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玉
沈陽綠恒環境咨詢有限公司
論述環境影響評價
孔令玉
沈陽綠恒環境咨詢有限公司
在建設項目進行規劃實施以后,對環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響,而環境影響評價(EIA)就是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并進行評估,然后根據這些數據信息對預防環境問題以及降低建設項目對環境造成影響提出解決這些環境問題的措施。
環境影響評價;作用;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科研逐步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在項目評價體系中,環境影響評價占有很大的比重,環境科研工作的重要意義也因此而體現出來,而在項目建設方案的研究過程中所需要的環境條件研究,以及如何分析識別影響項目建設環境因素等都是環境影響評價以及環境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環境質量評價:根據國家和地方制定的環境質量標準,用調查、監測和分析的方法,對區域環境質量進行定量判斷,并說明其與人體健康、生態系統的相關關系,環境質量評價分類:環境質量評價根據不同時間域,可分為環境質量回顧評價、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和環境質量預測評價,在空間域上,又可分為局地環境質量評價、區域環境質量評價和全球環境質量評價等,建設項目環境質量評價主要為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2、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環境有影響的人類活動進行預先評估,或者對擬議中的人類活動可能產生的環境后果進行分析,即對于擬議中可能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活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或環境后果包括對各種環境因素或環境介質的影響、對動植物和人類健康的影響,有時還涉及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影響。
3、環境影響后評估:在開發建設活動實施后,對環境的實際影響程度進行系統調查和評估,檢查對減少環境影響的落實程度和實施效果,驗證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正確可靠性,并判斷提出的環保措施的有效性,對一些評價時尚未認識到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以達到改進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補救措施,達到消除不利影響的作用。
1、時間滯后。往往由于建設項目所在地的環境質量現狀、污染等背景資料欠缺,需要做大量的調查、收集和測試工作,就得花費較長時間。
2、指導作用不強。由于工程建設進度快,在環境影響評價中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得不到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失去了指導作用。
3、功能分區不明顯。由于許多地方城市功能分區不明確或沒有功能分區,合理布局問題得不到落實。
4、質量難保證。由于一些項目的評價質量不高,常常帶來不應有的糾紛或損失,使提高評價質量成為改進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關鍵環節。
5、公眾參與遭忽視。讓公眾參與是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途徑,但目前這一問題尚未引起各地的充分重視。
1、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對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改革,在傳統的經濟發展中,往往考慮直接的、眼前的經濟效益,而沒有或很少考慮環境效益,有時甚至為獲取局部的暫時的效益,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其結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進而導致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尖銳對立,而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就能有效地改變這種狀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就是認識生態環境與人類經濟活動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關系的過程,認識的提高和深化,有助于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2、環境影響評價是為建設項目制定可行的環境保護對策,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可以獲得應將建設項目的污染和破壞限制在什么范圍和程度才能符合環境標準要求的信息和資料,據此,提出既符合環境效益又符合經濟效益的環境保護對策,并在項目設計中體現,這就使建設項目的環保措施和設施建立在較科學可靠的基礎上,同時也為環境管理提供了依據。
3、環境影響評價為制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在傳統的發展中,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由于缺乏社會的、經濟的、特別是環境的綜合分析評價,盲目性很大,往往造成畸形發展,出現資源和環境的嚴重破壞和污染。通過環境影響評價,掌握區域的環境特征和環境容量,在此基礎上制定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才能符合客觀規律并切實可行。
4.1嚴把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關,防止產生新的污染和生態破壞
環保部門要嚴把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關,加強綜合服務、協調,建立相關部門聯動機制,實行聯合把關,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法律法規、選址布局不合理、不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及嚴重破壞生態的項目,一律不得批準建設。要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分類管理名錄、分級審批的規定,嚴禁越權審批、降低建設項目評價等級審批,從源頭上強化環保審批管理。
4.2嚴肅查處違反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法律法規的違法行為
環保部門要切實履行環境監督管理職能,加大違法查處力度,對未批先建或擅自投產的建設項目,責令其立即停止建設或生產,限期補辦環保手續;對拒不停建或停產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并追究企業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4.3加強領導,強化宣傳,積極營造環評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圍
為確保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墾區各級各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成立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強化措施,落實責任。同時,還必須采取電視、廣播、專欄等各種宣傳方式,大力宣傳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各項政策措施,真正在黑龍江墾區上下形成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良好執法氛圍。
4.4要廣泛開展環境法制宣傳教育
提高全體公民,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環境意識,法制觀念,提高他們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自覺性。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我國實行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但公眾和部分領導對這項制度還缺乏了解,究其原因,同我們的宣傳工作做得不夠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我們要把每年“六五”期間的短期突擊宣傳和平時利用各種新聞媒介的廣泛持久宣傳結合起來,把平時利用新聞媒介的廣泛持久宣傳和抓住典型違法事例進行新聞曝光的重點突出宣傳結合起來。
4.5要把環境影響評價納入“總量控制”的軌道
運用功能區劃的成果,抓住環境容量這個核心。通過分析項目建成投產后可能產生的污染量和保持項目所在區域功能不變,目標不減的條件下項目的最大允許排污量,提出相應的污染物消減量,并以此為依據來確定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其經濟技術可行性,這不僅克服了環繞影響評價與區域環保目標相脫節的狀況,增強環境影響評價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寫質量,同時也有利于優化項目選址。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保護工作在當前社會中的地位也隨之提高了,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在實踐中受多方因素影響,很難達到最佳管理狀態,需要在不斷摸索中尋求優化管理模式,實現環評社會管理效益最大化。
[1]高原;中美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比較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7年
[2]潘岳.戰略環境影響評價與可持續發展[J].環境保護,2005(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