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袁偉
Forum 學術論壇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以房養老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袁偉
以房養老是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有益探索。以房養老有其益處,但也存在客觀的弊端與推進難度。本文對以房養老的現狀進行細致分析,重點對以房養老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以期為我國以房養老的正確發展提出政策建議,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積極貢獻力量。
以房養老 人口老齡化 傳統觀念 政策難題 對策研究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現已步入人口老齡化階段,陷入了“未富先老”這一困境。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又已邁入新常態階段,具體表現為經濟增速換擋、經濟結構轉型、經濟驅動轉變三個層面。在此背景下,養老問題成為我國一大社會熱點話題,同時也是一大難點。毫無疑義,“以房養老”模式作為一種突破傳統養老理念的創新型養老方式迅速進入人們視線。事實上,“以房養老”在國外并不是什么新鮮話題,它興起于荷蘭,成熟于美國,早已成為國外老年人一種養老方式的選擇,只是我國近幾年才引入這種養老方式。就近年的情況來看,它在我國的發展并不順利。本文就“以房養老”為何在中國頻頻碰壁這個問題展開討論,以期為我國的養老問題提供相關參考。
“以房養老”,字面含義就是用房子來養老。“以房養老”又稱“倒按揭”,即“反向住房抵押貸款”,就是老人通過抵押固有產權即房產給相應金融機構來獲取養老金,待老人去世后,所抵押的房產將屬于該金融機構并任其處理。“以房養老”有多種形式,中國主要推行的是“反向抵押保險”,它是將反向抵押與終身養老年金保險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型養老保險業務,是保險業參與“以房養老”的一種探索。“以房養老”這一養老模式起源于荷蘭,于美國發展完善,并于2002年在我國第一次被提出,提出至今已有十多年,但為何在中國的發展卻頻頻碰壁,筆者將進一步探其原因。
2014年6月,中國保監會發布《中國保監會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選擇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這四個城市作為試點城市,正式啟動反向抵押保險試點,試點時間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截止。
而截至2016年6月30日,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個城市進行的“以房養老”兩年試點到期,在這四個試點城市中,嘗試“以房養老”的僅有78人59戶,辦完所有流程的僅有47人38戶,可見其成效并不樂觀。
2016年7月15日,中國保監會發布《關于延長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期間并擴大試點范圍的通知》,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期間延長至2018年6月30日,并將試點范圍擴大至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計劃單列市,以及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的部分地級市。
3.1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一時難以轉變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而老人們對“養兒防老”、“家產傳后”這一類傳統觀念已根深蒂固,想在短期內讓老人們接受將自己的房子抵押給銀行或保險公司以此養老,而不是將它留給自己的子女這一行為,實在是難度太高。而且,“養老”不僅僅只是物質層面上的,老人們期待更多的是子女的陪伴,是精神層面的“養老”。礙于這些傳統觀念,很多老人可能有改善自己晚年生活的想法,卻擔心社會輿論等而不愿意去嘗試。因此,讓大多數人們接受“以房養老”這一較為前衛的觀念,仍需時間。
3.2信任危機——老人對該行業缺乏安全感
老人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進行詐騙等行為的對象,我們也經常能見到各種老人被騙的新聞,因此大多數老人為了規避被騙的風險不愿意去了解這些“新鮮”的思想。而“以房養老”在我國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還未打開市場,沒有口口相傳的口碑,也沒有成熟的商業機構來開展這一業務,更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來保證老人的權益,這些都是造成老人對此行業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也是在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
3.3產權問題——七十年過后何去何從
眾所周知中國的房產產權是70年,這是“以房養老”在中國難以推行的一大障礙。試想一下,如果產權到期,而老人卻還未故去;或是老人剛故去,保險公司接手房產,而房產即將到期;又或是遇上別的一些經濟糾紛,這都是十分棘手的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或是相應規定來解決這些問題。而由于這些未解決的問題,至今僅幸福人壽一家保險公司響應了國家號召,推出幸福人壽“房來寶”,而其余的保險公司仍持謹慎狀態,并未參與其中。也正是由于這些待解決問題,很多老人都不選擇“以房養老”,就將房產留給子女以此讓子女養老,或是出租以收取租金養老這兩種養老方式而言,“以房養老”的不穩定性因素太多。老人們必然是愿意選擇一種穩定的養老方式,而不是去嘗試新事物。
3.4政策難題——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
“以房養老”,顧名思義是通過房子養老。將房產抵押以此獲取養老金,而抵押房產就會涉及房地產評估,但我國房產評估行業的發展還尚未成熟,也缺少有效的監管。就現階段而言,可能很難做到合理公正的評估。這就需要政府出臺更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房產評估行業,以此維護該行業的秩序。
同時,“以房養老”的實施還需要銀行、房地產市場、保險公司等諸多行業的相互協調配合。而由于我國推行“以房養老”這一養老模式較晚,試點的城市也較少,尚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因此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機構來處理“以房養老”各個階段的事物。準入機制尚不完善,具體的運作環節也沒有明文規定,各個參與部門也不能得到嚴格的監管,這些問題都是需要靠政府的幫助來完善的。只有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給“以房養老”提供一個健全的法律環境和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才能進一步推進其在中國的發展。
3.5行業難題——保險業對此持觀望狀態
前文有提到產權問題,七十年的產權問題還未得到解決;房地產方面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房屋的建筑質量不過關、房地產市場的波動程度大等不定因素都會影響其市場價值,很難讓房產價值保持在一個穩定區間。而養老又是長期恒定的風險投資,保險公司一旦與老人簽署了協議,就需要對老人的養老問題負責,長期提供養老金或是一次性支付養老金,而前面提到的諸多風險會讓保險公司面臨入不敷出的可能。這些因素造成保險公司的積極性不高,因此他們僅僅持觀望態度,并沒有參與保監會發起的“以房養老”試點行為。沒有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導致產品太過單一、受眾面小,因此“以房養老”才會在短期的發展中頻頻碰壁。
4.1政府宣傳潛移默化的改變觀念
制約與發展總是相輔相成的。而“以房養老”作為一種突破傳統養老理念的創新型養老方式,是現有的傳統養老方式的補充,它的推廣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對于一個新事物,大家總是抱著一種懷疑的態度,由于這其中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大家都不愿嘗試,這就需要通過政府的宣傳讓大家了解到這種養老方式是合理有效的,是得到保障的,是值得去考慮的一種養老方式。人們的觀念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改變,“以房養老”的市場也將得到擴展。
4.2完善體系法律保障多方利益
針對前文所提到的諸多政策難題,國家應設計一個完善的“以房養老”體系,同時出臺“以房養老”的相關政策,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并完善一系列的運作、監管機制,如為一些機構提供擔保,以政府的信用來增強保險公司或是其他金融機構與老年人之間的信任;加強對相關機構、行業的監管,進一步規范其行業,在保證老年人的權益不受到威脅的同時也最大力度的保證相關金融機構的利益,讓更多的金融機構參與其中。讓“以房養老”在推廣的過程中逐步走上法律化的道路,促使我國的“以房養老”得到更好的發展。
4.3行業配合,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想要大力推行“以房養老”除了得到政府的支持,還需要諸多行業的配合。現階段,雖然還只有幸福人壽這一家保險公司開展了“以房養老”業務,但是我國經濟正處于穩步發展階段,而且與“以房養老”相關的行業如金融投資市場、房產評估市場也正處于不斷發展完善的階段。這些都給“以房養老”的推廣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待“以房養老”在中國的市場逐步打開之后,各大金融機構的進入將會使“以房養老”在中國的發展得到完善。
為何在“以房養老”兩年試點期結束,并且發展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國保監會仍然堅持推行這一養老模式。因為面對中國嚴峻的養老問題,它的存在補充了我國傳統單一的養老方式,它是應“需求”而推出的。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嚴重,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年輕人的負擔過重,而推出“以房養老”政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養老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以房養老”在中國的需求量將是巨大的,其前景也相當廣闊。
5.1能夠解決我國嚴重的養老問題
我國已經陷入“未富先老”的困境,人口老齡化嚴重,由于計劃生育政策,我國家庭結構呈現“四二一”形式,即一對夫妻需要贍養四個老人一個小孩,年輕人的養老負擔相當重,養老問題日益突出。“以房養老”的推出能夠緩解整個社會的養老壓力,既能減輕子女的負擔又能解決老年人的自我保障問題。而且老年人將其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而不是作為遺產留給其子女,一方面能盡可能地避免因遺產分配而引起的一系列糾紛,另一方面還有助于建立新的代際關系,這將突破我國的傳統思想,形成一種新的繼承觀念。
5.2能夠推動我國相關經濟的發展
老年人通常十分節儉,而“以房養老”的推出能夠給老年人帶來較為豐厚的養老資金,一方面它能夠刺激老年群體的消費,擴大我國內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的消費水平;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也能得到提高,在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之后,還能讓老年人的生活變得更豐富多彩。此外,“以房養老”的推行能夠將銀行、保險等各個金融行業聯系起來,增加了行業之間的協同效應,擴大了它們的業務范圍,從而能夠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一個新政策的推行發展總是需要時間的,“以房養老”的推行更是一個漫長的階段,盡管近幾年在中國的發展遭遇了碰壁,但可以在探索中慢慢前進,一定不能急于求成。雖然前方障礙很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會逐漸改變一些傳統觀念,從而對“以房養老”的認識會更加全面;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也會更加完善;而與之相關的金融機構、房產評估行業等也會為其提供一個好的市場環境。“以房養老”將會在多方的共同協作下走上正軌,彼時,一定會有更多的老年人愿意選擇“以房養老”這種養老方式。
[1] 肖作平,廖理,張欣哲.生命周期、人力資本與家庭房產投資消費的關系——來自全國調查數據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1(11).
[2] 吳衛星,易盡然,鄭建明.中國居民家庭投資結構:基于生命周期、財富和住房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10(S1).
[3] 田豐.中國當代家庭生命周期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
[4] 韓潔.我國城鎮家庭生命周期資產組合選擇行為的動態模擬[D].復旦大學,2008.
F842.6
A
2096-0298(2016)09(b)-154-02
袁偉(1995-),女,漢族,湖南邵陽人,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