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之我見

2016-03-16 03:32:31
文化軟實力 2016年4期
關鍵詞:文化

梅 榮 政

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之我見

梅 榮 政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宏偉瑰麗,為中華文明提供了重要內容,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巨大的歷史和現實價值。它是熔鑄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礎,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民族文化根基,是當代中國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和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的內在動力。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古為今用的原則;要防止錯誤思潮的干擾。

中國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華文化(文明)是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創造、培育和形成的。它有三個主要部分: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由此構成一個博大精深的整體。它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滋養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不斷發展壯大。它作為一種偉大的、不竭的民族精神力量把我國56個民族、13億多人緊緊凝聚在一起。中華文化(文明)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其形成、發展和價值,都可以著成若干卷輝煌史詩。本文就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談些粗淺意見。

一 宏偉瑰麗 貢獻卓著

在世界文明史上,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殊性和獨創性。它集中體現了這個民族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話語系統、情感方式、價值體系、傳統、信仰等等。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偉大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早在100多萬年之前,就有被稱為“元謀人”的猿人在中國大地上生息繁衍。在后來漫長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歷經滄桑,以其辛勤勞作、卓越智慧、不斷開拓,在人類文明史上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積累起豐富而巨大的知識宇宙,宏偉瑰麗。如編成于春秋時代的《詩經》,孫武著的《孫子兵法》,老聃撰寫的《道德經》,孔丘留下的修身治國言論集《論語》,戰國時期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經》,還有《黃帝內經》、《離騷》,兩漢時期的重要農書《氾勝之書》、數學著作《周髀算經》、歷法《太陽歷》,張仲景著的《傷寒論》和《全醫藥略》、司馬遷的《史記》、王充的《論衡》,三國時期劉徽著的《九章算術注》、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范縝的《神滅論》,唐朝劉知幾的《史通》、杜佑的《通典》、光耀千古的唐詩,遠垂不朽的約兩萬首宋詞,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沈括的《夢溪筆談》,元朝的戲曲,特別是關漢卿的《竇娥冤》和王實甫的《西廂記》,元朝王禎的《農書》,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游記》、湯顯祖的《牡丹亭》、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等等。概括中華民族創造的傳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古代世界重要的科技發明來說,約有一半出自中國。戰國時期修建的都江堰、鄭國渠,秦朝修建的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長城,隋朝修建的溝通南北水上交通的大運河等,均為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千古絕唱!以先人創造的學術思想來說,習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概括道:“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從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到隋唐佛學、儒釋道合流、宋明理學,經歷了數個學術思想繁榮時期。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產生了儒、釋、道、墨、名、法、陰陽、農、雜、兵等各家學說,涌現了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韓愈、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魯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遺產。中國古代大量鴻篇巨制中包含著豐富的哲學社會科學內容、治國理政智慧,為古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中華文明提供了重要內容,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M].人民出版社,2016:4-5.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今天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偉大創造中,當以莫大的民族自豪感,從全球化時代維護各民族文化的平等權利、文明對話、反對文化霸權主義、捍衛世界文明多樣性的高度,充分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宏偉瑰麗,充分認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全球文化發展的卓著貢獻。

二 民族精神 文化支撐

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中創造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培育了中華民族的靈魂神智和崇高的價值追求。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文化在民族的歷史記憶中傳承,其基本精神有巨大的歷史和現實價值。

(一)熔鑄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礎

文化,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恰似其血脈和靈魂。它凝聚著這個民族對整個世界及其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淀著這個民族在歷史進程中形成并日益豐富起來的思想意識、精神追求和行為規范,熔鑄著一個民族血脈之中的深厚的文化傳統和強烈的文化認同,始終是其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構成要素,是民族生存發展和國家繁榮振興的力量源泉。它記錄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興衰,更深刻地制約和影響著人們索取未來的現實生活。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孕育了中華民族著稱于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形成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卓越智慧和非凡創造性的力量源泉。如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所說:“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反過來說也是一樣: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乃至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內核。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主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的長期發展中,一切傳統美德都圍繞著它展開。《詩經》中提出的“夙夜在公”,賈誼《治安策》中提出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強調的都是為整體獻身的精神。受這種整體主義精神的哺育,“范仲淹提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認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顏元力求‘富天下,治天下,安天下’;林則徐主張‘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等,都顯示出為國家、為民族、為整體的責任擔當和英勇獻身精神。中國傳統道德也正是從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的原則出發,在個人對他人、對社會的關系上,強調先人后己,助人為樂;個人對社會盡責,為他人、為社會、為人群無私奉獻的自覺性。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整體主義思想,應當說是中國倫理道德傳統區別于西方倫理道德傳統的一個重要特點和優點。”*參見羅國杰主編.中國傳統道德普及本(編者的話)[M].中國經濟出版社,1997:5-6.又如儒學所強調的一些精神: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博施愛人、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威武不屈、舍身成仁的獻身精神,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變革精神等等,皆為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的塑造奠立了厚實的基礎,是中華人民壯麗史詩中光彩奪目的篇章。

(二)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民族文化根基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體現,是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得到自我發展、歷久彌新的血脈。世人所知,古老的巴比倫文化、古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都曾輝煌一時,深刻影響過世界眾多民族的文化,但它們在發展進程中,或發生斷裂,或遭到外來文化的肢解未能延續,而中華文化卻在與外來文化的長期交流中,始終奔流不息,綿延不絕,世代相傳;而今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民族文化根基。

古往今來,作為民族文化根基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基本精神究竟應該做出怎樣的概括?學者們意見不一。有的將其歸納為天人合一、以人為本、以和為貴等基本觀念。認為人本觀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充分肯定人的價值,稱人的價值主要在于它具有道德的自覺性,即人格的尊嚴和社會責任心;認為人生理想的最高原則是“和”。有的將其歸納為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為維護國家民族利益不惜犧牲生命的愛國主義精神。有的將其概括為愛國主義傳統、注重和諧的傳統、求真務實的傳統,以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重民、愛民的民本主義傳統。有的學者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將之概括為 “以仁義為基礎的義與利的選擇”;有的學者從道德教育角度將之概括為“重視教育精神”、“強調氣節”、“注重人的道德完善、強調道德教育”等等。

這些不同的概括見仁見智,各有千秋,沒有原則的分歧,僅反映出不同學者占有的史料、研究的視野、關注的重點、把握的深淺度等等的不同。相比較而言,以下對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的概括,似乎在學界有更多的共識。這就是:

“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對中華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形成曾起了積極的作用,在當前的現代化建設中,這種精神仍是我們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精神支柱。

融合外來文化的開放精神。中華文化具有注重學習、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使各種思想融會貫通,相互補充,兼容并舉的博大胸懷。這種精神,對我們今天在改革開放形勢下學習外國先進文化有借鑒意義。

群體意識。中華民族歷來具有重視統一、和諧,反對分裂,注重發揮群體智慧與力量的傳統;提倡“天下一家”,主張以安定和諧的原則來處理國家、民族、社會、個人之間的關系。這種傳統對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對中華民族凝聚力和群體意識、集體主義精神的形成無疑起了一定的作用。

對人的重視。重視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征。《管子》中含有豐富的人本思想,道家對人的生命十分關懷,儒家注重人的理想、人的道德修養、人的認識能力的提高、人格的完美實現等。

尊師重友的傳統。這種傳統對保存和傳遞民族文化、發展民族智慧、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都有重要意義。

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社會責任感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舍生取義’的奉獻精神”。*任青,史革新.“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學術座談會綜述[J].高校理論戰線,1991(01):78.

對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做出這幾條概括是否全面準確,有待學界爭鳴。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本身,無疑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民族性根基。我國漫漫歷史長河中各個重要學術思想繁榮時期,如炎黃文化初立、西周易學誕生、春秋戰國百家爭鳴、西漢經學興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行、隋唐儒釋道并立、宋明理學發展等時期所產生的各家學說,所涌現出的大批思想大家,所留下的大量鴻篇巨制中,包含著豐富的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和思想精華,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思想資源,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當今中國有效整合社會意識、確保社會系統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到有效維護的靈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有力的文化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起到的凝魂聚氣、強基固本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說,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合乎規律發展所起到的民族根基的作用表現。

(三)“兩個歷史必然”的內在動力

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是“兩個歷史必然”(當代中國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然自信)的內在動力。關于前者,每個國家和民族獨有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總體力量的匯聚,必定會深刻影響其民族走向、社會發展道路的走向,并使其獲得內在動力,凝練民族特色。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在五千年文明歷史演變中熔成的不朽思想文化總匯,成為凝聚中華人民之心和推動中國社會歷史進步的磅礴力量,彰顯出中國發展道路的特色。與古老的巴比倫文化、古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不同,中華文化歷經多次王朝興衰、制度更替和內憂外患干擾不僅未能分解和消亡,反而總是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現今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提升、轉化,融入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之中,所形成的獨有的思想文化體系,深刻作用于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道路,彰顯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關于后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深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之中,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突出的優勢,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它不能不激起中華民族子孫的無比自豪、自信!不僅如此,文化軟實力的積淀、創造會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的發展按幾何級數增加,業已創造了偉大中華文明的中華民族具有非凡的創造力,一定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在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基于這樣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理所當然,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自信。

三 轉化發展 古為今用

有專家指出:“任何傳統文化,只有時代化才能真正為今人所用,才能具有不竭活力。否則,只能是一堆故紙、束之高閣,一派陳詞、無人問津。中華傳統文化之所以歷數千年風塵浸濕而不敗,經幾十個朝代變遷而不棄,關鍵是中華民族不斷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內涵。特別是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尊重傳統文化,運用傳統文化、發展傳統文化,不斷推進傳統文化時代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老而不衰,陳而不腐,依然活力充沛,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寶貴的力量。”*徐光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華傳統文化時代化[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17(01).筆者以為,這段很有見地的論斷提出的問題是,對待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范要堅持正確的方針。這就是:要以中國共產黨堅持的馬克思主義觀為指導,以對當代中國社會成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益還是無益為準則,通過科學分析,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絕不搞厚古薄今,更不搞頌古非今。“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160.,以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為此,必須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堅持運用歷史辯證法,力避形而上學,廢止孤立、靜止的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倡導立足中國古典經典文獻,面對現實生活,從傳統文化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產生的歷史前提下,對中國傳統文化寶庫進行發掘,尋找體現時代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民族珍寶;反對原封不動地照搬,倡導緊靠傳統又突破傳統,重視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的要求,結合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實際需要,對歷史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進行改造、提煉、加工、創新,把它變成現時代人民自己的東西。這項科學研究,概括起來說,就是要分辨清糟粕與精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分辨清優秀與腐朽,留存優秀,剔除腐朽;分辨清粗偽與精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什么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腐朽、粗偽?首先是針對它的整體而言。無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還是易學、儒學、道學、佛學、經學、玄學、理學等具體思想文化形態,從總體上說都是反映中國兩千余年來未曾變動的農業經濟組織,反映中國大家族制度的表層構造,建立在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血緣關系等級制度上的,是以歷史唯心主義為根本理論基礎的。其次是指它的一些封建的、迷信的、愚昧的、與現時代社會發展相沖突的思想道德觀點,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等等。再次,是一些落后的不良習俗、風尚。必須把這些東西從傳統文化中剝離出來,加以剔除。

什么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優秀、精真?概括地說,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能夠與當代中國社會進步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求相協調,于今、于民有用、有利的傳統思想和美德。如開拓創新、以民為本、崇德弘道、法德相繼、協和天下等思想觀念,它創于炎黃文化初立時期,后一直浸潤、蘊含于易學、儒學、道學、佛學、經學、玄學、理學等思想文化形態之中,其內容日益豐富,形式日臻完美,可謂精華。又如仁義道德,它貫穿于易學、儒學、道學、佛學、經學、玄學、理學等思想文化之中,其具體內涵、形式隨時代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亦可謂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真髓。這些思想精華,有助于我們今天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有助于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有助于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能夠讓13億人中的每一份子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這些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是中華民族面對世界文化的激蕩能夠站穩腳跟的文化根基。

當然,對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也不能照搬照套,對它的吸取,要堅持以下幾點:第一,要通過對傳統文化資源的系統梳理,找到那些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中、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中、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中的精華、優秀、精真,找到它們并讓它們“活起來”。

第二,要認真學習研究,掌握其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獨特創造、價值理念、民族特色,使之得到真正理解,以便為人“用起來”。

第三,要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把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些維系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統一的優良思想(如講仁義、倡忠勇、敬孝悌、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合和、求大同等)、宏大抱負(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壯烈情懷(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國家利益至上的精神(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辱使命的責任感(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下,加以深度挖掘,改造陳舊的表現形式,創造出人民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新話語、新范疇,使其潛在的生命力得到激活,并根據時代、人民實踐、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的需要,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使其對內成為涵養、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源泉;對外成為同世界各國人民進行平等友好交流,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優勢。一言以蔽之,使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來,傳播開去。

第四,要排除錯誤思潮的干擾。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既有民主性的精華,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積極、進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極、保守、落后的一面。而且在有些情況下,精華與糟粕又互相結合,良莠混雜,瑕瑜互見”,*羅國杰主編.中國傳統道德普及本(編者的話)[M].中國經濟出版社,1997:04.所以整理中華傳統文化工作,是一項巨大而浩繁的科學工程,要防止兩種錯誤思潮的干擾:一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干擾。這種錯誤思潮把中國幾千年封建時代的文化等同于封建主義的東西加以拋棄,忽視了其中的許多珍貴品。我們當保持十分清醒,即封建時代的文化中也有人民的東西,也有不封建的東西;就是封建的東西亦應當進行具體分析,注意區別封建主義發生、發展和滅亡等不同時期的文化。封建主義發展的時期不同,對社會歷史發展的作用亦不同。總之對封建主義的文化應當批判地加以利用。列寧說過:“馬克思主義這一革命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贏得了世界歷史性的意義,是因為它并沒有拋棄資產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就,相反卻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299.二是復古倒退思潮的干擾。這種錯誤思潮主張對傳統文化全盤繼承,甚至把腐朽當神奇,頌古非今,蔑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儒化當代中國論”、革命造成傳統文化“斷裂論”, 就是這種錯誤思潮的典型。錯誤思潮對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危害很大,又涉及很多復雜的問題,需用專文來評論。這里提及,意在說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傳播與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是不無關系的。

(編輯:燕霞)

梅榮政: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工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级欧美在线|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看看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亚洲综合二区| 一级福利视频| 欧美中文一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毛片卡一卡二|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黄色|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亚洲第一色网站|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激情综合五月网|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国产精品30p|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欧美一级在线看|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色综合中文| 538精品在线观看|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亚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老色鬼欧美精品| 日日拍夜夜操|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狠狠v日韩v欧美v|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在线亚洲天堂|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30p| 欧美色图久久| 无码'专区第一页|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亚洲啪啪网| 欧美五月婷婷| 91成人精品视频| 香蕉精品在线|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国产网站黄| 97se亚洲综合不卡|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