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雷
黑龍江省依安農場
加強檔案管理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張 雷
黑龍江省依安農場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必將產生大量的檔案資料,這些檔案資料真實地記錄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是黨和國家制定農村工作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是推動農村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目標的重要信息資源,是農民生產、生活及自治管理的憑證和參考,對于今后工作查考、經驗借鑒、史實見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檔案管理;新農村建設;建設服務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社會轉型實踐,沒有現成、統一的建設模式。是一個實踐——總結——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檔案工作者充分發揮檔案工作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服務社會、造福人民的特殊作用,圍繞中心工作積極提供與新農村建設相關的各類檔案信息,為尋找把握新農村建設的規律、決策、工作思路和方法提供可靠詳實的依據。
2、利用多種形式送文件下鄉,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政策信息服務,開展送現行文件下鄉,建立非保密文件自由索取處,提供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送光盤下鄉等活動,使農民也能見到紅頭文件,了解黨和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徹底改變一聽一過、一看一過、搞不清拿不準的局面,為村干部和老百姓送去一顆定心丸。
3、各級檔案部門要積極挖掘、收集各類與農民致富相關的技術信息,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工具,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廣大農民公布致富信息、科技知識以及政府或涉農部門有關致富的方針政策,通過印發檔案目錄和開展目錄交流等多種方式開展檔案利用服務工作。
4、要緊緊抓住新農村建設檔案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編研方式,形成檔案編研成果。幫助廣大農民更方便、快捷、準確的索取需要的檔案信息。
1、加強隊伍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提供人才保障,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檔案干部隊伍建設的步伐已明顯滯后。為此,加強檔案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已刻不容緩,各鎮鄉、村要設置專職檔案工作人員,建立使用考核機制,加強教育培訓,強化管理,建立一支責任強、業務精、作風好、素質高、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檔案工作人員隊伍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2、建立聯動機制為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提供保障,必須要建立以先進的管理理念為指導,科學的方法為依托,優化合理的機制為保障,以區委、區政府為統領,區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為主導,涉農部門主動協調配合為保障,鎮鄉政府為主體,行政村為管理重心的新農村建設聯動工作機制。形成領導地位明確,職責分工清晰,協調聯系緊密,主體保障有力,工作重點突出的村級檔案管理模式。
3、圍繞檔案資源體系建設做好新農村建設檔案收集工作,做好新農村建設檔案收集工作,必須不斷完善文件歸檔制度,重點是調整充實歸檔范圍,明確收集重點。要結合農村實際確定收集工作重點。一是圍繞農民致富和解決農民切身利益問題,將以下檔案作為收集重點:勞動力檔案、種植、養殖檔案、農村特色檔案、大病統籌檔案等。
4、圍繞利用體系,做好新農村建設檔案的安全保管和利用工作,檔案提供利用工作與廣大利用者發生密切的聯系,是檔案工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紐帶。
1、樹立服務觀念,搞好檔案利用工作。檔案工作是服務性、政治性、科學性相統一的一項專門事業,要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檔案工作者必須熱愛本職工作,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由被動服務變主動服務,由要我服務變我要服務,緊緊圍繞中心工作開展檔案利用服務工作。
2、努力將村級檔案室建成農民致富的信息中心和農民接受教育的基地。在確保檔案安全的前提下,要改善檔案室的外部環境,除了安全保密的條件外,還應具備開放性的條件,將保管與閱覽分開,充分發揮黨、團員活動室的作用,利用黨、團員活動室舉辦展覽,進行村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現代科技知識教育等等。還可以將圖書室與檔案室合并,形成檔案、資料、圖書為一體的信息中心,方便農民查閱利用檔案。真正發揮信息中心和教育基地的作用。
3、檔案室要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充分發揮廣播、板報、政務公開欄等宣傳工具,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廣大農民公布致富信息、科技知識以及政府或涉農部門有關致富的方針政策,鼓勵農民科學種田和盡快致富。積極開展編研工作,鼓勵有條件的村編寫《村史》、《大事記》、《基礎數字匯編》等編研材料。通過編寫村史等編研材料,一方面可以開發現有室藏檔案;另一方面通過調查研究,可以收集到更多室藏所沒有的珍貴檔案,這些編研成果不但可以留給后人查考利用,還能為領導決策和新農村建設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4、加強檢索工具編制,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除編制案卷目錄外,還應編制多種內容的專題目錄。如:干部廉政檔案專題目錄,土地、果樹、山場等承包合同專題目錄,村代會專題目錄,黨群工作專題目錄,村務公開檔案專題目錄,村民道德檔案專題目錄等等,同時開展目錄交流。充分發揮檢索工具聯系村民與檔案的橋梁作用,逐步實現村民與檔案的零距離。
5、要充分發揮網絡平臺作用,努力實現新農村建設檔案資源共享。有了資源不共享,資源再多也發揮不了作用。要加快涉農檔案專題目錄的數字化和上網;加快可公開涉農檔案的開放審核和數字化及上網;加大對各種涉農信息的整合并推上農村網;加快推進各級政府公開信息在農村的網上查詢。
1、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做到“三個超前”(超前控制、超前監管、超前服務)。明確指導對象、范疇、內容,高標準、嚴要求,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對整改中的問題及時跟蹤服務,對整改結果及時反饋。使新農村建設檔案的監督指導工作制度化、周期化和常態化。
2、對即將生成的新農村建設檔案管理要樹立前端控制思想。過去,我們在開展檔案工作時,一般以生成后的檔案作為起點。很少關注文件、文件形成者之間的有機聯系,文件生成目的和文件生成機關的職能之間的有機聯系。
3、對正在生成的檔案要樹立全程監管理念。各級檔案管理部門要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主動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參與者、實踐者,在檔案生成的第一線直接抓好監管和指導工作。
4、強化指導,為建立農民需求檔案服務,積極引導鎮村兩級建立無業勞動力檔案、養殖種植檔案、民情檔案、農村特色文化檔案、大病統籌檔案、承包合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檔案、科技檔案等,為農民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服務。
總之,我們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認識,牢記服務的宗旨。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中心,抓好隊伍建設,踏踏實實地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抓緊抓實抓好,進一步推動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
[1]荊文龍,賀麗,李寧.淺議開展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的途徑[J].蘭臺內外,2007年02期.
[2]陳紅梅.檔案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思考[J].山西檔案,2006年S1期.
[3]倪玉堂,季玲玲.強化新農村建設的檔案管理[J].江蘇農村經濟,200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