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丕琴
讓學生在“導學”中主動學習
皮丕琴
幾年來,學校扎實地開展“‘自主·導學’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實驗,將教師從“教”轉變為“導”,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現以我校五年級語文老師教學《養花》一課為例,談談怎樣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怎樣讓學生的預習有成效,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預學案”,為學生搭建一個有利于培養自學能力的平臺。如在《養花》“預學案”中,老師這樣精心設計學生“預學”內容,引導學生預習。
1.默讀課文,在每個自然段旁,用一句話寫出這個段落的內容。
2.讀了這篇課文后,你認為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老舍先生是從哪幾方面來寫他養花的樂趣的?(選一處描寫具體說說你的體會。)
3.你還有疑問嗎?先想一想,不理解的再寫下來到課堂上與大家討論。
教師這樣“指導”預習,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學生用特有的生活經驗和精神視角,對文本進行披文入境,并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進入課文情境,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在課堂中,老師將話語權交給學生,老師一邊傾聽學生匯報交流,一邊通過追問、點評,智慧地對學生“導”以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師:養花給作者帶來了哪些樂趣,你是從文中哪些語句感受到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養花的樂趣呢?哪個小組的代表先來匯報?
生1:我們認為課文第四自然段中的“如此循環”一詞表現了老舍爺爺喜歡養花。“如此循環”是說他寫一會兒字就出去照顧花草,再寫一會兒又去照顧花草,他這樣樂此不疲,足以說明他非常愛花。
師:不錯,用抓關鍵詞體會作者的情感是閱讀的好方法。用這一方法再找出一處來說說你的體會。
生2:我發現第4自然段里有兩處寫“腰酸腿疼,熱汗直流”,說明養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而是非常辛苦的。可老舍先生還是堅持養花,說明他真的把養花當成了一種樂趣。
師:是的,難怪老舍先生感嘆:“這多有意思啊!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你們懂得這真理是什么嗎?
生3:我體會出老舍爺爺用反問句的意思,是說明他從養花的勞動中真正懂得了勞動能創造一切的道理。
生4:我們小學生不勞動,就不能獲得知識;農民伯伯不勞動,連莊稼都養不活。
從課堂這一片段中,老師抓住學生匯報交流中的“導學”契機,通過巧設問題引導他們主動閱讀思考,通過適時的評價點撥來“導”之以方法。在老師巧妙的引導中,學生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會學、善學的能力。
“導學”不是代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是給學生以點撥、啟發,使學生受阻的思維豁然開朗、疑惑冰釋。
在學生紛紛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時,一學生突然站起來說:這篇文章是講老舍先生養花的樂趣,課文第6自然段卻是在寫他養花的傷心事,傷心事怎么是樂趣呢?
師:學貴有疑,你能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是會學習的表現。是啊,“喜悅”是樂趣,那么“憂”也算樂趣嗎?同學們,你們是怎么理解的?
生1:我認為經歷了傷心事以后的高興更是不同尋常。花好人喜,花毀人憂,越傷心越說明他愛花,可以反襯老舍先生養花的樂趣,更顯得他是多么喜愛花!
生2:(先提問的學生若有所思)我明白了,老舍爺爺把養花當作他生活的一部分了,喜和憂都是他生活的樂趣。
師:啊!你們真了不起,由養花想到了做人,由物及人,真是老舍的知音!是的,生活是多彩的,即便是一時的失意也是生活中一次寶貴的經歷,回想起來同樣樂趣無窮。有喜有憂,有笑有淚,生活才會更富有樂趣。
老師始終堅持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地學習、快樂地探究,但又恰到好處地把握了自己“主導”的角色定位,將“教”轉變為“導”,讓課堂成為了學生主動學習、快樂成長的舞臺。
(作者單位:澧縣九澧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