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麗娟
?
針灸聯合增乳湯治療氣血虧虛型缺乳患者的臨床效果
毛麗娟
【摘要】目的探討針灸聯合增乳湯治療氣血虧虛型缺乳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4例氣血虧虛型缺乳患者臨床資料,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兩組,每組62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增乳湯治療,研究組加以針刺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乳房充盈程度及治療前后泌乳量。結果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6.8%,高于對照組的7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乳房充盈程度優于對照組,且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泌乳量(65±14)ml,也高于對照組(50±23)m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針灸聯合增乳湯治氣血虧虛型缺乳患者療效顯著。
【關鍵詞】針灸;增乳湯;氣血虧虛;缺乳
河南省長垣縣中醫院,河南新鄉453400
缺乳指的是產后哺乳期產婦的乳汁極少或者全無,多發于產后數天至半月內,嚴重影響母嬰健康。中醫學認為,產后缺乳大多和肝郁氣滯、乳汁運行不暢與氣血虛弱、乳汁生化乏源相關,中醫學治療方法從整體出發,將辨證與辨病有效結合,以其不良反應小、療效顯著及標本兼治等優點已成為臨床首選治療方案[1]。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124例氣血虧虛型缺乳患者分別予以不同治療方案的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124例氣血虧虛型缺乳患者臨床資料,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氣血虧虛型缺乳診斷標準[2]。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兩組,每組6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8~40歲,平均(30.1±1.2)歲,其中無乳者20例,乳少者42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9~40歲,平均(31.2±1.4)歲,其中無乳者22例,乳少者40例;兩組患者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33例,大專至本科48例,本科以上43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受教育程度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年齡范圍20~40歲;②均在認真閱讀治療知情書前提下同意并簽字;③無其他合并癥與并發癥;④產后30 d內缺乳者。排除標準:①對中成藥或中藥過敏者;②伴有心、腦、肝、腎或者其他嚴重疾病者;③嚴重乳房疾病及乳房手術史者;④急性乳腺炎導致乳房脹痛者。
1.3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增乳湯治療,藥劑組成:桔梗、赤芍、穿山甲各10 g,通草、熟地黃、絲瓜絡、路路通各15 g,懷山藥、黨參、白術各20 g,黃芪30 g,用清水煎煮,1劑/d,分早晚兩次,療程為7 d。研究組患者于對照組基礎上加以針灸治療,取穴:脾俞、足三里、膻中,具體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均取仰臥位,并局部消毒,選擇0.3 mm×25 mm的毫針,首先針刺其膻中穴,并于乳房方向進行平刺1.5寸,慢慢進針直至得氣之后,留針20 min;接著針刺1.5寸足三里,采用捻轉提插補法,同樣留針20 min,最后斜刺0.8寸脾俞,采用捻轉補法,并留針20 min,1次/d,療程為7 d。
1.4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療效判定標準:乳汁分泌滿足于嬰兒的需要,且其他癥狀均消失為顯效;乳汁分泌有所增多,可滿足嬰兒需求量的2/3,且其他癥狀顯著改善為有效;乳汁分泌及癥狀均無任何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3]。比較兩組乳房充盈程度評分,共分為4級,乳房空虛0分,輕度充盈1分,中度充盈2分,脹滿3分;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泌乳量情況[4]。
1.5統計學分析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乳房充盈程度比較研究組患者乳房充盈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乳房充盈程度比較[例(%)]
2.3治療前后泌乳量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泌乳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泌乳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泌乳量比較(ml,x±s)
祖國醫學認為,婦人乳汁為氣血所化,如元氣虛弱,乳汁則較少,唯有氣血充足、脾胃強壯者,其乳汁則可正常分泌[5]。若分娩失血過多或脾胃虛弱者,將氣隨血耗,故氣血兩衰,所分泌的乳汁量則較少,因此,通絡下乳、補益氣血為治療缺乳的關鍵。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已選定的124例氣血虧虛型缺乳患者分別予以不同治療方案的效果,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提示單純給予針灸及增乳湯結合治療氣血虧虛型缺乳,均可有效改善缺乳患者臨床癥狀,但針灸及增乳湯結合治療的效果更佳,與高中云等[6]臨床結果相似,進而驗證針灸及增乳湯結合治療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乳房充盈程度即泌乳量,結果顯示,研究組乳房充盈程度較對照組更佳,且治療后泌乳量多于對照組,提示針灸及增乳湯治療氣血虧虛型缺乳,不僅可以提高乳房充盈度,而且能有效增加乳汁分泌量,從而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
分析原因,中藥藥劑組成中,桔梗味苦、辛,性平,具化痰排膿,宣肺利咽之功效;黨參、黃芪補氣生血、功能補氣,共為君藥;黃芪味甘,且性微溫,屬脾經與肺經,其具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補氣升陽之功效[7];黨參味甘、性平,具健運中氣、補脾養胃之功效;白術味苦、甘,性溫,懷山藥味甘,性平,其不僅補氣養陰,而且可平補肺、腎、脾三臟氣陰;懷山藥、白術為健脾要藥,具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益氣健脾之功效。四藥共用不僅倍增補氣之力,而且增強健脾之功,從而促使氣血生化。當歸、熟地黃補血養陰,熟地黃味甘,且微溫,具益氣力、通血脈及補血虛不足之功效。與懷山藥、白術四味藥合用可補氣養血達到資生乳的作用,且其均為臣藥。路路通、穿山甲、通草共為佐藥,具通絡下乳之功能;而針灸主要針對足三里、脾俞、膻中三大穴位,其中足三里屬全身最為強壯要穴,胃主受納,加之脾胃屬后天之本,針灸此穴可益氣生血,從而化生乳汁,而脾俞同樣可化生乳汁、補益氣血[8]。膻中屬八會穴之氣會,其位于胸中兩乳之間,針之具活血通乳、調理氣機之作用,屬通乳要穴。針灸與增乳湯并用,針導藥物,藥助針效,經脈通,使氣血調,增加乳汁,故效果更佳,有效增加泌乳量。
綜上所述,針灸結合中藥增乳湯治氣血虧虛型缺乳患者療效顯著,不僅能提高乳房充盈度,而且還能有效增加乳汁分泌量。
參考文獻
[1] 李曉雯.催產素聯合中藥推拿治療產后缺乳75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4,20(11):89-9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7:19-19.
[3] 李艷菊.產后缺乳的辨證治療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0):209-209.
[4] 廖寶珊,李麗花,潘莉,等.乳旁加乳對不同證型產后缺乳患者乳汁分泌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2,23(5):101-102.
[5] 胡赟,鐘宇富,李萬,等.近11年來產后缺乳中醫治療的文獻計量學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12):4-7.
[6] 高中云,張曉琳,張麗莉.針藥結合治療氣血虧虛型缺乳30例[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4):11-12.
[7] 鄭燕,謝萍,鄭靜,等.產后缺乳的中西醫病因病機與治療[J].中藥與臨床,2013,4(1):44-46.
[8] 溫群,趙軍.針藥結合治療腎精虧虛型耳鳴耳聾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4):17-19.
【中圖分類號】R271;R245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