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電子有限公司 李曉麗
淺談企業信用風險管理
新亞電子有限公司 李曉麗
近年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因信用風險所引起的糾紛越來越頻繁,同時發展機遇與經營風險也在增長,所以信用危機已經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問題,尤其以企業間的商業信用危機最為嚴峻。這種企業之間在商品交易過程中憑借雙方的信任,通過賒銷、預付等手段所形成的商業信用,已經給企業構成了極大威脅,而且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還存在漏洞,財務報表失真,資信調查機制不完善,給企業信用管理造成了極大的障礙,面對這些情況,企業必須要認真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手段,做好各種防范措施。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對企業來說勢不容緩。
信用風險管理 應收賬款 客戶信用
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企業選擇應收賬款進行交易已經成為一種主流,這種商業信用方式既可以擴大銷售,又可以減少存貨,成為企業銷售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有利武器。伴隨著應收款的增加,各種風險也逐漸顯露出來。比如對客戶信用監控不嚴,蓄意欺詐,拖欠賬款,造成壞賬損失,威脅企業的收益。同時企業賒銷風險意識薄弱,防范能力較低,造成有些業務員為獲取銷售提成,盲目銷售,沒有追蹤應收賬款的周轉率,導致客戶任意拖延,增加了后期的催款費用。而且企業內部機構設置不科學,未設置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使得現有的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權責分配不合理,導致職能交叉,推諉扯皮,運行效率低下。
通過以上現象,我們不難發現企業的信用風險已經日益嚴重,如果企業不能正常發揮信用能力,就無法獲取市場競爭力,因此在企業建立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方案中,除了從內部控制的角度突出信用風險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之外,還得采用規范化的業務管理方案。
由于信用風險在理論上具有四個重要特征:非對稱性、傳染性、系統性和內源性,這四個特征使我們在管理上具有很大困難,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沒有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企業“嘆息大于行動”。很多企業在嘆息中國信用環境不可忍受的同時,還“盲從”不良的信用風氣,能拖則拖,能賴就賴,所以為規避信用風險,企業必須要大力推行信用誠信體系,建立信用機制,徹底改變“守信吃虧,失信獲利”的錯誤觀念,上至公司領導,下至全體員工,大力宣傳誠信創業,營造企業內部信用文化,讓誠信在員工心中扎根。
(2)沒有可靠的管理決策依據,缺少客戶信用管理信息。由于企業機構設置不同,業務分工不同,許多客戶的寶貴信息,分別集中在不同部門或是某個業務員手上,此時如果各部門之間再缺少有效的溝通,勢必造成信息的不對稱,這樣不便于管理者對客戶作出準確的判斷。還有些企業在與老客戶合作中缺乏動態監控,直到發生信用風險,只能為風險買單;對新客戶的信用資料收集不全,導致判斷失誤。
(3)缺乏有效的計量手段。雖然系統性風險可以通過多種投資組合來分散,但現有的定價模型中只對利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等進行了定價,卻沒有對信用風險進行定價,而且信用風險的轉移工具也非常匱乏,如應收賬款保理、信用衍生工具、信用保險等,所以從總體上來說,對信用風險仍然缺乏有效的計量手段。
為緩解信用風險,建立有效的管理體系,那么應該從哪幾方面入手呢?
3.1加強應收賬款各環節控制,合理控制風險
由于應收賬款是企業信用風險控制的核心,必須做好事前、前中和前后的監控,保證及時回收貨款,此時選擇應收賬款的周轉率分析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監控辦法。通過從賒銷原因、時間、催收方式等方面完善客戶基礎資料,編制應收賬款分析表,建立催收制度,制定應收賬款的重點追討對象,對于拖欠持久的賬款,定期公布“黑名單”。同時每月指定專人負責應收賬款的核對工作,對即將到期和已經到期的應收賬款給予不同的標示,要求業務員進行不同程度的催收,并由信用管理部門進行跟蹤落實。
大量的應收賬款,勢必影響企業的償還能力,同時也增加企業的資金成本,所以企業可以利用應收賬款進行貸款融資,如應收賬款保理業務,適時地將應收賬款轉讓給銀行等金融機構,使企業能及時地轉移風險。同時建立壞賬準備制度,合理預計可能發生的壞賬,及時在財務報表中給予標示,以便分散企業的損失,必要時通過訴訟來追收債權,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3.2建立客戶資信調查,加強各部門溝通合作
在進行信用銷售之前,廣泛利用企業內外部渠道,由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進行資信調查和分析,得出結論和決策意見后,交給主管部門予以審核,確定不同客戶的信用標準、信用期限、信用額度等授信標準,采取合理的銷售風險控制措施。由于市場的銷售情況和客戶的信用情況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對客戶的資信評估要進行動態的更新,根據客戶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信用狀況選擇適當的結算方式,建立嚴格的產品賒銷審批制度,不同信用額度的賒銷由不同層次的管理人員審批,對于重大的銷售業務不能“一枝獨秀”,應實行集體決策或聯簽制度。
加強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尤其使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的權責明確,克服銷售部門只重業績,不重視賬款回收的情況,而財務部門不了解交易細節和客戶的背景。實行多層次的培訓,不斷更新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和財務管理觀念,包括風險觀念、機會成本觀念、現金流量觀念、企業價值最大化觀念等。而對于企業有些業務員操作不規范,市場風險估計不足,或者對種種托詞缺乏警覺,更要引起重視,慎防上當受騙,減少信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增強信用風險管理知識,將業務員的業績獎勵跟貨款的回收相掛鉤。
3.3培育健康風險文化,增強風險預警機制
企業要在內部營造良好的信用風險環境,提高員工理性思維和誠信意識,讓健康的風險文化成為員工的職業信念和工作習慣。強化各級領導的執行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嚴肅紀律,加大違章違規處罰力度,使員工的風險文化由道德層面上升到法制層面。同時在外部需要客戶的通力配合,從源頭加強調查分析,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管理制度。
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增加風險管理的前瞻性,努力改變傳統模式下風險滯后的狀況,爭取風險預防的主動性,以便早期發現隱患并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勇于面對風險,在企業的承受能力范圍內對風險進行處理,采取各取風險管理方法,保證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順利完成。
在市場經濟下,信用風險伴隨著機會風險,擴大信用額度有利于促進銷售,縮減信用額度可以保障持續經營,因此如何準確把握和降低信用風險,確保資產安全,是企業一項復雜又長期的任務,需要各部門、全體員工的高度重視和不懈努力。只有增加信用風險意識,加強信用風險防范措施,才能破解信用難題。
[1] 李元,趙延孟.信用風險模型的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5).
[2] 姚江宏.淺談現代企業信用風險管[J].理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13(04).
[3] 唐振國.論現代企業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J].中國商貿,2011(18).
[4] 思維.現代企業財務信用風險管理的控制研究[J].房地產導刊,2014(22).
[5] 李晨.對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1(10).
F270
A
2096-0298(2016)07(a)-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