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孫光宇
電子商務 E-business
泰安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和對策探究
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孫光宇
泰安市自然條件優越、農產品豐富,但存在銷售范圍小、渠道狹窄的問題,開展電子商務可以有效解決供求不均的難題,提高農產品銷量。本文通過對泰安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調研,了解其當前的發展現狀,提出如B2C、C2C、B2M等幾種適合泰安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模式。同時針對泰安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基礎設施薄弱、物流體系不健全、人才稀缺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促進當地農產品電子商務行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農產品 電子商務 模式 對策 泰安
泰安市位于山東省中部,氣候條件良好,水資源豐富,非常適合農業的發展,地區內農產品種類繁多,豐富多樣。但是,在農產品的銷售過程中,農戶主要以傳統的渠道進行農產品營銷,對市場的開發存在一定的局限,消費者相對分散,阻礙了泰安市農產品的進一步發展。相比之下,電子商務時效性強,成本低廉的優勢彌補了農產品在銷售過程中信息不完整、流通不暢的缺點,為擴大農產品市場提供了一條便捷的渠道。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不僅能讓泰安市農業現代化建設步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也能將農業信息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水平,對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適應農業經濟發展新常態,將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1.1農產品電子商務迅猛發展
泰安市的電子商務發展與省內的其他城市相比開始較晚,通過與相關人員的交流,我們了解到,在2011年,當地的企業、個體工商戶才開始接觸電子商務這一新興產業,進入2013年以后,電子商務在全市范圍內普及開來。一些農戶和涉農企業開始嘗試通過電子商務進行農產品營銷,經過近幾年的大力發展,農戶和涉農企業借助農產品網絡營銷渠道擴大了銷售規模,提高了農產品的影響力,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也帶動了更多的農戶和企業加入到農產品電子商務行業中,泰安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市場交易規模逐年擴大。
1.2政府大力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為順應發展潮流,明確電子商務發展方向,市政府于2014年專門從財政資金中劃撥出200萬元,編制了《泰安市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規劃》,該《規劃》也成為山東省第一個電子商務方面的專項規劃。在2015年泰安市制定了《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同時,各縣區政府也出臺了發展本縣區電子商務的政策措施。在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和措施中,尤其對農產品電子商務方面做了重要規劃和部署,力促泰安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跨越發展。
1.3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配套設施日趨完善
近幾年來,各地區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目前,泰安市已經建成了8家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其中岱岳區成為全國首家農村淘寶上線縣市區,為農產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條件。在農產品種植密集的地區,一批農村生產合作社相繼成立,對農產品進行集中地收購、加工和網絡銷售。另外,像“買賣提”、“杞農云商”、“包來包往”等涉農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線上平臺的搭建極大地方便了消費者購買農產品的渠道,促進了農產品的產銷對接。同時,很多農產品銷售企業采用了微信、微博等移動電子商務模式對自身的產品進行網絡營銷,這種方式既擴大了公司產品的宣傳力度,也受到了購買者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通過對目前泰安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泰安市農產品電子商務起步較晚,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趕超位次不斷提高,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然而,泰安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仍處在初級階段,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基礎設施薄弱,部分設施存在安全問題
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受到地區經濟水平的影響,比如:在泰山區、岱岳區、新泰市這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其農產品電子商務基礎設施較完善,為農戶從事農產品網絡銷售提供了便利條件,相反,在東平縣、寧陽縣等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的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相對不足,一些想嘗試網上銷售農產品的農戶因為基礎設施的不配套只能轉而采取線下銷售的方式。另外,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中,由于網絡技術安全性等級較低,一些不法分子會利用病毒、間諜軟件等違法設備盜取交易雙方的銀行賬號和密碼,給交易者帶來損失,再加上國內有關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不健全,讓不法分子更加猖獗,阻礙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2.2農產品質量標準等級制定困難
按照相關的規定和要求,進行網絡銷售的產品應該是標準化的產品,這既有利于消費者選購自身所需要的農產品,也有利于相關涉農企業進行標準化的生產。然而,由于農產品本身種類多,品質冗雜,導致農產品的質量標準等級制定困難。以肥城桃為例,單是肥城桃就有水蜜桃、佛桃、壽桃、大紅桃、套袋桃、岱妃桃、甜桃等十余個種類,而且每個種類中,桃的大小、重量等也不盡相同,這大大增加了制定其質量標準的困難,同時難以讓購買者作出正確的選擇和客觀的評價,影響了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的行為和結果。
2.3農產品品牌建設缺乏力度,競爭力不足
農產品品牌化是未來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農產品電子商務團購模式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泰安市農產品的發展過程中,雖然涌現出了一些知名品牌,比如:“亞奧特牛奶”、“天寶櫻桃”、“趙斌糟魚”、“樓德煎餅”等,但是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屈指可數,大多數品牌只是在較小范圍內有知名度。通過網絡進行營銷時,大部分地方品牌農產品往往采取低價營銷的策略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賺取的利潤較少,產品的附加值較低。同時,一些企業不注重自身的農產品品牌維護和建設,導致假冒品牌農產品流入交易市場,使得企業的美譽度不斷下降。
2.4農戶對于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認識不足,互聯網思維尚未形成
泰安市的電子商務起步較晚,人們對于電子商務的接觸時間不長,同時,由于農村網民缺少較高的文化素質,其收入水平也不高,使得農產品的交易局限于傳統模式,從事電子商務交易模式的農戶較少。據調查資料顯示,2015年泰安市農村網民購物的使用率為35.2%,而城鎮網民使用率則為68.5%,許多農村網民上網主要為瀏覽新聞、觀看電影等,而非進行電子商務交易。另外,一些銷售農產品的企業主缺乏互聯網思維,認為通過電子商務模式銷售農產品風險大、投資周期長、服務成本高,因而采用傳統方式進行農產品的銷售。
2.5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稀缺
在泰安市,從事電子商務行業的尖端人才較少。雖然泰安市是山東省三大教育基地之一,有很好的人才資源,但是,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大學較少,培養出的專業人才也不多,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人才更為稀缺,和泰安市發展較快的電子商務行業不相匹配。另外,由于泰安市缺少強有力的風投機構進行風險投資和產業基地投資,一些想進行農產品電子商務創業的有志之士因為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不得不轉向其他行業發展。
針對泰安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3.1加強農村電子商務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電子商務網絡設施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政府在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的主導性作用。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電信運營商加快寬帶互聯網的建設,特別是對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例如:東平縣、寧陽縣等,更要進行重點的扶持,深入鄉鎮建設電子商務站點,逐步推進電子商務服務網絡向農產品批發市場、零售市場延伸。在建設網絡基礎設施的同時,還要著力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為農產品產銷對接提供便利的途徑,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減少農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打破時空限制,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3.2建立農產品標準化體系
政府農業部門要組織相關的專家對本地區生產的農產品進行質量等級的評定和分類,制定一個合理的農產品分級標準,建立、健全一套涵蓋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銷售全過程的信息標準體系,優化農產品品質,方便消費者選購,提高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的成功率。與此同時,政府還要加強宣傳力度,向農戶和涉農企業傳達農產品標準化的優勢,便于其進行農產品等級化、標準化生產。考慮到農戶的實力有限,部分地區可以成立專門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如:新泰市成立的“天寶櫻桃”農業生產合作社,對農產品進行統一的收購、加工和包裝。另外,政府的有關監督部門要加強對農產品標準化流通的監督,以促進體系的落實到位。
3.3實施農產品品牌化戰略
注重農產品品牌化建設,實現農產品品牌化營銷是泰安市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必由之路。為此,政府宣傳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對泰安市的一些知名農產品品牌進行廣泛宣傳,以擴大農產品的影響力度,為增強消費者的品牌化意識、提高消費者的忠誠度奠定基礎;政府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傳統品牌企業的扶持力度,采取一些財政優惠和稅收減免政策,來促進企業發展;政府工商部門要加大對假冒偽劣農產品的打擊力度,防止有關假冒產品通過網絡途徑危害農產品市場,保護農產品商戶的合法權益。同時,一些傳統品牌企業要依托自身的品牌優勢,積極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擴大企業品牌的影響力,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部分地區要充分利用泰安市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范圍廣、規模大的優勢,通過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使用,著力培育一批質量穩定、具有地方特色、廣受歡迎的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促進相關農產品的網絡銷售。
3.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戶對電子商務的認識
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對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優勢的宣傳力度;提供資金支持,在各鄉鎮建立電子商務展廳和宣傳欄,為農戶近距離接觸農產品電子商務提供便利的條件,讓其認識到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商機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另外,涉農企業管理層要轉變思維方式,經常參加有關電子商務的宣講會、交流會等,培養自身的互聯網思維,改變企業傳統的銷售模式,向農產品網絡交易模式轉變。
3.5重視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培養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對于泰安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泰安市作為山東省三大教育基地之一,有著豐富的人才資源,各駐泰高校應開設電子商務專業,根據電子商務企業的需要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輸送相關的人才。涉農企業和高校之間應該加強校企合作,在企業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為本企業的優秀員工提供進修學習的便利條件,增強員工的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政府可以在各鄉鎮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培訓班,為有志于進行農產品網絡銷售的農戶提供學習的設施;另外,政府還可以對鄉鎮的“第一書記”和大學生村官展開農產品電子商務培訓,讓其帶領本村農戶走向電商發家致富的道路,推動本區域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
[1] 孫百鳴,張明明,肖偉民.黑龍江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北方經貿,2012(4).
[2] 高亞娟.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J].商業時代,2011(14).
[3] 彭碧玉.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的模式分析[J].南方農村,2001(6).
[4] 孫百鳴,趙寶芳,郭清蘭.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主要模式探析[J].北方經濟,2011(7).
[5] 胡桂紅.山東省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7).
[6] 宋潔,起建凌.云南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4(9).
[7] 張勝軍,路征,鄧翔.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評價及建議[J].農村經濟,2011(10).
[8] 尹潔.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戰略分析[J].農村經濟,2009(12).
[9] 泰安市政府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EB/OL]. http://www.zgg35.com.
[10] 泰安電子商務正式破題到2020年發展1000家網商企業[EB/ OL].http://sd.china.com.
F724.6
A
2096-0298(2016)09(b)-0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