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志強
西南大學
重慶市微型企業發展對策研究
茶志強
西南大學
微型企業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培育和發展微型企業,是一項惠民工程。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快速發展,鼓勵扶持微型企業發展,有利于消除貧困、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國富轉向民富,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本文結合當前重慶市微型企業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所面臨的挑戰,從政府和微型企業自身兩方面對重慶市微型企業的發展進行了相關的探索和對策研究。
重慶市;微型企業;政府;管理
(一)重慶市微型企業發展的現狀
2010年6月重慶市市委三屆七次全會通過了《中共重慶市市委關于做好關于當前民生工作的決定》,決定實施重慶“十大民生工程”并且創造性的提出要通過發展“微型企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從此,“微型企業”這種提法首次出現在了公眾視野。基于《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重慶市結合自身實際提出:“微型企業是一種企業雇員人數少、產權和經營權高度集中、產品服務種類單一、經營規模微小的企業組織,具有創業成本低、就業彈性空間大、成果見效快等特點,也就是雇員(含投資者)20人以下,創業者投資金額10萬元以下的企業。組織形式可采取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多種形式。創業者興辦公司,其注冊資本金依法可分期繳付。”[1]
2010年,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成立重慶市微型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發布《重慶市微型企業創業扶持管理辦法(試行)》、組織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慶市財政局、重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各部門發展微型企業。同年,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提出可根據重慶實際情況形成“1+3+3”的發展格局。2011年,重慶市委三屆九次全委會通過“縮小三個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12條舉措,搭建“三個平臺”,即微型企業的培訓平臺、龍頭企業對接的平臺、創業平臺。重慶市對微型企業的發展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截止2015 年10月底,重慶市累計發展微型企業42.27萬戶,帶動和解決就業303.95萬人,其中1.3萬戶微型企業逐漸發展壯大,在這些微型企業中,文化創意、高端裝備、電子商務等創新創業型企業表現尤為突出。
(二)重慶市微型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雖然說目前重慶市的微型企業已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很多微型企業已初具規模,但在運行中還是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問題。一是微型企業經營范圍發展具有偏向性,產業結構不合理,社會化服務體系有待完善;二是微型企業缺乏有效的管理,管理粗放,組織程度化低;三是微型企業融資渠道困難,在創立之初或運營過程中容易出現資金的短缺;四是微型企業的政策宣傳力度不夠,相關部門和群眾雖然了解微型企業的扶持政策,但對于政策的具體內容和具體實施大多數人知曉率很低;五是創辦微型企業的業主和員工的學歷不高,文化素質普遍偏低,人才缺乏,管理者缺乏必備的管理知識和技能等。
(一)加強政府的引導與支持
1.建議加大政府對微型企業創辦人員的業務素質、管理素質和法律素質的相關培訓力度。例如每兩個月可以進行一次培訓講座,并借此進行實時的政策宣傳;同時不定期的舉辦各類聯誼活動、或是邀請發展比較好的微型企業負責人以講座的方式和大家面對面的交流經驗心得,在交流過程中讓每個創辦微型企業的人員既提高自身素質又使其充滿信心,也不自覺的讓初次創業者以成功的創業者為學習標桿,改變他們不適合創業的思維定式。
2.加大對微型企業的宣傳力度,鼓勵不同經營類型的人員參與進來,實現微型企業的“全方位”發展。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可以通過各種媒體的宣傳,充分挖掘微型企業中涌現的創業典型,用報刊雜志、現代網絡手段對一批微企創業典型進行宣傳報道,也可以通過“下村社,進社區”等方式進行集中宣傳;二是發放宣傳資料,使普通的大眾更加了解微型企業;三是走進高校校園,擴大宣傳面,這不僅給在校的學生提供了創業的機會,也為微型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對于微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政府機構可以構建微型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完善微型企業擔保體系,拓展融資渠道。如銀企“聯姻”,通過政府搭橋,加強銀行與企業的雙方合作。同時,一是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社會服務體系,為微型企業提供成長空間和發展環境;二是要減輕微型企業的“費”負擔,清理在申請或是擔保等環節方面的不合理收費,簡化申請工作流程,降低微型企業準入門檻,增加工作透明度,簡化微型企業的審批手續;三是要實時關注重微型企業發展的狀況,及時發布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態勢,保護好微型企業的發展權益。
4.微型企業發展成熟后,政府要開始考慮注重微型企業“質”的發展,適時建立微型企業“淘汰”機制。微型企業發展至今,發展迅速,但必須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適時做到抓“質”與“量”的發展,而不是一味的偏重微型企業發展的數量,而忽視微型企業發展的質量。
(二)加強微型企業自身發展與建設
1.微型企業要注重自身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要獲得不斷的發展,要在同一行業里脫穎而出,就不得不注重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產品和服務對于微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甚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就要以產品優化、服務創新為競爭的主要手段。
2.微型企業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效率。針對中國的微型企業發展晚,還處于起步階段,規章制度不完善,生產管理落后等問題,一是要加強企業主的管理意識,很多企業主認為微型企業規模小,人員少,從而忽略了相應的管理;二是要建立健全微型企業先關規章制度,特別是在規章制度建立中注重微型企業發展的一些細節規范;三是要摒棄過去粗獷的經營模式,善于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管理和決策。
3.微型企業要注重自身的人才培養。現代管理中要充分發揮人的作用,管理過程中要以人為本。目前,政府也已經開始積極組織對微型企業主的教育與培訓活動,在此基礎上,企業主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和綜合素質,另一方面要重點發掘培養微型企業所需的專業人才,企業主應該清楚的知道發展微型企業的專業人才該具備怎樣的基本素質與技能,并以此作為微型企業招聘、培訓、考核和激勵企業員工的主要依據。
4.微型企業應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加強品牌創新。現代的信息化社會,市場環境千變萬化,抓住市場機遇,也就相當于把握了在市場競爭中的主動權。首先,微型企業應該根據市場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競爭策略,注重技術創新和規章制度管理。其次,微型企業還應該注重自身的品牌創新,通過品牌創新來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和信譽度,最終在市場競爭中獲得長久發展。
[1]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微型企業的若干意見[J].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報,2010,13:13-15.
茶志強(1991—),男,彝族,云南大理人,碩士研究生,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