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侃侃
江蘇銀行南通分行
我國商業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度量
黎侃侃
江蘇銀行南通分行
我國銀行業目前屬于加快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伴隨著利率市場化,新資本管理措施的實施,金融業務創新力度的不斷深化,加快了銀行系統的結構變革和發展。金融信貸業務外表化、交易對手的多樣性、產業業務多樣化等是目前銀行體系呈現出的特點。只有深入研究銀行金融的系統性風險,才可能找到正確的策略來應對金融系統性風險,對系統性風險進行有效的監管。
銀行;銀行系統;系統風險;監管
200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爆出了銀行系統存在的問題,單個金融機構的金融風險會通過銀行機制傳給其他金融機構,最后導致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金融危機之后,增強對銀行系統的監管和防范系統性風險成為了金融監管過程中最重要的課題。我國金融體系的主體就是商業銀行,在以前的信貸寬松政策中,房地產開發和地方政府債務都是我國銀行涉及的產業,同時也將一些信貸資產通過抽屜協議和同業市場的方式轉變為同業資產,這樣一來便加劇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在這樣的情況下,增強系統性風險和對我國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評估越發的重要。
銀行危機的危害之處指的是隨著系統性風險的增加,系統性風險對銀行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關系到銀行危機爆發的規模和對經濟市場的影響。系統性風險是整個銀行系統都存在的風險和故障的可能性,而不僅僅是單個部門出現的故障問題。其的表現形式是會導致一個國家或是全球都會受到系統性風險的影響,導致高度相關性和集體性的銀行發展失敗。
銀行與銀行之間通常是利用結算、貸款、存款或是支付系統等進行聯系,也可通過一些服務性質相同的市場進行直接聯系。另外,國家和國家之間也可通過銀行之間的業務進行經濟往來,可以這樣認為,銀行的經營是沒有國界的。由此可得只要一家銀行受到損失,那么與之相聯系的其他銀行也會遭到波及。
對銀行之間風險傳染的理解,更方便對銀行的系統性風險進行定義。在這篇文章中,可以將銀行系統性風險定義為當一個銀行或者相關聯的多個銀行受到影響時,這些銀行受到的經濟損失將會給銀行系統中的某些銀行帶來負面影響,當這些負面影響嚴重時,整個銀行系統的基本功能就會受到波及,甚至最后喪失掉其功能性。
銀行系統性風險一般會具有兩者特點,一種是普通銀行風險的特點,另外一種就是其特有的特點,經濟性和客觀性是一般銀行風險的特點。銀行的系統性風險還有以下幾種特點:第一,其具有逐步擴展的能力,也就是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在銀行界傳播的同時,還會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性特點,而出現自身擴展和增大的情況;第二,其的傳染性極強,這也是其最主要的,銀行的系統性風險會因為其的傳染性而影響到整個銀行業的發展,單獨銀行遭受的損失會隨之傳染到各個與之相聯系的銀行系統中,最終使得整個銀行系統不能運行;第三,其具有風險和收益不對稱的特點。與微觀危險中高收益、高風險不一樣,在銀行系統風險中,遭受到沖擊而破產的銀行機構往往沒有收益性;第四,其的外部性極強。受到全球經濟化的影響,銀行產業和經濟市場的失敗會通過該風險型傳播到各個區域,增大了風險影響的范圍。
在理論分析方面分析可得,銀行系統性風險形成的過程主要有以下幾種解釋:第一種是由戴蒙德和代為格提出的銀行擠兌模型理論;第二種是逆向選擇理論;第三種是金融脆弱性假說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Minsky提出,他曾經降到銀行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會破壞銀行系統內部存在的穩定性;最后一種,道德風險理論和風險溢出理論。
致使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現實基礎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軟預算約束。軟預算約束指的是向企業提供資金的銀行或者政府,沒有按照之前規定的條件,使得企業的運行資金超出了當前的收益范圍;第二,金融的自由化。世界各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金融自由化也突破了之前銀行系統的發展局勢,使得銀行與銀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破壞了銀行系統的穩定性,增大了企業經營風險,而且金融創新也包含其中。與金融自由化一樣,金融創新在給銀行帶來收益的同時,也破壞了銀行的穩定性,使得銀行必須尋求新的收益方法,改變以前的傳統經營模式,可以說金融創新是給銀行內部加入了不穩定因素。除此之外,安全網絡機制也會導致出現銀行的系統性風險。
1.主成分分析方法
使用“吸收率”來測量系統性風險是由資產評估專家Kritzman,Li & Page提出的。規定一個時間周期,已經知道了N項資產的收益率的協方差矩陣是Σ,由已知條件來計算出它的n個正交特征向量,計算出的n個特征向量可以明確解釋出資產收益總方差的部分。規定吸收率AR是一組資產收益的總方差值,該差值可以由已知的特征向量來解釋“吸收”的比例,也就是公式:該公式中n可以計算AR經常使用的特征向量個數,用來表示資產i的方差,用來表示特征向量中i的方差。
吸收率AR可以形象地呈現出市場統一的變化程度。該吸收率對于一些聯系不緊密的市場來講影響不大,但是會使得聯系緊密的市場變得更加脆弱,所以當遇到負面沖擊時,負面影響的傳播速度越快,傳播區域也越廣闊。若是公式中的吸收率增大,則說明系統性風險的來源更加統一,因此銀行所要面對的系統性風險也越高。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系統性風險不一定會致使金融出現波動,它只是用來表示市場特點的一個指示標準,也就是:系統性風險來源聯系越緊密,沖擊造成的影響程度越大。
為了準備評估出AR,必須先要計算出資產收益的協方差矩陣與特征向量值,規定特征向量的個數為總資產數量的五分之一。注意,特征向量值可能會和能測量出的金融變量值有關系,但是也有可能沒有關系,它只是從側面反映出了各種影響值的組合效應,這些影響值只是一個計算數值,并沒有固定的定義。而且系統性風險來源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公式中的特征向量成分也會發生變化。但是需要注意,AR的目的不是來解釋風險的來源,而是評估各種風險之間的聯系。
2.未定權益分析法
Gray & Jobst 根據商業銀行系統風險提出了系統性未定權益分析法,簡稱CAA,使用該方法來對金融部門的債務進行評估。這種分析方式不僅能夠識別出單個金融機構對政府債務的貢獻程度,還能夠計算出由金融部門轉移到政府經濟部門的內在風險。
系統性未定權益分析法一般適用于Merton的工作。該模式認為:公司權益可以被看作是物為企業資產的看漲期權,執行價格作為企業沒有償還的債務,企業債務可以被Merton模式轉變成為無風險債務,與此同時,還可以賣出一份屬于企業資產的看跌期權。CCA法可以直接決定系統性風險調整之后的企業資產負債表,該資產負債計算公式為:A(t)=D(t)+E(t),也就是說不管在什么時候,企業的資產A(t)等于企業未償債務D(t)市場價格和企業權益E(t)市場價格之和。在這個公式里需要注意,未償債務的市場價格絕對和到期的未償市場賬面價格不一致。
為了準確評估出嵌入企業負債的看跌期權價值,必須先要計算出資產價值和資產價值在經濟市場中的波動概率。但是這里面提到的資產價值并不是資產的賬面價值,而是屬于資產的市場價值,直接是不可能計算出來的。需要先使用一個資產價格計算模式,利用該模式來計算資產價值和其的波動概率。
銀行在金融行業中的地位比較特殊,可以說銀行會直接決定金融行業的穩定。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發生頻率增加的同時也會使得金融業影響深度也增加。因此對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要提高商業銀行在風險方面的管理能力,在對外部評級體系進行注重的同時也要對內部評級體系的相關建設進行強化,以完善信用評級體系為前提,完善管理方式,進一步加強風險方面管理文化的相關建設,并與市場環境相結合,逐步完善衡量風險的相關技術。
[1]王擎,白雪,牛鋒.我國商業銀行的系統性風險測度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CCA-POT-Copula方法的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16,(02):121-124.
[2]孫顯偉.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溢出效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12.
[3]牛玲玲.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度量研究[D].暨南大學,2006:9.
黎侃侃(1983.12-),男,漢族,江蘇銀行南通分行,中級經濟師,經濟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