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開封市委黨校通許分校教務科 段蕾
以“互聯網+”促進通許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
中共開封市委黨校通許分校教務科 段蕾
目前最流行的“物聯網”就是“互聯網+”,其在技術上把能源、通訊和交通這三種產業以新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技術平臺。本文立足縣域產業發展實際,分析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不但需要從技術層面考慮諸多影響傳統產業擁抱“互聯網+”的因素,比如縣域地區基礎設施的匱乏、對大數據和通信等技術手段的制約,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認識到“互聯網+”對產業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這已經不單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更是要解放人們的思想,運用“互聯網思維”提高效率,以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的實時互聯。
互聯網+ 產業轉型 縣域經濟
隨著2015年初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上提出制訂“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現代制造業的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河南省政府也相應出臺了《“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強調,以產業轉型升級、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為主攻方向,實施包括“互聯網+協同制造”行動在內的11項大行動,著力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融合。可以看出,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通許縣近年來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借力中原經濟區建設、鄭汴一體化發展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不斷完善基礎和配套設施建設,持續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全力承接產業轉移,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全面加快產城互動發展,在產業發展方面成效顯著。但是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目前通許縣產業雖然有一定的集群性質,但是企業規模偏小,并且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產業鏈較短,產品附加值不高。運用“互聯網+”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是我們探索破除縣域經濟發展瓶頸,提振產業的一條有效路徑。
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最早提出互聯網跟工業相融合的企業是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它之所以能提出工業互聯網,正是基于它的大數據分析軟件和穩定可靠高精密度的傳感器技術。感知技術的發展帶動了高端傳感器在工業中的應用。所以縣域地區運用“互聯網+”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必須有深厚的技術方面的積累。
(1)傳感器技術的應用是生產制造環節運用“互聯網+”的基礎。傳感器技術的應用能提高生產線的運行狀態,與產品質量的提升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們要適應現代制造業發展的要求,在生產制造環節使用高效精準的傳感設備,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因為生產線的不良運轉而帶來的各種損失。通過實時采集生產作業過程中的數據,能夠把連續性的生產流程分解成可以供處理的各類數字化的模型,實現實時的網絡監控和調節。傳感器國內的生產廠家很多,雖然精密度沒有美國和德國的高,但是從縣域產業發展的后續成本來看,目前國內較成熟的精密度較高的傳感器是我們的首選。
(2)數據庫大數據分析軟件的實時應用是縣域地區制造業生產環節與互聯網融合的關鍵。當工業傳感器把數據大量采集過來以后,就要進行實時地處理,實時數據如果不進行及時地處理,它就失去了效用,所以需要強大的實時數據庫。跟傳統數據庫不一樣,這種實時數據庫,需要研發大數據分析的工具軟件。當數據傳遞到數據庫之后,需要建立專業的分析模型,通過這個專業分析模型分析出問題出在哪里,哪個環節,哪個地方需要改進。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實時數據庫大數據分析軟件的開發企業也可以通過設立的專門研究院所自主設計,比如在通許就有電動車自主研發中心,這個研發中心發明的“智能續航技術”獲得了國家的發明專利,填補了“經濟型電混技術”的空白,能有效解決純電動汽車價格過高、續航能力不足、搭載空調嚴重影響續航里程的三大缺陷。通許人充分發揮工匠精神,積極地把新的技術運用到生產制造領域。當然,建立自主研發團隊自主設計大數據分析軟件所用的成本可能很高。所以,企業也可以采用“眾包”的方式,通過互聯網聚集研發設計的人才,在全國范圍內通過懸賞的方式招募這些技術精英,我們的企業完全可以通過互聯網借助外部的研發設計力量,這樣不但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而且還節約了成本。
(3)目前光纖寬帶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已經適應了海量工業數據的高速傳輸需求。信息網絡的發展是互聯網與工業生產相融合發展強有力的支撐。數據存儲、計算能力的提升為工業企業提供了更優質的數據服務。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普及使通許縣域產業向更高的層次轉型成為可能。企業可以運用這些信息技術,使工業生產各流程中海量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分析及共享等需求實現對接。目前,通許縣城光纖寬帶已經全覆蓋,這使得在通許縣實現互聯網+、大數據與制造業的融合成為可能。
由于我國政府在經濟運行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參與企業行為較多。而隨著十八大以來新一屆政府實施的強有力改革措施,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所以,通許縣要想很好地運用“互聯網+”與工業的融合來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就要確立企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體,從以下方面促進企業跟互聯網的融合。
(1)運用互聯網檢索專利信息,指導企業研發從而規避侵權風險。過去由于信息不對稱,使得企業研發存在重復研發和設計侵權的風險。所以企業在研發設計之前,都要進行專利的檢索,明確研發領域專利申請的狀況。
(2)嘗試網絡化的協同制造。互聯網時代,企業之間的研發合作,不再有地域限制。通過互聯網,可以把分布在不同地方的研發中心進行聯網。通許企業的研發中心可以在鄭州,或者是北京、上海、深圳甚至是國外,進行網絡化的協同設計制造,才是互聯網時代產品設計的模式。另外,通許縣作為開封市融入鄭汴一體化的重要地區,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而網絡化的協同制造,會為我們全產業鏈的招引打開一個新的途徑,這種模式有利于打破縣域地區因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不高所帶來的對第二產業發展的制約。
(3)通過眾包的方式聚合各方面的精英,降低研發設計成本。李克強總理說,智慧在民間。在互聯網狀態下,通過互聯網來聚合這些研發設計的力量,可以提高效率。眾包的模式將成為今后企業進行研發設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4)運用智能終端設備可以對企業進行靈活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運行效率。現在智能終端設備越來越普及,很多企業的員工、老板都有智能手機或者是平板電腦,管理軟件的APP化應該是大的趨勢。比如說,老板可以隨時查詢公司的財務狀況、定單情況,車間的生產情況等。銷售人員本身需要外出跑業務,原來的工作和會議制度也會降低銷售人員的效率。而管理軟件APP化之后,就可以把管理人員、銷售人員從企業當中解放出來,不用像原來一樣每天坐在一個固定的工位上面。即使是在外地出差,甚至是在家里,都可以方便地處理公司的事務。
(5)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企業在銷售環節可以進行精確的營銷。以前企業如果想了解客戶的需求,多是聘請專業的公司,而這些公司多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現在,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利用各種新式的媒體,可以將營銷信息推送到比較準確的受眾群體中,從而既節省營銷成本,又能起到最大化的營銷效果。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制造業服務化是制造業企業為適應新的競爭環境,增強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服務功能,實現企業價值鏈的延伸和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的大趨勢。
(1)運用“互聯網+”創新產品交易模式。基于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通許縣的制造業企業如海壹食品、康森木業等有條件地通過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精準化的供應鏈管理和便捷的電子商務等多種方式提高產品、服務的交易效率和便捷程度,從而提升制造業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2) “互聯網+”將推動制造業企業從基于產品的服務向客戶需求服務的轉變。目前,制造業仍然是通許縣域經濟的主體,應該從滿足消費者及企業個性需求方面嘗試服務模式創新。千篇一律的共性產品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用戶的個性需求,個性化定制服務已經從高高在上的奢侈品擴展到老百姓常用的普通商品,縣域經濟的經營主體更應該立足社會大眾推廣個性化服務,可以定向擴展定制產品的種類和用戶群體,使用戶體驗更加到位。
比如康森木業等企業可以探索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鎖定用戶群,對廣大的農村消費者、縣城用戶和城市客戶,利用大數據等實現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滿足不同客戶群的不同需求。
(3)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為企業增加產品附加值創造了條件。企業可以嘗試構建一條既包含制造業價值鏈增值環節,又包含服務業價值鏈增值環節的融合型產業價值鏈,這樣產業鏈被拉長,企業將擁有更廣闊的利潤空間和增長潛力。
比如通許縣是豫東地區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基地,產業的集聚使得通許可以嘗試運用互聯網技術,在電動四輪車和電動特種車的電池、電機和控制器上安裝售后監測裝置,進行實時檢測,然后有針對性地提供電池估算更換診斷,電機控制運行維護等方面的服務,提高后期服務的收益。目前,世界上一流的制造業企業無不是服務收益大于單純產品收益的。
通許縣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打造制造業轉型升級先行區”,關鍵是運用好互聯網思維。消費者需求大數據顯示,制造業的轉型首要解決的問題是“造什么”。喬布斯曾說過:“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會發現——對,這就是我要的東西!”而大數據就是從消費者混沌的意識中錘煉、打造、提取需求的利器。所以經濟欠發達地區想要在新一輪的產業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轉變以自我為中心的產品定位,運用好互聯網大數據思維,生產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產品。
[1] 戴曉莎.互聯網時代傳統中小企業轉型創新路徑選擇綜述[J].經濟論壇,2015(07).
[2] 杜娟.傳統工業企業互聯網創新轉型的主要思路及模式[EB/ OL].泰爾網,2014.
F127
A
2096-0298(2016)07(a)-133-02
段蕾(1982-),女,河南開封人,本科,研究生在讀,中共開封市委黨校通許分校教務科副科長,講師,主要從事縣域經濟,互聯網技術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