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趙麗麗
消費經濟 Consumption Economy
關于巴林左旗旅游產業發展中景區建設的幾點思考①
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趙麗麗
赤峰市巴林左旗是契丹遼上京所在地,一直以文化旅游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重點,但多年來,在產品設計、文化融合等方面,仍處于初始階段,沒有找到更適合自身、更有新意的設計思路,使得多年的考古挖掘工作、城市建設、遺址保護、旅游開發完全處于各自孤立狀態,沒有融合開發。本文以此為突破口,力求通過產業組合模式開發現有的旅游資源,使景區質量能夠得以全面提升。
陵寢資源 產品開發 特色景區
赤峰市巴林左旗作為自治區乃至全國著名的遺址保護區,擁有遼上京遺址、遼祖陵等文化遺跡,但對于旅游產業而言,他們都顯得過于古板,沒能和現代的時尚旅游相結合。在新形勢下,除了發展傳統旅游產業,也就是常規的觀光旅游,需要進一步開拓創新,發展新旅游新思維,將傳統景區進行深入挖掘,賦予更多的文化內涵,同時設計新型旅游產品,開發更多有特色、有創意、富有體驗性、探險性、娛樂性等特色景區,增加更多的體驗類活動,如大型歌舞、飲宴、特色賓館、專項活動等,豐富旅游產品,實現產業提升。
1.1旅游資源挖掘不夠深入,接待設施不完備
巴林左旗博物館作為左旗代表博物館,面積達4500平方米,已經建成十余年。綜合十年的接待游客量,發現左旗博物館并沒有體現出遼代政治經濟文化重心的地位和作用。究其原因,是左旗并沒有形成旅游產業綜合一條龍的產業脈絡。市區內三星級以上賓館3家,設有236床位。用餐方面,沒有形成旅行社團餐的接待能力,商家均以團餐價格低,沒法做為理由拒絕,殊不知團餐雖然薄利,但人數多,翻臺快,容易形成量的優勢。再論景區建設,祖陵屬于保護區,無法全面對游客開放,同時,祖陵內的人文環境設施暫未還原至遼代水平,又沒有做景點的深入開放,景區內沒有講解員,沒有成形的導游詞,形成了有噱頭無看頭、有景點無服務的局面,使得轟轟烈烈的大遼皇帝祖陵深入山中人不知,景區建設基本停滯。
1.2缺少參與性、體驗性的景區
新形勢下,旅游開始從觀光旅游向專項旅游的方向發展,具體而言,游客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的旅游方式,更喜歡通過自己的感受來感覺旅游。以古東瀑布為例,在全國首創了攀爬式瀑布,繞開了思維習慣中的觀賞、仰望的概念,將鐵鏈固定在崖壁上,通過游客親自穿草鞋、戴頭盔,在峭壁下,徒手攀爬瀑布,讓從上而下的水流拍擊臉頰,體驗極限挑戰的快感,取得了成功。這就是典型的體驗旅游的范例。在巴林草原,除了傳統的蒙古篝火晚會,是否可以挖掘契丹的習俗,如東向拜日、如四時捺缽、如薩滿崇拜、如服飾文化、如南北面官等。這些綜合融合,就是主題文化園區的雛形,在全國不乏這樣的景區,如大唐芙蓉園、清明上河園、宋城等,工作人員著宋(唐)服,一舉一動都體現出那個時代的風貌,其間的傳統小吃、民俗表演、雜耍技藝、小說情節等融入其中,游客可以在景區內邊看邊玩邊吃,充分感受所屬朝代的民風民俗和歷史文化。
1.3景區開發不全面,特色不明顯
巴林左旗現有景區,以發展旅游為目的的景區寥寥無幾,大部分是考古區域或者遺產保護區,沒有經過實質的旅游開發,基礎設施差。已開發的景區,例如召廟景區,以簡單的觀光為主,缺少大型住宿餐飲項目,景區內活動項目也偏少,沒有行程規模效應,嚴重影響旅游的整體收益。
2.1根據區域特色,獨辟蹊徑,首創專項景區
左旗作為國家重要的考古工地,多年來一直有考古專家進行專項工作。在景區開發中,如果能夠融合考古工作,將大大提升游客的參與度,并能夠激發特色專線的開發。以兵馬俑為例,前面是參觀區,后面就是考古工地,游客在前面觀賞兵馬俑的大氣恢宏的同時,環形線路到后面就看到了正在挖掘、拼接的考古專家,這就更吸引了很多游客駐足,大家不但想知道兵馬俑的故事,更想多看看剛出土的兵馬傭是什么樣子,這就成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一大特色。
左旗擁有眾多的考古工地,可以在挖掘結束后,建設景區,初步回填,吸引眾多的考古愛好者、學生進行考古實訓,感受實地挖掘的樂趣。這就成就了目前全國唯一考古挖掘體驗中心。在眾多的觀光景區中,這類專項景區最容易脫穎而出,同時,也可作為地區的特色工程進行特色宣傳推廣。
2.2利用資源優勢,開發特色景區
巴林左旗作為帝都,地下富藏著大量的墓葬及文物,這也使得盜墓活動多年來屢禁不止。遼代人所信仰的“生前如生后”的習俗,使得遼代盛行厚葬之風,但可悲的是,經過上千年的盜墓活動,保存完好的大型墓葬所剩無幾。
遼代盛行風水之說,陵寢的建設均有講究,貴族墓葬中除陪葬品外,大多都有壁畫,這些都可以作為旅游資源使用。古都西安與巴林左旗的經歷類似,不同的是西安的地下墓葬更多,破壞也更嚴重。在旅游景區中,除了大型的乾陵、秦陵外,我們發現了幾個景區,如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墓葬,早年間被盜掘嚴重,但墓道、過洞、天井、雨道、墓室均尚存,于是把其作為景區開放,游客可步行進入,通過斜坡形狀的墓道,兩側洞墻內擺放著彩繪陶俑、騎馬俑、唐三彩馬、陶瓷器皿等隨葬品,從墓道到墓室還繪有豐富多彩的壁畫,有宮廷儀仗隊,以及天體圖、宮女圖等。最重要的是墓室中放置的石槨,石壁上還有精美的仕女圖。游客進入景區,所看到的是大唐之遺風、皇族之尊貴、器物之精美,同樣,滿足了眾多游客對于《盜墓筆記》、《老九門》等書籍的興趣。
同樣作為巴林左旗,在眾多被盜掘的陵墓中,如果能發掘一處陵寢,規模較大,有代表意義,墓主人生平具有歷史性、故事性,喪葬方式體現契丹特色,可以做保護性開發。墓葬外建設成為小型園區,并設博物館,展出墓葬出土文物、相關契丹墓葬代表器物、墓主人生前生活狀態復原等,讓游客不但可以親身進入墓葬體驗,滿足了其好奇感,又增加了學習的興趣,這樣就把文化巧妙融合到了景區中,讓游客通過墓葬、器物、壁畫、棺槨、宗教等經歷真正體驗契丹的歷史和文化。
2.3特色景區聯動開發,發展區域旅游
巴林左旗擁有契丹皇都的優勢,發展區域旅游可自成一體,遼闊的巴林草原,神秘的北五臺召廟,歷史遺跡遼上京遺址,地質遺跡七鍋山地質公園,健元鹿業工業廠區,各有特色,利用現有資源,整合開發,將歷史、文化、食宿、演藝、歌舞、體驗、參與、探秘、考察、學習等進行合理地配置,充分利用景區間距離近,級別高的特色,形成區域聯動,整合營銷,以推廣區域、整體打包的方式進行銷售,突出區域特色,倡導區域旅游經濟一體化,實現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2.4倡導全民旅游,培養區域旅游意識,構建和諧的旅游環境
巴林左旗擁有良好的經濟環境,人民受教育水平較高,人口相對密集,容易形成產業優勢。在這種環境下,口碑的宣傳效應是景區宣傳推廣時必須重視的。本地居民長期生活,在心理上不容易形成比較特色優勢,但經過思想疏導及意識培養,就容易發展成為景區宣傳的良好載體。
同樣,作為本地居民,對旅游良好的感觀及先進的意識也是格外重要。本地居民為外地游客提供了什么樣的旅游環境,直接決定外地游客的旅游感知。積極、熱情、安全的旅游環境,甚至比旅游景區的感知更吸引人。所以,發展本地居民旅游意識,構建和諧旅游環境,不僅是景區本身的發展方向,也是產業聚焦的方向。
2.5鼓勵景區發展,創建智慧型旅游景區
巴林左旗的多數景區現正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角度的選取就極為重要,從一開始就站在一個高角度審視問題,有利于景區整體高度的提升。現在國家正在大力發展智慧型旅游景區,景區內開通免費WiFi,微信微博宣傳方式的引入、景區及相關資源網上鏈接及預定、票務的預約及購買、自動講解機的租售、景區內智能體系的應用,都成為這幾年景區策劃及宣傳的熱點。景區應在發展期把握政策導向,積極吸納接收外來先進經驗,爭創先進景區,建設新型景區,抓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人員培訓,以形成良好先進的景區環境。
巴林左旗旅游有著很大的潛力,正因為是產業雛形,如得到系統規劃,更能在后期發揮巨大的產業價值。本文以景區建設及深入挖掘為切入點,進行了簡單梳理,希望可以博得有志之士來巴林左旗共建旅游,發展旅游,以開拓巴林旅游的新局面。
[1] 張建忠,孫根年.基于文化遺產視角的陵墓遺址旅游開發——以乾陵、西夏王陵和明十三陵為例[J].經濟地理,2011(11).
[2] 魏青,高小華.明十三陵的整體價值及其保護策略——從文化景觀的角度[C].繁榮古都歷史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壇文集,2013(12).
F592
A
2096-0298(2016)09(b)-087-02
①內蒙古規劃辦“契丹遼文化旅游產品設計與研發”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