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輝張松安萬智勇
1.機械工業第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2.湖北慧智環境科學研究有限公司
?
關于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相關問題的探討
李 輝1張松安1萬智勇2
1.機械工業第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2.湖北慧智環境科學研究有限公司
摘 要: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和可持續理念的推廣,人們已逐漸參與到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就環境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積極監督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本文分析了公眾參與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公眾參與機制的優化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問題;措施
在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來講,環境影響評價的建立與公眾參與密不可分。公眾參與制度能夠將社會力量匯集起來,有助于保證公民參與權﹑決策權的實現,對于提升環境影響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
公眾參與作為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的重要內容,對環境影響評價的結果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指一國公民或團體依據國家環保法律法規所賦予的權利和義務,運用合理的方式介入環境影響評價的整個過程,對環境影響評價的運行和結果施加相應的影響的一種活動。公眾參與實際上是一種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對不同團體的利益進行協商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可使公眾的訴求得到較大程度的滿足。
2.1有利于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結果的可靠性
公眾參與是一種可以對工程建設和社會影響起到協調作用的手段,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實行,可以補充技術研究的不及之處。雖然當地群眾不具備專業的技能和知識,但是對當地的地質條件和環境資源尤其了解,他們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評價團隊的實力,能使環評機構在項目建設的預測與分析更加理性和完善,有利于制定出最合理的環保措施。
2.2有利于提高公眾對項目決策的認同
公眾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介入能夠促進項目建設主管單位與當地群眾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通過內容公示﹑問卷調查﹑座談會和聽證會等一系列的方式,可以幫助公眾對項目的了解,從而提出合理的建議。公眾參與制度確定的初衷,是為了使決策結果能夠更大程度的反映民眾愿望。但要注意的一點是,公眾參與度高并不一定就意味著決策的科學性也更高,決策結果盡管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其代表的是民眾意愿,這樣的結果有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也更容易獲得群眾支持。
2.3有利于保障環境影響評價執行
公眾參與可以讓當地群眾全面地了解項目建設的情況,可以及時發現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盡早加以改進和修正。公眾對于項目建設的日常監督可以彌補因常規監測和管理因成本太高而引起的疏漏,對于有問題的決策可以及時得到反饋,從而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的效率。
2.4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
公眾參與到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中,可以使自己的意愿和價值觀得到體現和表達。通過這種親身參與,可以讓公眾對環境從本能﹑自發的關注轉變為主動﹑自覺的參與。在評價過程中,若能夠吸收公眾利益,那么評價結果將更為合理﹑可信。公眾參與的實行是群眾個體權利得以實現的體現,不僅對環境保護相關法律的實施有利,對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有一定的幫助。
3.1 參與意識不強
在某些情況下,建設單位與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為了縮短評價時間和降低評價成本,未科學﹑合理地選擇參與評價的公眾,導致各方利益群體的比例不均衡,進而造成環境影響評價不具有全面性和真實性。此外,由于參與評價的各方利益群體的比例不均衡,其文化水平﹑社會背景﹑利益需求有差異,導致其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認識差別較大,最終造成調查結果不科學。
3.2 信息公開受限
根據法律規定,環境信息公開是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之一。然而,政府環境信息的公開會受到環境因素﹑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等的限制。比如,相關部門未公開某些建設項目引發的環境污染等敏感問題,進而侵犯了公眾的知情權,影響了公眾參與的效果。
3.3 公眾參與的范圍過小
目前,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眾參機制還不健全,導致公眾參與的范圍過小﹑參與時間比較有限。通常情況下,公眾只參與一些嚴重影響社會生活﹑涉及人們切身利益的項目,并在環境影響評價中表達自己的觀點,且其也僅有參與調查的權利,并未監督評價過程,這不利于調動公眾參與的積極性。
4.1 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
要想促使公眾積極地參與到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來,就要增強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這就需要環境教育工作者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宣傳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法律法規,鼓勵公眾自覺踐行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形成低碳節約﹑保護環境的社會風尚。此外,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還可以利用公益廣告﹑廣播﹑報紙和雜志等宣傳環保知識,并通過項目資助﹑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從而使公眾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4.2 加強信息公開
相關部門應完善信息公開制度,保證公眾在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前獲得充足的信息,保障公眾合法的知情權﹑參與權,從而發揮公眾參與應有的效能。具體而言,可從以下2 方面加強信息公開:①根據《環保法》,各級政府環保主管部門應做好環境信息公開工作,完善公眾參與程序,并在項目審批過程中全文公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發現建設項目未充分征求公眾意見的情況時,不得審批。②環境影響評價機構應通過多種途徑公開信息,比如聽證會﹑專家咨詢﹑問卷調查﹑環保問題專場討論會等,從而提升公眾參與的積極性。
4.3 完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
對于環境影響評價機制而言,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是其制訂的依據。具體而言,可從以下4 方面入手完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①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支持和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環境保護公共事務進行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②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未依法履行職責時,有權向其上級機關或監察機關舉報;③受到舉報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該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調查﹑核實舉報的事項,并將調查情況和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而且應保密舉報人的相關信息,從而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④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通過提供法律咨詢﹑提交書面意見﹑協助調查取證等方式,支持符合法定條件的環保社會組織依法提起環境公益訴訟。
4.4 提高公眾評價的效率
要想提高公眾評價的效率,相關部門就要根據公眾的知識水平﹑社會背景﹑代表的利益群體選取有針對性的調查方式,并將多種參與方式結合起來,為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便利。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必須充分發揮組織和領導作用,嚴格按照程序開展評價工作,確保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公平性﹑公正性﹑全面性和科學性。
綜上所述,環境影響評價以改善社會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為目的,與廣大民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有必要充分重視民眾意見。公眾參與制度是一種可以有效保障公民參與權的制度,對于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結果的可靠性與真實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匯編[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2]何飛.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的公眾參與[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9)
[3]白明華.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公眾參與的完善[J].湖北社會科學.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