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學院經濟管理系 簡安
西部地區推行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研究①
四川民族學院經濟管理系 簡安
目前,我國西部生態環境在不斷惡化,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而這個問題只靠西部地區的力量是無法解決的,需要由中央政府設法解決。要想實現經濟生態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實行環境會計核算體系。本文以環境會計的理論和西部地區的環境特點作為分析依據,分析了西部地區推行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強推行力度的舉措。
西部地區 環境會計核算體系 必要性 措施
西部地區雖然在改革開放后取得了一定發展,但還是較為落后,科技也不發達,西部人民主要通過開發當地的礦產資源和能源來換取經濟發展。過度的開發使得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破壞。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解決這一問題。在發展西部地區經濟的時候,我們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還要計算環境成本,對要建設的項目要綜合的考慮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環境會計的主要計量單位是貨幣,其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環境的相關費用進行記錄和計量,比如環境的污染、防治、開發,這些的成本都是要進行計量的,還要對維護和開發環境而形成的效益進行科學的計量和報告,能夠得出有效的環境績效和開展環境活動對企業經濟成果影響的結果。將會計學和環境經濟學有機結合,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環境。
傳統的會計只對涉及財產所有權的東西進行價值計算,而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海洋等資源卻不在會計的核算范圍內,企業使用這些資源以及破壞環境也不需要付錢,相反,企業的經濟利潤會增大。隨著生態環境的迫害在加重,人們已經重視這一問題。為了實現經濟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對環境保護的支出和賠償的責任也日益增大,因此,環境會計以環境支出和收益為對象,進行反映和控制。綠色會計就是重視環境資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賦予環境資源以價值和價格,對環境資源的損害進行補償,加強企業的責任感,讓其除了經濟效益外,還要考慮社會和生態效益,真正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1土地沙質荒漠化日趨嚴重
我國西部地區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地。僅新疆擁有的沙漠化土地面積就已經占全國沙漠面積的一半以上。廣西的石漠化面積占區域面積的9.7%,并且石漠化的土地面積還在不斷地擴大,以3%~6%的速度在增長。
3.2水土流失嚴重
據相關的調查發現,西部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雖然擴展的速度有所減慢,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該地區依然是我國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區域[1]。西部地區寧夏、重慶等城市的水土流失面積占地區中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水土流失問題還在加劇。
3.3城市環境破壞日益嚴重
3.3.1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
西部地區自然環境并不是很好,因此西部地區之前都是呈現出人煙稀少的特點,那里經濟落后,科技也落后,人民靠自己開采當地的自然煤炭資源和能源換取經濟收入,但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口也開始朝西部地區匯集,增長速度太快,加上過度開采當地的資源、農田、樹木等,隨著自然資源的減少,生態環境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并且開始時人們并沒有意識到環境的問題,等其重視生態環境問題時,靠西部地區自己的力量已經不能解決了,需要中央政府進行解決。
3.3.2城市污染問題嚴重
工業排放廢水對環境造成污染。據相關數據,黃河平均每天要接納的污水就有大約500萬立方米,寧夏段的氮和氧的平均值以及汞的平均值都已經嚴重的超標。還有一種就是固體物污染,工業生產中亂丟棄的各種工業垃圾,在下雨后,其中的有毒物質就會對土地造成污染。工業生產造成的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會對土地造成污染,讓農產品和動植物也受到影響,從而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4.1加強西部地區環境保護和科學發展觀的宣傳教育,增強企業保護環境的意識
一些企業的盈利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換來的,長期如此,生態環境就會失衡,企業也實現不了長遠的發展。因此,要想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加強對環境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觀的宣傳,提高企業的責任,讓企業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考慮環境效益,加強企業保護環境的意識,推行環境會計核算體系就能夠讓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環境和社會效益都能夠實現,讓企業能夠自發地去保護環境,這些是推行環境會計的實施的基礎條件[2]。
4.2加強對環境會計理論的研究
關于環境會計的相關理論、計量以及報告等知識,都需要相關的人員能夠了解和掌握。會計理論界也要對這門新的學科進行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礎上,以科學理論為基礎,建立一個環境會計結構體系,為會計實務的發展提供基礎和依據,參考相關的環境、會計等學科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以可持續發展理作為指導思想,能夠和傳統的會計計量方法進行有機的融合,使之能夠有效地體現出經濟活動給環境帶來的影響。企業的內部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可操作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通過使用正確的環境會計要素確認和環境會計計量方法,盡最大努力來解決其中存在的計量、成本確認等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從而逐漸克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4.3建立起環境會計考核及其信息披露的準則體系
西部地區要改善地區的生態環境,首先要有足夠的支持,因此有關部門需要設立相應的財政補償體系和財政轉移支付體系,為環境會計的實施提供系統支持[3]。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健全的環境信息披露和監督體系,將之作為環境會計活動的執行依據,能夠對多樣的環境會計活動起到約束作用,讓環境信息系統提供的信息能夠發揮出功效,在為企業自身提供服務的同時,也能為政府在制定相關的環境保護政策時,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數據,讓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能夠更準確、更有效,讓經濟、環境以及社會這三者的效益都能夠有機統一,得到有效的保證,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提供了統一的標準,使其更具有權威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4.4加強環境法制建設,保證社會和政府能夠對環境會計實行有效監督
我國已經頒布了一系列有關環境的法律和法規,這些都為環境會計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政策保障[4]。就西部地區的實際情況來說,其應該強化對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對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包括它們的行政管理、監督和專項環境審計內容,以保障環境會計的順利實施,并對不完善的地方不斷地進行優化。會計事務所或國家審計機關應該對企業的環境會計工作進行監督和審查,以我國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和有關的會計法規、制度和準則為審查的依據,審查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是否合法、合理、全面、真實,為社會公眾提供判斷的依據,讓考核合格的企業能夠讓民眾相信,提高企業的信用度。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推行西部地區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的重要性,為了應對西部生態環境的迫害嚴重問題,要加強對當地保護環境意識的宣傳,推行環境會計核算體系,加強對環境會計相關理論的研究,使其能夠更好的推行。讓企業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建立健全當地的相關環境會計考核及其信息披露的準則體系,完善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加強環境會計的社會和政府監督,只有生態環境可持續,企業才能有所依托,獲得長遠發展,從而實現西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賈菲,張延猛,張玲.企業環境會計核算體系初探[J].財會通,2010(11).
[2] 范寧.企業環境會計核算程序研究及對策機制分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0(10).
[3] 楊世忠,曹梅梅.宏觀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J].會計研究,2010(12).
[4] 黎精明.環境資源會計的核算問題探討[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1(02).
F235
A
2096-0298(2016)09(b)-118-02
①本文系2011年四川省教育廳人文重點項目研究成果“四川藏區環境會計建立與完善研究”(11SA122)。
簡安(1972-),女,四川省甘孜州人,本科,四川民族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會計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