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均穎
?
辛伐他汀治療腦血栓患者的臨床效果
張均穎
【摘要】目的探討辛伐他汀治療腦血栓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吳川市濟民優撫醫院收治的60例腦血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辛伐他汀,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及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值。結果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5個月后,試驗組患者的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2.5、5個月,試驗組患者的頸動脈IMT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辛伐他汀輔助治療腦血栓患者,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血脂水平,降低頸動脈IMT值。
【關鍵詞】辛伐他??;腦血栓;臨床效果
吳川市濟民優撫醫院,廣東湛江524500
腦血管疾病對人類的生命健康的危害極為嚴重,腦血栓在腦血管疾病中較常見,該病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預后差等特點。腦血栓是由于患者血壓偏低且血流量較緩慢,導致血液中形成栓子,且其會隨血液流動進入腦動脈血管中,堵塞腦血管。而腦血管的堵塞可直接影響大腦的血液循環,造成了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導致相應神經功能喪失,嚴重時甚至可以發展為腦出血,直接導致患者病死。近年來,腦血栓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所以如何有效降低腦血栓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已成為神經內科亟待解決的問題[1]。本研究就辛伐他汀治療腦血栓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腦血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42~78歲,平均(56.5±0.7)歲,病程1~7年,平均(5.4±0.2)年,均經臨床檢查、CT檢查、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實驗室檢查確診為腦血栓,均知情且自愿參與本研究,治療前均未接受過降壓、溶栓治療,均神志清楚、肌力等級>2級,排除肝腎功能不全、腦出血、嚴重心血管疾?。徊∈罚汗谛牟?5例,高血壓51例,高血脂53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降壓、溶栓、抗感染、抗血小板等常規治療,并配合適當臥床休息。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辛伐他汀(上海信誼萬象藥業;批號:14141102,規格:20 mg×14粒/盒)20 mg/次,每晚頓服。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5個月,治療期間禁止患者食用可能影響藥物藥性的食品、藥品或飲品。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及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值。血脂: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4療效判定標準治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90%以上,病殘等級下降2級或2級以上;顯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46%~90%,病殘等級下降1級或1級以下;有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評分降低18%~45%,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無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小于18%;惡化: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增加或病死[2]??傆行剩?)=(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比較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TC、TG、HDL-C、LDL-C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5個月后,試驗組患者的TC、TG、LDL-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HDL-C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TC TG HDL-C LDL-C對照組 30治療前 1.9±0.6 5.9±0.4 1.5±0.4 3.5±0.4治療5個月后 1.7±0.5*5.9±0.4 1.6±0.7*3.2±0.7*試驗組 30治療前 1.9±0.3 5.8±0.7 1.6±0.5 3.5±0.4治療5個月后 1.5±0.4*#5.4±0.4*#1.9±0.5*#2.9±0.4*#
2.3治療前后頸動脈IMT值比較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兩組患者的頸動脈IMT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2.5、5個月,試驗組患者的頸動脈IMT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IMT值比較(mm,±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IMT值比較(mm,±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1個月 2.5個月 5個月治療后對照組 30 1.57±0.27 1.55±0.29 1.60±0.29 1.6±0.3試驗組 30 1.56±0.29 1.53±0.27 1.29±0.24*1.2±0.3*
腦血栓的發病原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彌散性增生性動脈硬化癥、動脈中膜鈣化、毛細血管纖維變性、小動脈鈣化等,其均可使血管壁發生變化,導致管腔狹窄、破裂、阻塞,使大腦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產生腦缺血、缺氧等情況。
臨床治療腦血栓的常用藥物為辛伐他汀。研究證明,辛伐他汀對神經和血管均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且其與調脂作用無直接關系。辛伐他汀可明顯降低血管病變狹窄,同時能夠抑制血管阻塞后所導致的腦內脂質過氧化反應,迅速減少自由基數量,能有效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降解,維持超氧化物歧化酶結構和活性,進而起到保護腦血管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研究結果顯示,辛伐他汀可有效抑制巨噬細胞和血小板的活化,明顯改善血管的舒張功能,還提高了血管內皮細胞的纖溶作用,且其具有抗炎和免疫作用,可對血管起到較好的保護[3]。
另外,需注意的是,雖然辛伐他汀作為治療腦血栓以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首選藥物,但其可影響轉氨酶活性,所以采用辛伐他汀治療的患者必須定時復查肝功能,時間間隔為1個月,如果轉氨酶升高則需減量服用,動態觀察。同時,辛伐他汀還可使橫紋肌溶解,所以患者需每月復查一次肌酸磷酸激酶(CK)的變化情況,如果超過3倍,需立即停藥,可將副作用降至最低,合理的調節可以起到更為明顯的治療和防病作用[4]。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5個月后,試驗組患者的TC、TG、LDL-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HDL-C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2.5、5個月,試驗組患者的頸動脈IMT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辛伐他汀輔助治療腦血栓,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血脂水平,降低頸動脈IMT值。
參考文獻
[1] 陳麗明,張義峰.辛伐他汀在腦血栓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23):3109-3110.
[2] 苗國云.辛伐他汀在腦血栓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處方藥, 2014,12(6):26-27.
[3] 閆國鋒.辛伐他汀在腦血栓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18(23):115-116.
[4] 吳成思,申珊,朱浩猛.辛伐他汀在腦血栓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10):8-9.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