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學 呂曾勝
青海省特色中藏藥產業的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
青海民族大學 呂曾勝
近幾年,青海省中藏藥發展迅速,特別是最近兩年中藏藥企業的規模、產值及產量等增長較快。現階段,青海省中藏藥產業已有一定規模,已經逐步成為青海省的特色產業,政府部門也出臺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國內市場越來越開放,青海省中藏藥在面臨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挑戰。本文主要探討了青海省中藏藥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制約因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議。
青海省 中藏藥產業 發展
當前我國中藏藥產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局面,青海省作為中藏藥產業原料主要產地之一,已經逐年加大了中藏藥產業的發展力度。近幾年青海省中藏藥產業年產值均超過5億元,年增長速度超過30%,和西藏自治區中藏藥產業發展的距離越來越小。青海省中藏藥產業規模日益增大,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大,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要認清中藏藥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確保中藏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較高,氣候嚴寒,自然條件嚴酷。因為青海省氣候、地形較為獨特,藥用植物資源豐富,尤其是野生種類眾多,蘊藏量也很豐富。雖然青海省中藏藥資源豐富,但是僅僅開發與利用了其中少部分的藥物資源,大部分藥物資源品種沒有得到開發與利用。因此,青海省中藏藥開發前景十分廣闊,有條件形成產業規模。目前在青海省中藏藥產業發展過程中,大多數藥材存在著只挖不保護的現象,同時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而野生中藏藥材生長很慢,再生能力較弱,導致很多珍貴中藏藥資源的質量與數量降低,個別品種面臨瀕危局面,如雪靈芝、青海茄參、紅景天、麻黃、雪蓮、藏茵陳等。
2.1中藏藥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最近幾年青海省政府非常重視中藏藥產業的發展,將其作為本省優勢產業來發展,并在資金、政策、人才及宣傳上逐年加大了支持力度,很多中藏藥生產企業逐步發展起來,中藏藥生產體系也日益健全。當前在青海省中藏藥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已經由手工作坊炮制逐步轉變為工業化生產,中藏藥工業具備一定規模,很多中藏藥企業依托生物產業園區發展起來,各類中藏藥產品暢銷國內外。青海省一些中藏藥生產企業如大地藥業、晶株藏藥、青海金訶藏藥等,通過對牛羊骨、塞龍骨、麝香、花錨草、麻黃、藏茵陳、紅景天、大黃、冬蟲夏草等高原動植物資源的利用,研發了種類繁多的中藏藥產品,如“三江源”、“晶株”等知名品牌。青海省中藏藥工業在近70年的發展過程中,規模漸大、技術越來越成熟,中藏藥生產企業形成了健全的生產體系,以及藥材的采購、篩選、清洗、粉碎、炮制、提取、濃縮、噴霧、干燥等前處理工序,還有片劑、膠囊等制劑生產線與包裝流水線。青海省中藏藥產業發展至今,有成藥500余種,專利產業150多種,資產總量達25億元。
2.2中藏藥產業發展制約因素
一是藥材資源是青海省中藏藥產業發展的基礎,雖然青海省有著極為豐富的中藏藥材資源,但是也不能一味地采伐取用。因為青海省生態環境比較脆弱,野生中藏藥材生長速度很慢,資源總量有限。而長時間只采不種,一些品種被過度采挖,導致野生中藏藥材資源總量迅速下降,尤其是藥材生長環境被嚴重破壞,很多藥用動物由于捕殺過度而面臨滅絕的局面[1]。青海省藥材供應是否足量、優質、穩定和持續,是當前中藏藥產業發展的關鍵。二是青海省中藏藥企業在近年來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中藏藥企業基本都是中小型企業,規模小,研發投入不夠,研發新藥的能力不足,尤其是缺少名牌拳頭產品、精深加工產品和高科技產品。從而造成青海省中藏藥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占有的市場份額不多,缺乏顯著的規模效益。加之企業融資不易,流動資金匱乏,阻礙了企業的穩定發展。三是在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等條件影響下,青海省中藏藥企業的現代經營管理人才、藏醫藥專業人才及專業技術人才等不多,尤其是現代醫學理論豐富、學術水平較高的高級專家很少。四是產品宣傳與營銷方式落后,無法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導致市場占有率很低,同時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薄弱,品牌保護意識不強,缺乏足夠的營銷資金,從而進一步阻礙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3.1建設中藏藥種植基地,科學開發利用中藏藥材
為實現青海省中藏藥產業的穩定發展,必須保證足夠的藥材原料供應。因此要扶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中藏藥種植基地,尤其是盡快建設好地道藥材的CAP基地。在建設種植和養殖基地的過程中,要和產業化開發結合起來,以不破壞環境為前提,加大中藏藥材及其栽培技術的研究力度。要建設特色植物藥材生產基地,加大對珍貴但瀕臨滅絕的中藏藥動植物資源的種植和養殖研究力度,實行對資源的綜合利用,發揮出青海省獨有的高寒優勢,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擴大中藏藥材的種植規模。應采取經濟、法律和行政等各種手段,避免過度采挖,防止中藏藥材資源被破壞。要在國家退耕還林還草生態保護工程下,加快中藏藥材種植和養殖基地的建設步伐,要支持企業參與中藏藥材種植,建立起種植、養殖和生產的產業鏈,這樣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還能夠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中藏藥材要科學地進行開發與利用,并以保護自然環境與資源為前提,確保生態平衡不受影響,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實現對中藏藥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全省中藏藥產業的發展。
3.2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提升中藏藥產業競爭力
青海省中藏藥產業的發展,既要加大對重點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還要積極引進省外知名企業,確保優勢企業能夠迅速發展起來,將其規模化與產業化的帶頭作用發揮出來,從整體上提升中藏藥產業的競爭力[2]。在青海省中藏藥產業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提升規模,對產業結構作出合理調整,成立大型集團公司。從我國中藏藥產業發展來看,產業群體雖然初具規模,但是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還很少,未能將產品資源集中起來,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而單個企業綜合配套條件不足,無法在短時間內抓住市場機遇。對國際大型制藥公司而言,最近幾年為搶占更多國際市場份額,加大了新藥研究與開發力度,將資源充分整合企業,減少了費用支出。發展大型制藥企業的優勢包括以下幾點:一是集研究開發、生產制造及市場營銷為一體;二是有利于核心優勢產品的發展;三是能夠擴大優勢產品的生產規模,將規模效益體現出來,從而搶占更多的國際市場,讓社會需求得到滿足,實現利潤的提升。現階段青海省醫藥企業規模不大,缺乏良好的基礎,集中度不高,無法將生產與銷售的優勢發揮出來。青海省政府要支持中藏藥企業加強聯合,互補優勢,整合產品,并進行聯合、兼并和重組,與國內外企業進行合資,加大合作力度。這樣有利于開發新產品,實現生產與銷售規模的提升,解決全省中藏藥企業規模小、市場不集中等問題,培育更多特色骨干企業,真正提升中藏藥產業競爭力。此外還要鼓勵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實現強強聯合,通過上市的方式,增加融資渠道,積極招商引資,加大綜合性公司集團發展力度,并鼓勵有特色產品的企業培育拳頭產品,確保中藏藥產業能夠實現大規模發展,將潛在的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企業,為全省中藏藥產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3.3給予政策支持,大力發展中藏藥產業
要在國家醫藥產業政策、行業規劃。生態保護、建設專項、扶貧計劃、項目資金、國際文化交流及學術研討等領域中,給予中藏藥產業發展更大的重視,建設能夠推動中藏藥產業發展的服務平臺,出臺實施更多優惠政策,將藏藥標準盡快明確下來,確保藏藥執行標準的規范性。要建設國家藏醫藥專家庫,成立民族藥執業藥師評審管理機構,打造一批高素質的民族藥執業藥師隊伍[3]。要創造出促進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給予人才創業更多援助,并提供優惠政策。要擴大宣傳范圍,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對中藏藥企業及醫藥市場的管理水平,保證中藏藥得到有效保護,避免青海省中藏藥企業權益受損,維護中藏藥的信譽。要加快中藏藥產業信息咨詢、技術評估及投融資等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成立中藏藥產業協會,開展優勢互補、技術交流等組織協調工作,為中藏藥產業增添更多活力,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3.4加快中藏藥產業創新人才的培養
青海省要培養更多中藏藥產業方面的創新人才,完善中藏藥研究開發體系及標準規范體系,組建大型中藏藥科技產業集團,讓中藏藥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有更多份額。青海省要加快藏醫藥專業人才培養,將藏醫院人才在藏醫藥事業的中的作用最大限度體現出來。一直以來,中藏藥產業的發展都會受到科研投入不足、專業人才匱乏的影制約,對此需要積極拓展資金籌集渠道,優化環境,吸引人才[4]。要增加科技投入,加強科研協作,與醫院、科研機構及大專院校聯合起來,進行中藏藥研究開發工作。要建立科技協作聯合體,將現有的優勢集中起來,結合臨床,實現藥品科技含量及其技術附加值的提升。此外不僅要和高校與科研單位加強科技合作,還要在集團與企業內部建立研究開發中心及技術開發、信息研究和質量管理部門,實現科技主導型企業的發展壯大。
總之,青海省憑借其獨特的自然條件與地理位置,成為我國中藏藥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并且與其他地區相比,生產的中藏藥產品有著更強的活性和更高的藥用成分含量。對此,青海省要充分發揮出獨有的自然環境和動植物資源優勢,科學地開發與利用中藏藥資源,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全省中藏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 余璐,李麗,羅舜予.青海省藏藥企業發展戰略的路徑探討[J].中國商論,2016(01).
[2] 張婕,劉得元.大通縣發展中藏藥種植產業現狀及對策[J].當代畜牧,2014(12).
[3] 楊惠.甘孜州中藏藥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科技和產業,2014(09).
[4] 孫泰俊.試論青海藏藥產業發展的思路和路徑[J].青藏高原論壇,2013(02).
F426.72
A
2096-0298(2016)07(a)-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