,女14例,男11例,年齡31~68歲,平均(54±6)歲;單個病灶9例,2個病灶10例,3個病灶3例,4個病灶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單純實施放療治療,使用6 mV X線對患者全腦進行對穿照射,200 cGy/次,5次/周,4周總劑量為4000 cGy。對于單個轉移瘤需局部加量,展開立體定向放射治療,200 cGy/次,4周局部總劑量6000 cGy[3]。對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記錄,并放療4周后,對患者行頭部磁共振成像(MRI)或者CT復查。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d)],連服42 d,之后接受6個周期的輔助治療:第1個周期,口服替莫唑胺[150 mg/(m2·d)],連服5 d,1個周期為4周;2~6個周期,口服劑量增加至200 mg/(m2·d)[4]。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復發時間與中位生存期。不良反應主要為Ⅰ-Ⅱ級骨髓抑制、白細胞降低、惡心、嘔吐。
1.4療效判定標準完全緩解:患者腫瘤完全消失,維持時間不少于4周,沒有出現新病灶;部分緩解:患者腫瘤消失超過一半,維持時間至少4周,且沒有出現新病灶;無緩解:患者腫瘤消失少于一半,甚至出現新病灶[5]??傆行剩?)=(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2.2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中,白細胞降低4例,惡心4例,嘔吐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0%;對照組患者中,白細胞降低5例,惡心4例,嘔吐4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0%;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復發時間與中位生存期比較觀察組患者的復發時間與中位生存期均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組別 例數 復發時間 中位生存期對照組 25 9.1±1.1 10.7±2.0觀察組 25 13.1±1.2 14.6±2.5 t值 12.2859 6.0908 P值 <0.05 ?。?.05
腦轉移瘤是一種腫瘤并發癥,成人惡性腫瘤患者發生腦轉移的概率為20%~40%,是顱內原發腫瘤的10倍[6]。因存在血腦屏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化療藥物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藥物濃度較低,無法達到預期治療效果[7]。放療是臨床治療腦轉移瘤的重要手段,可以延長患者中位生存期,但放療劑量過大可影響正常腦組織,故很難將全腦腫瘤徹底殺滅[8]。替莫唑胺是一種小分子、脂溶性烷化劑,作為一種新型抗腫瘤活性藥物,其主要借助甲基化對腫瘤細胞DNA復制予以干擾,進而抑制腫瘤細胞繁殖,達到治療效果[9]。因其具有針對性強、特異性高、透過性強的特點,在臨床治療中,主要應用于惡性腦膠質瘤與間變星形細胞瘤的治療。動物實驗發現,替莫唑胺可以很好的透過血腦屏障,具有良好的透過性,口服利用效率較高,是治療腦轉移瘤的有效藥物[10]。替莫唑胺聯合同步放療治療,可以有效破壞血腦屏障,為化療藥物的吸收提供了便利條件,并且具有增敏效果;連服5 d替莫唑胺可以充分發揮其抑制腫瘤細胞繁殖與放射增敏的作用,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純放療治療,是一種非常安全、高效的綜合治療方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復發時間與中位生存期均明顯長于對照組。提示對腦轉移瘤患者實施替莫唑胺聯合同步放療治療臨床效果明顯,能延長患者的復發時間與中位生存期。
參考文獻
[1] 李子煌,李先明,楊東,等.替莫唑胺聯合同步放療治療腦轉移瘤15例[J].廣東醫學,2013,34(24):3801-3804.
[2] 劉志芳,李慧芹,陶榮杰,等.低劑量替莫唑胺持續用藥聯合同步全腦放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J].中華腫瘤雜志,2011,33(10): 792-793.
[3] 韋燕,趙善琳,黃店,等.替莫唑胺聯合放療治療肺癌、乳腺癌腦轉移臨床觀察[J].中國藥師,2013,16(10):1559-1560.
[4] 曹曉慈.三維立體定向放療配合全腦放療同步替莫唑胺化療治療腦轉移瘤的療效分析[D].河北:河北醫科大學,2014.
[5] 金永,趙兵,楊會張,等.放療腦轉移瘤聯合口服替莫唑胺的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4(5):102-103.
[6] 尤光賢,文強,蔣先明,等.全腦放療聯合替莫唑胺治療腦轉移性腫瘤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7):1056-1058.
[7] 王嘉嘉.伽瑪刀聯合替莫唑胺治療非小細胞型肺癌腦轉移瘤的臨床研究[D].廣東:南方醫科大學,2013.
[8] 彭功勛,戴卓捷,任曄,等.伽瑪刀立體定向放療結合全腦照射治療腦轉移瘤臨床效果分析[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1,31(6): 688-692.
[9] 王希龍.同步放化療治療多發腦轉移瘤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4,7(35):80-81,86.
[10] 沈綱.調強放療聯合替莫唑胺藥物治療腦膠質瘤術后殘余病灶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12):27-29.
【中圖分類號】R739.4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