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崔惠 張青
淺析我國快遞商品綠色物流包裝問題①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崔惠 張青
伴隨著我國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快遞商品包裝的需求量及快遞商品包裝廢棄物日益增大,并且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本文從快遞商品包裝現狀著手,分析了現今我國快遞商品綠色物流包裝的必要性及快遞商品包裝存在的問題,并針對該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
快遞 包裝 綠色物流
在我國2001年出版的《物流術語》中,對綠色物流下的定義是這樣的:“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根據我國國家標準GB/T4122.1-1996規定,包裝的概念是:“為在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貯運、促進銷售,按一定技術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等的總體名稱。也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的過程中施加一定技術方法等的操作活動。”因此,快遞商品綠色物流包裝是以環境和資源為核心概念的包裝設計過程,具體來講,是指選用合適的綠色物流包裝材料,應用綠色工藝手段,并且為快遞商品綠色物流包裝進行結構造型和美化裝飾的設計。
快遞商品包裝形態為固體形態,形狀為盒子、袋子、圓桶等,所使用的材料主要為瓦楞紙、塑料編織袋、泡沫板、膠帶等。目前我國對快遞商品包裝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方法一般按如下程序進行,即按照快遞商品包裝廢棄物層次原則對固體廢棄物進行全過程管理,在處置策略上按照事先預防,盡量不產生或少產生垃圾廢棄物,然后減量和重復使用,可以循環回收的進行回收,在我國快遞商品包裝廢棄物大部分被運往垃圾處理場進行焚燒或者掩埋,最后進行如焚燒發電等的能源回收和無害化處理。
快遞業是近年來我國發展最迅速的行業之一。由于網購和電商的崛起,快遞業高景氣增長,2015年快遞業務量完成206億件,同增48%,最高日處理量超過1.6億件。預計2016年業務量完成275億件,同增34%。不過快遞行業在高速發展過程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商品損毀、快遞延誤、投遞服務等。而在快遞商品包裝方面,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首份《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4年共消耗大約140億張快遞運單、20億條編織袋、55.84億個塑料袋、21億個封套。根據相關部門統計,到2020年全國的快遞總量將達到500億件,大約包含200億的塑料袋以及70億的氣泡袋,而其中的大部分包裝材料是不可降解的。這些造成了諸如消耗過高、污染加劇等很多的環境問題,對環境產生非常大的壓力。而進行快遞商品綠色物流包裝,能夠在保證快遞運行高效的同時,減少污染、降低消耗、改善生態,從而使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大力發展快遞商品綠色物流包裝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2.1快遞商品包裝缺乏政策法規及安全標準
目前我國在快遞商品包裝方面沒有相應的政策法規、安全標準,對存在的快遞商品包裝無證生產、包裝材料質量不過關等問題不能進行嚴格的規范,給用戶健康、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帶來了很大的隱患。例如客戶在拆快遞包裝時出現的皮膚過敏甚至染上疾病等問題,而且不是個例。
2.2快遞商品包裝質量、包裝品種與快遞業發展不協調
在我國快遞業高速增長的同時,快遞商品包裝質量、包裝品種則遠沒有跟上快遞業高速發展的步伐。從而出現如過度包裝、包裝品種少等問題,現今最普遍的是過度包裝問題,發件方為了更好地保障重要物品的安全以及更牢靠的固定快遞單,用了大量的包裝材料及輔助物,如有的快遞紙箱中填充了大量的緩沖袋、氣泡袋、塑料薄膜等,而這些包裝一到達收件方手中,基本上都變成了廢棄物,造成過度包裝的問題;另外就是包裝品種少往往會造成包裝成本居高不下、客戶滿意度不高。
2.3快遞商品包裝廢棄物回收困難
我國快遞商品包裝廢棄物大部分被運往垃圾處理場進行焚燒或者掩埋,回收困難。一方面是因為回收快遞商品包裝成本大,而在我國的包裝行業,國有、大型企業較少,民營企業多卻分散,行業整體規模較小,回收包裝企業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因為快遞商品包裝回收體系不完善,沒有建立起成形的回收體系。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大量的快遞商品包裝廢棄物不能回收而被焚燒或掩埋,從而造成了廢棄物材料的浪費,更為嚴重的是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2.4快遞商品包裝材料不可降解
快遞商品包裝中,可降解包裝的價格大概為不可降解包裝價格的四到五倍,因此,出于成本考慮,目前快遞企業普遍使用的是塑料袋、膠帶、氣泡膜、塑料填充物等均由非可降解材料制成。近些年快遞商品包裝的消耗量堪稱天文數字,2014年全國共消耗大約140億張快遞運單、20億條編織袋、55.84億個塑料袋、21億個封套、67億個包裝箱、114.5億米膠帶、20.1億個內部緩沖物。這些包裝物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并且是不可降解的,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3.1加快出臺快遞商品包裝政策法規、安全標準
運用政策法規、安全標準對快遞商品包裝進行規定。第一,國家應針對快遞商品包裝的特征,對包裝材料進行規范,禁止三無包
裝進入這個市場,禁止使用無證生產、有毒的材料作為生產原料,并對快遞商品包裝揮發性氣味中的相關成分進行限制。第二,應要求快遞行業實行包裝物安全警示制度,在包裝上標注制作材料、生產商家、監督電話等信息,方便收發快遞人員監督,保證收發快遞人員的安全。
3.2提高快遞商品包裝質量,豐富快遞商品包裝品種
提高快遞商品包裝質量,可以對發件方或快遞公司職員進行專業培訓,并且努力研發快遞商品包裝的新工藝、新材料;另外還需要豐富快遞商品包裝品種,包裝外形是包裝品種的一個主要方面,外形要素包括包裝展示面的大小和形狀,應優先選擇節省原材料的幾何體;適應市場需求,進行市場定位,創造品牌個性;快遞包裝要杜絕過度包裝和夸大包裝;加大力度發展系列化快遞商品包裝外形設計;增強可拆卸式包裝設計的研究,以便收件方能很容易地拆卸包裝,從而節約包裝材料,降低包裝成本,減輕環保的壓力。
3.3政府、社會對回收包裝企業進行扶持
政府方面,可根據回收包裝企業對包裝廢棄物利用率的高低,適當免除企業相關的稅收。可以借鑒美國在此方面的經驗,政府指導,行業引導,各個物流公司及包裝企業協商成立包裝理事會,促進快遞包裝的循環利用,從而形成產業化運作,改善環境,提高資源利用率。另外,建立包裝材料回收體系及專業的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站,使收件方能夠將快遞商品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后,非常方便地投送到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站。
3.4合理選用快遞商品包裝材料,開發新材料
開發新的快遞商品包裝材料,新材料要可循環利用、可降解,出臺政策鼓勵少用原材料,在包裝設計開發上盡量選用天然生態的、易分離、輕量化、高性能的原材料,以及加強綠色油墨、綠色助劑等包裝輔助物的開發。需要大力推行和應用環保可降解的快遞商品綠色物流包裝,替換原來的不可降解包裝。例如現今有的酒類包裝用秸稈作為原料制作,特點就是強度高、方便運輸、環保,并且成本低。
3.5借鑒發達國家的快遞商品綠色物流包裝經驗
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發展快遞商品綠色物流包裝方面起步較早,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德國在20世紀90年代出臺的《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以及《包裝回收再生利用法》,明確了各方責任,以有利于廢棄物循環和追責,如規定80%的包裝廢棄物和100%的運輸包裝必須回收利用,使包裝處理的每個環節都有具體標準可依。美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關注綠色物流包裝,并出臺了《資源保護與回收利用法》,明確規定“減少包裝材料的消耗量,并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日本則是出臺了《包裝再生利用法》,將分類完的包裝廢棄物通過定時回收、集合中轉等方式,運送到處理中心進行再循環處理。
[1] 高潔.綠色物流導向的逆向物流金融服務模式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08).
[2] 駱沙鳴.推進綠色物流包裝回收利用[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6(07).
[3] 趙勝男.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綠色物流的演化路徑與發展策略[J].物流技術,2014(21).
F252
A
2096-0298(2016)07(a)-085-02
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6年度研究課題《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科建設與綠色技能開發實施研究》(201603120111)的結題論文。
崔惠(1982-),男,漢族,河北省秦皇島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張青(1982-),女,漢族,河北省秦皇島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企業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