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華,劉 超,明 魏
(湖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湖北黃石 435002)
關于地方高師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轉型的思考
——以湖北師范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為例
陳敬華,劉 超,明 魏
(湖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湖北黃石 435002)
針對地方高師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發展現狀,以湖北師范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為例,就高師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如何轉型發展作了一些探討。
高師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轉型;探討
2014年9月湖北省首批11所本科高校獲批向應用技術型普通高校轉型,其中有湖北師范大學等兩所高師院校。2015年初,湖北省教育廳又公布了第二批轉型發展高校名單。至此湖北省共有18所高校進入轉型發展階段,他們將踏上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辦學之路,為湖北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探路。
高校是教育機構,教育是長線事業,是系統工程,高校轉型不是說轉就轉的,必定是困難重重,尤其是高師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點,難度更大。
高校要轉型,自然涉及各個專業的轉型。專業轉型與學校轉型密不可分,專業轉型是學校轉型的具體化。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進行專業改革和調整時,在數學學科下設立的一個新專業,它整合了原來的信息科學、計算數學及其應用軟件、運籌與控制科學等專業,是一個交叉滲透的理科專業。由于當時擴招,加上該專業名稱好、辦學投入不多等原因,高師院校都開辦了這個專業。高校基本上都是按照教育部專業指引,結合本校的實際開辦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地方高師院校的師資、課程設置、辦學模式等都很相似,以至于它們開辦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有很多共性的地方。
湖北師范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2002年開始招生的,2006年首屆畢業生畢業,辦學至今已有十余年。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專業建設初見成效。同其他院校一樣,為國家培養了急需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
然而,地方高師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發展到今天,同其它專業一樣,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與人們對它的期望和社會發展對它的要求越來越不適應,急需轉型。以下主要以湖北師范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為例,就地方高師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如何轉型作些探討。
2015年初,根據湖北師范大學轉型的精神,按照數學與統計學院的部署,我們制定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專業轉型調研方案,2015年底完成調研。通過調研,我們對地方高師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發展現狀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辦學觀念、方法比較陳舊,投入明顯不足。地方高師院校一直以來專業設置單一,基本上都是師范專業,近十年來開設了一些非師范的應用型專業。但由于辦學理念、辦學方法等原因,基本上是沿用辦師范專業的那一套在辦非師范專業,以至于非師范生有師范生的“影子”。在專業建設上無論是硬件方面還是軟件方面,投入都不夠。雖然近幾年通過努力,有了一些改觀,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專業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尤其是缺乏應用型師資。一般地方高師院校開設的基本都是文理科師范專業,高校擴招后,加設了一些非師范的應用型專業,從而師資形成了顯著的特點,基礎理論課的師資較強,專業課的老師相對不足,應用型的老師緊缺。如我們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數學基礎課的師資很強,但缺少有具體開發項目實踐經驗的應用型老師,缺少該專業的領軍人物。
3)專業定位不夠明確,培養方向比較模糊。培養什么人才,學生畢業后,是考研繼續深造,還是走向社會就業,從事什么職業等等,學校沒底,老師沒數,學生迷茫,從而導致一些學生自身定位偏差,職業目標不清,就業難度較大。
4)自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開辦以來,實踐教學一直是短板。
近些年來,由于社會需求和就業壓力,各院校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一些改革與探索,如修訂培養方案,修改教學計劃,增加實踐課時,加快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建設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急于解決的問題。
湖北師范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于2012年修訂了培養方案,在原有實踐課時的基礎上,將實踐課時增長了50%,增設了課程綜合實踐、專業綜合實踐,延長了專業實習時間。但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善,缺乏系統優化。基本上只是對實踐教學的環節和組織形式進行的,實踐教學很多都流于形式,實驗課上機不夠規范,缺少質量監控和保障機制。實踐時間不足,學生動手能力欠缺,影響了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自主實習比例過大,監管力度不夠。缺少好的高水平的實習實訓基地。經過多年努力,雖然建立了一批實習實踐基地,但局限于學院層面,基地水平檔次不高,有的只是培訓機構,并沒有深入到一線大公司與企業,教師與學生不能及時了解社會急需哪些方向的人才,實踐教學與就業聯系不緊密,從而影響學生就業。
3.1 轉型方向
學校應根據社會發展狀況,國家的政策導向以及學校自身實際,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學校定位,確定轉型方向。當今的中國,正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各行各業正處于轉型升級之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一直提倡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的信息與計算科學方向的專門人才,但對就業來講,該專業的社會認可度偏低,用人單位不知該專業的特點,畢業生看似就業面較寬,實則就業方向并不明確和具體,學生普遍感到迷茫。因此專業轉型要以利于學生就業為根本,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方向,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適時調整培養方案和培養計劃。對學生而言,進校之初就要讓他們明確方向,定好位,做好職業規劃。從當前社會的需求與發展以及學生就業來看,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可以結合“互聯網+”、“云計算”等這些熱點方向,來修訂培養方案,設置課程體系。湖北師范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近幾年來,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有了一定的改善。
3.2 轉型步驟
鑒于專業轉型的復雜與難度,轉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3.2.1 思想轉型階段 轉變觀念,統一認識,定好調子,明確目標。學校向應用技術型轉變,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而言就是要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這就說明應該在“應用技術型”上做文章,學校之所以要向應用技術型轉變,主要是考慮了社會發展與大學教育的不適應以及學生自身的特點。考慮到地方高師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制訂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時可適當降低學生的理論水平,增強其應用能力。當然,這樣做并非降低專業的整體水平和人才質量,老師的整體專業水平和研究水平是不能降低的。學校在某一領域的學術研究水平集中體現了該領域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用人單位在挑選人才時往往會考慮學校在該領域的社會影響力。對于有少部分學生需要繼續深造的,可通過開設選修課、輔修第二學位等方式來解決。
3.2.2 轉型發展階段 這一時期是專業轉型的重要時期,從學校到二級學院,從教師到學生,一定要高度重視,群策群力,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頂層設計,政策支持。專業轉型要在學校轉型下來進行和完成,需要學校的頂層設計,專業轉型需要政策的支持。學校應該幫助各個專業搭建高水平平臺,給學生提供好的實習實踐基地,幫助各專業建設高水平的畢業生就業通道。學校應該調研各個專業,傾聽下面的聲音,解決各個專業轉型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如師資、經費投入、政策傾斜等。
2)進行專業轉型調研,做好轉型的初期工作。調研主要是找問題,發現突破口。在轉型初期,要明確和解決影響轉型的關鍵因素。
3)地方高師院校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帶有濃郁的師范特色,就整體而言,專業轉型必須去師范化。去師范化,不是說該專業的畢業生不能從事教師職業,而是針對整個專業的培養理念、培養模式來說的。
4)從地方高師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現狀來看,專業要轉型成功,必須在“應用技術型”上做足功夫。是追求動手能力強,還是看重理論基礎扎實,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根據地方高師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社會需求,轉型自然是選擇前者。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加強實踐教學是轉型的重中之重。
重新修訂培養方案,改革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優化實驗課程,加強實驗室建設,使實踐教學保質保量。構建模塊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以實驗課、專業實習(見習)為主體的專業實踐教學模塊,以畢業設計(論文)、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為主體的綜合實踐教學模塊,以大學生數學建模、大創項目、大學生研究性學習等為主體的創新性實踐教學模塊,形成結構比較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在學校的支持下,加強校內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建立一定數量的高水平高質量的實習實訓基地。減少自主實習比例,借鑒師范生集體實習模式,提高實習質量。切實加強與實踐基地的聯系和合作,形成學校、培訓機構和企業一體化的良好合作關系,構建本專業學生實習(實訓)就業的綠色通道。
加強專業實踐教師隊伍建設,學校可以把老師派出去,也可以把企業的一線技術人員請進來,開展交流活動。外請技術人員可以通過舉辦專題講座、講授一些短課程等方式參與到實踐教學中來,通過這些交流,老師和學生了解了社會需要什么,可以有效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3.2.3 轉型完善階段 專業轉型的目的是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使學生更好地就業,滿足社會需求。經過專業轉型的發展階段,轉型已初見成效。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逐步完善。
1)轉型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新矛盾、新問題,要在學校轉型這個大環境下,在學校的政策指引下,創造條件逐步解決。
2)在轉型完善階段,要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這一對矛盾。要積極開展教學研究,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將教學改革與課程體系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完善的、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中心的教學體系,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共同提高。
3)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進一步研究模塊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打通各模塊之間的阻隔,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特色鮮明的實踐教學體系。進一步對加強實踐教學的監管,建立監督機制。
4)不斷加強和完善實踐基地建設,擴大與基地企業的合作范圍,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各自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在產學研上全面合作。教師可以聯合企業開展橫向項目研究,也可以參與到企業進行項目開發,鼓勵、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全面提高整個專業的實踐能力。從而加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完善學生的就業綠色通道。
學校轉型和專業轉型是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是順應高等學校教育改革的大潮而產生的新生事物。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會有很多困難和坎坷,有許多課題需要我們探索和研究,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以上是我們對地方高師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轉型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看法,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1]周 碩.省屬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5,(14):92~93.
[2]曾玉華.關于地方高師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的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6):42~44+124.
[3]謝 海.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研究性實踐教學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28):112~113.
[4]方 歡,方賢文,趙前進.信息與計算科學特色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實施的經驗與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23):5460~5461.
[5]吳茗彥.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信息系統工程,2013,(11):154~154.
D
iscussion on the speciality transform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in the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Jing-hua,LIU Chao,MING Wei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China)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peciality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in the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the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Hube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e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in the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formatian and computing sicence;the speciality transformation;discuss
G642
A
1009-2714(2016)04-0078-04
10.3969/j.issn.1009-2714.2016.04.017
2016—03—22
陳敬華(1963— ),湖北黃石人,副教授,主要從事運籌學的教學與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