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蘇航
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市場發展對策研究①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蘇航
本文對地理標志在我國的注冊情況進行了分析,有針對性地對吉林省農產品地理標志注冊的情況進行研究。吉林省在全國及至東三省都處于較低發展水平,提出了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中存在的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觀念意識不強、消費者消費觀念對其認可度不高、各部門交叉管理權限責任不明確、聯合執法有協調機制存在困難、企業品牌與地理標志發展不均衡等具體問題,最后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地理標志 農產品 發展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對于農產品質量的關注越來越高,而現實生活中地理標志農產品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在1994年的《保護原產地名稱及其國際注冊里斯本協定》中的定義是:“地理標志標識出某產品來源于某一特殊地區,該產品的特性主要歸因于其地域相關因素。”目前我國對于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認證機關有三個部門,分別為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中國農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其中,2005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并實施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2007年農業部頒布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2015年發布的《中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報告》中對國內三大部門注冊的地理標志農產品進行了總結。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工商總局批準的地理標志共5607件,國內地理標志5516件,國外地理標志91件。其中,國內農產品地理標志5405件,占國內所有地理標志的97.99%。在5405件農產品地理標志中,農業部共登記1716件,占31.75%;國家質檢總局共批準1694件,占31.34%;國家工商總局共注冊1995件,占36.91%。截至2015年年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注冊6202 件,主要集中在山東、四川、湖北、浙江和福建等省份,依次為661件、591件、487件、316件和292件,五省合計占總登記注冊量的37.84%。而對于東北三省而言,黑龍江194件、遼寧248件、吉林122件。通過以上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出,僅就東北三省而言,吉林省在三部門的總數據數據遠遠低于黑龍江省與遼寧省,因此需要盡快改善。
針對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研究中,課題組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
3.1農產品地理標志注冊與保護意識不強
在吉林省農產品基地的調研中,調研組發現有許多企業及農戶對于農產品地理標志注冊以及保護的意識很淡薄,并沒有意識到地理標志對其有什么實質上的幫助。基層政府對于地理標志有一定的理解,但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紙面上,并沒有真正地鼓勵、引導其注冊及采用。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注冊流程及注冊單位較多,很多企業有畏難情緒,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其周圍并沒有通過農產品標志注冊而帶來更大效益的案例發生,其對于農戶及企業沒有形成良好的激勵。
3.2三部門法規交叉,執法協調困難
由于三個部門所針對的對象不對,各部門對于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程度各有側重,這就導致注冊企業或者農戶如果需要對所注冊的地理標志農產品進行全方位保護就需要分別在三個部門都進行注冊,這會導致流程繁瑣、費用增加、時間成本較高。假設全部注冊后,當注冊產品出現假冒或者替代產品出現,注冊者可能根本無力去各部門進行追查,而各部門又很難統一協調完成,相關的法規也存在著不完善的地方。
3.3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安全與品質難以保證
地理標志農產品對于產品品質以及相應的質量安全需要有著比較明確的標準來界定,但是目前的狀況是生產者很難按照其標準來進行生產,甚至不愿意按標準生產。如果生產者嚴格執行質量安全標準,其成本必將大幅度上升,但是其銷售卻很難完全收回其成本,甚至有些土地經過多年使用化肥、農藥,其土地已經不能生產出符合標準的農產品。因此,即使注冊了地理標志,對于很多農戶而言也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3.4地理標志農產品與企業品牌關聯度較弱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來提升企業競爭力。很多企業在進行地理標志農產品推廣時,過多強調企業品牌、對于地理標志所產生的效應并不是非常看重,僅僅將其作為其廣告宣傳一個關注點。在此等意識觀念下,就不會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意義過多關注。同時,對于消費者而言,其更多關注企業品牌而非地理標志,造成企業品牌強過地理標志。
3.5消費者對于地理標志農產品關注度不高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其對于地理標志農產品并沒有特別的關注與意識,大部分消費者并不愿意為地理標志產品多花錢。對于高端消費者可能會有意愿支付,但是由于很多地理標志農產品并沒有進行大量宣傳,其并沒有在全國多數地方有很高的影響力,因此如何改變消費者的觀念,提高地理標志的關注度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針對吉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下面給出一些相關的改善對策。
4.1 加強政府宣傳力度,樹立成功榜樣
各部門及政府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來推廣地理標志所產生的效益及效用,使更多的企業了解并掌握使用地理標志。例如2015年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開展了吉林省使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優秀企業的審核及評審。確定了一批使用地理標志農產品的企業,這進一步地激發了廣大企業積極申請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熱情。
4.2政府部門需要進一步明確權責范圍,加強協調溝通機制
針對地理標志農產品企業或者農戶的申請或者請求保護,各部門存在權責不明,執法及協調存在障礙的問題。因此,需要各地方協會根據不同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特征及經常出現的問題,加強與地方各部門的溝通,盡可能建立起適合地方實際的溝通管道,構造通暢的溝通機制,實現各部門協調執法,保證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合法權益。
4.3建立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與追溯體系
地理標志農產品作為某一個地區代表性的標志,其影響不僅僅是生產企業或者農戶本身,其受益企業或者人群數量龐大,如果僅僅因為其中一二戶農戶或者企業的農產品出現問題,導致整體的地理標志農產品都出現問題,使消費者對于產品失去信任,那將使整個地區的地理標志農產品都受到沖擊。例如中央電視臺在2009年10月對于長白山人參地理標志產品進行了曝光,使得全國幾十家媒體跟進,導致長白山人參地理標志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當地的絕大多數農戶當年收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建立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地理標志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是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的一個重要保障。
4.4加強地理標志品牌化建設
強化地理標志的品牌化意識,利用扶持政策促進企業對于地理標志的認識和推廣力度。針對吉林省具體情況,吉林省具有眾多的本地特色產品,從長白山人參、柳河大米、梅河大米、延邊黃牛肉等地理標志產品的發展來看,針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地域特色進行宣傳推廣,與當地政府部門緊密合作,在推廣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同時也將當地經濟進行了推廣,實現企業品牌、地區品牌與地理標志品牌共同發展的多贏局面。
綜上所述,吉林省在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成果,但是仍然有著很長的路需要去走,需要政府、消費者、企業同時進行努力,才能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將更多更好的農產品走出省內,走向全國。
[1] 孫亞楠,胡浩.我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市場發展對策[J].經濟地理,2014(4).
[2] 尚旭東,李秉龍.我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發展運行特征、趨勢與問題——基于農業部、質檢總局、工商總局的分析[J].生態經濟,2013(4).
[3] 2015年中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報告[R].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2016.
F323.5
A
2096-0298(2016)09(b)-117-02
①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林省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策略研究。
蘇航(1977-),吉林長春人,副教授,主要從事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