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賢
蘭州市水電勘測設計院
?
中國養老社會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模式研究
張英賢
蘭州市水電勘測設計院
摘 要:現階段,隨著全球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各國政府所面臨的養老保險壓力也隨之加大,為了有效緩解這一矛盾問題,國內外專家提出了很多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其中圍繞個人賬戶管理模式的研究尤為引人注目。本文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通過對目前中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問題進行歸納與總結,并結合國外先進經驗,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模式建議,旨在推動中國養老保險事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模式
中國養老保險由四個層次組成,即: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任一層次繳納的養老保險最終都對應同一個受益人,也就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體制尚不完善,資金缺少有效利用是主要問題。參考世界發達國家的做法,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應多元化利用,使之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主要用于購買銀行存款和國債,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環境不斷惡劣,各國都在致力于調低銀行基準利率,以起到貶值本國貨幣的目的來增加國際競爭力,所以養老金僅依靠現有的管理模式很難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2.1管理主體過于僵化
目前,中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缺少市場化運行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具體可操作的投資方案。當然,這里涉及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體制沒有完全理順,“誰來管﹑誰來辦”的問題始終沒有明確說法。管理主體的問題,主要糾結于是否敢于放權,按照勞社部2005年27號文件《關于擴大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說法,對于“做實”的個人賬戶基金由省級統一管理,中央財政補助部分可由省級政府委托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并承諾一定的收益率,也就是說目前非政府部門還無權承擔養老保險日常管理與保值﹑增值的業務。正是因為管理主體的僵化嚴重阻礙了個人賬戶管理模式的進一步探索,市場化運行也就更無從談起。
2.2管理過程存在風險
按照勞社部的文件精神,地方做實的個人賬戶基金需要經省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統籌管理,并根據各省的實際情況,依照國家政策的基礎上,自行制定本省的運營辦法。但是按照這樣邏輯,省內行政機關在“操盤”本省個人基金賬戶時非常容易引發“道德風險”和“系統風險”。其一從“道德風險”角度講,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是居民完成工作年限或失去工作能力后獲得的經濟權益,是居民長期持有的私有財產。原則上講,它具有獨立屬性,不經本人同意不得私自改變資金用途。個人賬戶基金在追求保值﹑增值的過程中,也要始終圍繞參保人的經濟利益不受侵害的原則來執行,養老金個人賬戶基金絕不是政府或非政府組織組織謀取經濟或政治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其二從“系統風險”角度講,由于目前我國地區經濟水平參差不齊,部分省份政府的財稅收入不足以支撐全省的經濟﹑文化的發展,所以政府存在挪用﹑擠占個人賬戶資金的動機,此外由于省級政府在個人賬戶使用上依然具有絕對話語權,加之缺少監督,這就導致系統風險的大量釋放。
3.1新加坡公共管理模式
新加坡作為亞洲經濟發達國家,其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也歷經了多次改革,目前新加坡采用“私有公營”的管理模式,即:資金按政府導向配置,每個公積金會員都擁有一個專屬賬戶。對于個人賬戶的管理,新加坡勞工部負責“掌舵”制定相關政策,并進行系統性監督,但是不參與具體運行,個人賬戶基金運行完全托管于“中央公積金局”,中央公積金局主要負責征收費用﹑保存記錄﹑支付退休金以及負責基金的保值﹑增值。
3.2智利私人管理模式
智利個人賬戶管理模式則完全有別于新加坡模式。由于20世紀80年代初,智利經歷了大規模的經濟體制改革,隨之而來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也被徹底顛覆。智利政府將個人賬戶托管于私人機構運營。在基金的管理上,智利與新加坡有著本質的區別,首先智利建立了專門的養老基金管理公司(即AFP),按照《養老保險法》的相關規定,AFP屬于私有化民營股份制公司,只能從事與養老基金有關的業務,而且在智利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上,AFP具有絕對統治權,不存在競爭,政府只起監督管理的作用,具體收費﹑管理個人賬戶﹑養老基金投資等具體業務則完全由AFP公司運行。
4.1建立權責明確、主體清晰的管理模式
從新加坡和智利的經驗來看,雖然他們在管理模式上存在很大差異,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權責明確,主體清晰。所以中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改革,首先要將行政管理權與經營管理權相分離,將個人賬戶基金的行政管理權交給社會保障管理部門,統籌賬戶資產經營權交給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養老保險基金信托委員會,具體負責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要求。
4.2建立個人賬戶監督機制
為了防止省級政府職權濫用,建立管理養老保險管理委員會監督機制是非常必要的舉措。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包括:第一按照公正﹑公正的程序選擇最合適的基金托管機構,負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保值與增值;第二通過基金公司開設個人基金收支托管專戶,委托人可以直接查收個人賬戶的運行狀態信息;第三制定委托經營策略,編制并保存個人賬戶基金管理的會計資料;第四定期向社會披露所托管的基金公司管理情況和基金運營情況。
綜上所述,由于老齡化所帶來社會影響不斷蔓延,養老金缺口問題不僅關乎到國家公民的切身利益,還關乎到國家的繁榮與穩定。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未富先老的課題已經擺在眼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必須打破傳統觀念,建立新常態認識,只有從體制上優化管理,做好社會監督,將個人賬戶管理模式改革徹底落到實處,才能實現中國養老保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曉悟、李光亞.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與發展報告[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第六版).
[2]黎民、王平軍.公共事業組織與管理[M].中信出版社,2012.
[3]汪衍禮、李美慧.中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與國際借鑒[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4(7)23-25.
[4]李珍、王曉棠.論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市場化運營管理制度[J].中國軟科學,2012(5)111-114.
[5][美]特里.庫伯.行政倫理學:實現行政責任的途徑[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