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財經學院 王雅楠
中日雙邊貿易發展問題論證
大連財經學院 王雅楠
長期以來,中國與日本的經濟聯系緊密,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國。特別是近年來,中日雙邊貿易額增長迅猛,發展迅速。但是,中日貿易收支失衡問題仍然是雙邊貿易發展中的重要問題,而這一問題的惡化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處理好中日貿易收支平衡問題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中日貿易的發展現狀,還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做了進一步探討,并在此基礎上,從影響中日雙邊貿易發展的因素出發,對促進中日雙邊貿易發展的對策進行深入研究,以期促進中日雙邊貿易健康穩定地發展。
雙邊貿易 發展 現狀 存在問題 影響因素 建議
從雙邊貿易額來看,日本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伙伴之一,在中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的大背景下,中日雙邊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逐步下滑。對于日本而言,中日雙邊貿易的發展也十分迅速,當中國成為日本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后,中國經濟在日本對外貿易中所占的地位日漸提升。
從中日雙方對外貿易的發展來看,中國成為了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合作伙伴,因此,中國在日本的對外貿易發展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了促進中日雙方經濟可持續發展,中日雙方必須看清當前中日貿易的現狀,從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對影響發展的因素做出進一步探討,進而采取推進中日雙邊貿易發展的相關措施,保證中日貿易關系的穩定性。
1.1貿易規模逐步擴大
中日間的貿易發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近年來,中日雙邊貿易規模不斷被擴大,從中國商務部提供的數據可以看出,中日貿易額呈逐年上升趨勢。就算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事件中,中日雙方貿易額仍然創造了歷史新高,達到3400萬美元。這足以說明中日雙邊貿易規模正在逐步擴大[1]。
1.2中日貿易呈互補結構
我國是人口大國,在人力資源上具有較大的優勢,但是我國人口總體素質較低,工作人員技術水平低下,這就導致中國在對日本貿易出口中,我國的出口產品主要以原料加工產品、初級制成品為主。日本是個島國,人口少,但是由于日本對人力資本的投入較高,員工素質也相應地得到了提高,再加上日本企業對員工的培訓十分重視,導致日本對中國的貿易主要偏向于高技術人才研發的高科技產品。由此可見,中日雙方由于人力資源的差異性,貿易結構正好呈現互補性。
1.3出口產品中制成品比重較大
中國對日本出口的制成品比重一直處于高水平,雖然隨著時間的發展比重有所下滑,但是在比重中還是居高不下。同時,我國勞動力豐富,但勞動力科技含量低的國情,使我國出口的工業制成品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中國出口企業大多以出口加工為主,以出口加工來帶動中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是當前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特征。
2.1雙邊貿易存在不平衡性
雙邊貿易不平衡主要表現為雙邊貿易的出口與進口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中日貿易中,中國從日本的進口額一直比出口額大,這就使中國長期處于中日貿易逆差的情況當中[2]。
2.2政治問題對貿易產生影響
受歷史遺留問題的影響,中日政治關系一直不穩定,近幾年日本對中國的消極影響更加突出。例如:臺灣問題以及釣魚島問題。從釣魚島事件來看,中日關系日漸緊張,這就導致中日兩國的經濟交鋒日漸突出。從雙邊貿易的角度來看,釣魚島的領土糾紛對雙邊貿易的發展造成了阻礙。在中日政治經濟關系緊張的情況中,就算世界經濟形勢大好,中日雙方的貿易還是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3.1貿易統計之間的差異性
站在中國的角度看,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中國國內市場對外需求逐漸擴大,因此,中國從日本的進口也會隨之增加,據中國海關公布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2002年中國對日本的貿易中,出現了貿易逆差現象,且逆差現象正在逐年上升。另外,鑒于我國大部分企業對日本企業都有較大的依賴性,很多企業的生產過程都需要日本提供相關的零部件和高科技技術,因此,中國對日本出現貿易逆差是中日貿易發展的必然結果。
從日本的角度來看,日本認為貿易逆差是不正常的貿易現象。基于這一理念,日本的部分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開展了多種反傾銷調查或經濟限制進口的“保護”貿易措施。例如:在2001年,日本對中國出口的香菇和大蔥等農產品實施了緊急限制進口措施,導致中國只能將農產品向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對中國的經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正是因為這種中日貿易之間的不斷摩擦,使中日雙邊貿易日益緊張[3]。
3.2政治關系之間存在摩擦
當前,中日政治外交關系呈現“政治冷,經濟熱”的特點,這種特點主要是說,中日的政治關系以及國際關系和政府關系“冷”,而經濟關系和民間關系還是“熱”的,正是由于這些“熱”的因素的推動,中日貿易關系才得以發展。但是,中日貿易關系與政治關系無法分割。當前,在日本政府中,某些高級官員不顧國內外的反對,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再加上日本政府對歷史教科書的篡改等行為對中國人民造成了較大的傷害,對中日雙邊貿易的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除此以外,日本在臺灣問題上干涉了中國內政,在釣魚島領土問題以及俄羅斯天然氣管道問題上也讓中日兩國的政治關系不斷惡化,從而減緩了中日貿易的發展。
3.3分工體系沒有產生變化
中日兩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而日本早已步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因此,中日兩國的貿易一直處于垂直分工體系中。盡管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中日相關的貿易體系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雙邊貿易的垂直型結構并沒有產生變化。中國仍然以紡織品與服裝等加工產品為對日本出口的主要貿易產品,屬于價值鏈的低端,而日本向中國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附加值較高的工業制成品,處于價值鏈的頂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使中日兩國的貿易體系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中國對日本出口的制成品比重不斷上升,同時,在中國對日貿易中,機電類產品出口有明顯的增加,但是,與日本進口的商品相比較,機電類產品的附加值還是較低。從總體上來說,中日貿易產業價值鏈位置不同,導致中日兩國貿易利益分配上不均衡,不利于雙邊貿易的發展。
4.1調整貿易統計口徑,正確看待雙邊貿易額
針對中日兩國雙邊貿易逆差問題,中日雙方都應該認識到,出現雙邊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中日兩國貿易統計口徑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保證中日雙邊貿易穩定性的主要途徑就是調整中日貿易統計口徑。一般情況下,國家對進口統計都十分嚴格準確,因此,中日兩國可以從各自國家的統計進口額進行,對雙方貿易的平衡性進行比較。例如:據中國對進口的統計,在2009年,中國對日本進口額達到1309億美元,但是日本的統計,2009年日本對中國的進口額是1260億美元。由此可見,中日雙方的貿易并沒有產生嚴重的不平衡現象,處于正常的狀態。只有正確看待雙邊的貿易額,對雙方貿易統計口徑做出合理的調整,才能保證中日雙邊貿易的穩定性[4]。
4.2保持政治的穩定性,實現雙邊貿易的長期增長
為了達到保持中日雙邊貿易長期增長的目的,中日雙方必須保證雙方的政治穩定性。為此,雙方政府應該從兩國經濟的發展為主線,處理好歷史遺留問題,緩解雙方的政治關系,在此基礎上,中日政府都應該將雙方的宏觀經濟政策作為核心,鼓勵雙方進行金融、投資等方面的合作,從而加強雙邊貿易的發展。另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貿易問題是中日兩國重點關注的問題,兩國是否能共同發展,不僅對兩國貿易的發展具有影響,對雙方的政治穩定性也有所影響,因此,為了保證雙方政治的穩定性,中日兩國的政府應該將政治關系與貿易關系進行區分,即使政治經濟十分緊張,但是也不能影響到經濟貿易的往來。總的來說,在新時期的中日雙邊貿易中,中日雙方都應該以和諧發展、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作為信念,努力消除各種阻礙雙邊貿易發展的不利因素,推進中日經貿的快速穩定發展,從而建立和諧友好型的戰略伙伴關系。
4.3優化雙邊產業結構,打破舊發展模式的束縛
從中日雙邊貿易的商品結構來看,雖然中國向日本出口的工業成品比重正在不斷增加,但是,對日本的出口仍然以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加工產品為主,這種貿易模式被稱作東亞地區“雁陣型”發展模式。要想提高我國貿易產品的附加值,我國各大企業必須打破這種傳統的分工格局,面對產業、經濟等結構進行調整。為此,中國政府可以鼓勵中國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從而加大對本國的科研力度,轉變貿易產品附加值低下的局勢。同時,我國企業應該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對產業進行科學化的轉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中國企業進步與發展,從而達到帶動中國經濟貿易發展的目的。另外,我國應該通過政府利用外資的政治傾向,加大對農業、林業以及汽車等行業的投資力度,并在投資過程中,吸引日本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投資,從而實現新型的貿易關系,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加強中日雙方的貿易關系。
總而言之,中日貿易關系對亞洲經濟的發展甚至世界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日兩國應該積極推進貿易關系,促進雙方經濟共同發展,實現雙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此,首先,中日雙方都應該了解當前中日貿易的現狀,即中日貿易規模不斷壯大,中日貿易結構存在互補性,雙方貿易出口產品以制成品為主。其次,中日雙方要從現狀中找出中日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即中日雙邊貿易存在的不平衡性,中日貿易政治經濟政策不同。在此基礎上,中日雙方要對影響中日貿易發展的因素進行探究,例如:政治關系的摩擦、分工體系的變化以及貿易統計之間的差異性等。最后,有了之前的鋪墊,中日雙方應該調整貿易統計口徑,正確看待雙邊貿易關系,確保政治的穩定性保持雙邊貿易長期增長,優化雙邊產業結構,促進中日經濟貿易關系快速且穩定地發展。
[1] 郝明東.中日貿易關系的現狀與前景研究[J].商業經濟,2014 (10).
[2] 周頌.中日貿易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時代金融(中旬),2015(11).
[3] 黃烈鑫.淺析新世紀以來中日貿易收支平衡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14(20).
[4] 王滿.中國與日本雙邊貿易特征及優化路徑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
F752
A
2096-0298(2016)07(a)-099-02
王雅楠(1976-),女,遼寧綏中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