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視角下的大學生勞動價值觀教育
徐璐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430074)
大學生能否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指導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關乎我們黨和國家能否實現培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大計。本文在分析當代大學生勞動價值觀的現狀及成因的基礎上,提出對加強大學生勞動價值觀教育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馬克思勞動價值觀勞動教育
價值觀是人們在社會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對周圍各種事物、過程和問題的根本觀點和看法,而勞動價值觀則是人們在勞動中產生感受和認知后,形成對勞動的根本觀點和態度。勞動價值觀決定著人們怎樣對勞動進行價值評判,并決定了他們對勞動的價值取向。
馬克思指出:人類最初的歷史活動是生產人生存所必須的物質資料本身;人類社會要生存要發展,都必須以勞動為前提和基礎;如果人類停止勞動,他們就無法維持自身的生存,進而整個人類社會就會瀕臨滅亡①。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是唯物史觀最基本的觀點,它深刻揭示出了勞動才是人類社會形成的決定性因素,也只有勞動才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②。離開了勞動,一切都是空談。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上是靠勞動、靠勞動者創造;因此,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堅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始終重視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主力軍作用。”③這正是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在新時期中國化的體現和升華。高校是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主陣地,因此大學生能否接受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教育并用于指導自己的學習和就業,直接決定著我國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建設者的目標能否實現。
(一)家庭因素造成的勞動意識缺失
1.家庭結構因素
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比例已超過30%,來自城市的大學生中幾乎有90%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從小在家長無微不至的呵護中成長,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勞動對于他們來說是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家長已經替他們打理好所有的事情。很多新聞中都曾出現過例如大學生在軍訓期間把穿過的臟衣服快遞回家讓家長洗干凈以后再快遞給他們的報道,而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僅僅是不會洗衣服,因為從小就沒有洗過衣服。這種案例聽起來像是笑談,卻真實地反映了一種在親子關系中出于愛的名義人為造成勞動意識缺失的狀態。
2.傳統觀念因素
中國自古就有例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和“一心只讀圣賢書”等傳統教育思想。家長的頭腦中早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觀念:孩子優不優秀,只看成績好不好;孩子必須成為社會精英,不能淪為普通人。家長想方設法讓子女專注學習,把所有精力投入在智力勞動上,避免讓子女把時間浪費在體力勞動上。他們以子女在智力方面的優秀表現感到自豪,卻認為體力勞動是低下的,沒有必要從事體力勞動。傳統觀念的熏陶,使得子女們也效仿他們的家長,歧視體力勞動。
(二)學校因素造成的勞動教育缺失
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校迫于競爭壓力,力求學生在學業上取得突出成就來凸顯自己的辦學優勢。為了將自己打造成品牌學校,學校專注于學生的學業,同時出于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的目的全力承擔學生的勞動義務,獲得家長的青睞。例如學校寧愿出錢聘請專門的保潔人員打掃校園環境,也不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清潔校園活動,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討好消費教育的家長,在家長面前塑造校方重視學生學業的形象。學校出于以上原因,完全放棄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
(三)社會因素造成的勞動價值缺失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除了享受物質條件富足起來的經濟紅利外,也受到了西方的思想和價值觀的沖擊。西方意識形態的傳播帶來的影響首先就表現在個體生活方式的改變。特別是年青一代,在大量涌入的多元文化的多重包圍下,自己的傳統思想發生了變化。一些人開始重視物質利益,追求利益,不再以勞動和勞動貢獻作為價值評判的唯一標準,而更多以金錢,權勢作為個人社會價值實現的衡量標準④。這種價值評價標準的扭曲,使一些學生很難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一些大學生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并沒有把富足的生活同自己的辛勤勞動結合起來,而是想采取走捷徑,投機取巧等方式達到所謂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四點直線度計算過程中,水平狀態下四點擬合直線斜率為ki,截距為bi,偏差值為Ei,直線度為f;運動狀態下四點擬合直線斜率為ki,m,截距為bi,m,偏差值為Ei,m,直線度為fm。
(四)個人因素造成的勞動素養缺失
熱愛勞動應該成為一個人具備的重要品質之一,而正是因為大學生們從小就缺失了對勞動的體驗,也沒有受到勞動價值教育,導致一些人沒有養成參加勞動的習慣。因此,部分大學生缺乏堅持勞動,以勞動為榮和尊重勞動的品格修養。同時,他們的自我意識過于突出,時刻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在集體中只求索取,不求奉獻,缺乏對集體的勞動責任感和勞動義務。
(一)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
由于在成長過程中勞動價值觀教育的缺失,一些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都是薄弱和扭曲的,沒有機會在勞動中磨煉身心意志,沒有體驗過勞動帶給他們的成就感。他們在書本中是學不到堅韌不拔、樂于奉獻的艱苦奮斗精神;加上周圍某種環境的錯誤導向,他們甚至產生輕視勞動,看不起體力勞動者的錯誤觀念。一些大學生一入校園,就開始比拼誰的家庭環境好,誰的父母更有能耐。例如在學生會組織,具體平凡的工作沒有做,指揮拿榮譽的工作搶著做。例如貧困大學生為了好面子買高檔手機去做兼職,他們在做兼職的過程中心理處于羞愧的狀態,生怕被人發現,而不是覺得自己是在用辛勤的勞動換取光榮的勞動成果。
(二)不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因為沒有參與勞動過程,所以一些大學生想當然地覺得勞動過程很輕松。在校園食堂里面,浪費糧食的現象觸目驚心;在寢室里面,損壞公物都是小事一樁;在教室里面,下課不關燈不關電扇空調的現象比比皆是。因為自己不勞動,所以也體會不到別人的勞動成果來之不易。
(三)缺乏自理能力
一些大學生在學校里面無法獨立生活,有的情況嚴重到例如衣物臟了都要去買新的換。這種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學生在畢業走向社會后,會遇到重重障礙,更難得在事業上取得很大成就。無法為自己服務的人更談不上服務社會,就像中國有句古話所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一)加強大學生正確的“三觀”教育
人的優秀品德品質的激發需要正確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基礎。馬克思主義的“三觀”是科學的“三觀”,只有同時以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作指導,大學生才能對自身,社會和世界有科學的認識;才能認識到勞動對于人類和人類社會的發展的根基作用,樹立勞動實踐觀念;才能認識到勞動是實現人的價值的途徑,增強勞動價值觀念;才能認識到勞動創造價值,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才能認識到人有責任和義務為集體和社會勞動從而創造價值,增強集體責任感和義務感。同時,馬克思主義的“三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重要理論支撐,是黨和國家促進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養成不怕吃苦的勞動習慣的重要教育手段。勞動價值觀隸屬于馬克思主義“三觀”內容范疇,因此加強馬克思主義“三觀”教育,也是在加強勞動價值觀教育。
(二)豐富大學生勞動實踐活動形式
1.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校內外公益活動
公益活動可以磨煉心智,體驗勞苦,培養責任感和團隊協作意識。適量的公益活動可以讓大學生對周圍的人和事重新加以認識,例如,通過參加義務打掃校園活動,他們會認識到整潔干凈的校園環境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勞動來維護;通過義務賣報活動,他們可以鍛煉自己的口才和銷售能力,才會意識到每件小事都需要踏踏實實去辦好,不能眼高手低。最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公益活動,他們才能體會到幸福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2.在校內設置更多更合適的勤工儉學崗位
設置勤工儉學崗位是高校為了幫助家庭經濟貧困的大學生通過在校內實習以減輕經濟壓力的幫扶措施。勤工儉學可以幫助貧困大學生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適量參加勞動并獲取報酬,這樣在相當程度上避免了大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原因中途輟學。與此同時,貧困大學生更能通過自身勞動來改變命運,也更能意識到勞動的可貴和感恩社會感恩國家。由于勤工儉學崗位的設置普遍存在著崗位數量少、崗位種類缺等問題,高校應增強對勤工儉學崗位的開發和創新。
(三)加強校內勞動實踐考核體系的建立健全
學校應該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勞動實踐考核體系,將學生參加勞動實踐的次數和完成質量做好記錄,并將此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的重要衡量方式。同時學校的教學部門應開設大學生勞動實踐課程并設置學分,學生必須修滿勞動實踐學分才可順利畢業。
高校應該在大學生勞動價值觀教育中發揮主陣地作用,用馬克思勞動價值觀武裝他們的頭腦,教會他們如何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自覺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自己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同時克服利己主義,勞動意識淡薄的缺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共同實現中國夢。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②馬克思主義原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③習近平.在2015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OL].新華網,2015-04-28.
④郝玉梅.大學生勞動價值觀調查分析與教育對策[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4(5):98-101.
[1]郝玉梅.大學生勞動價值觀調查分析與教育對策[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4(5):98-101.
[2]杜啟文.當代大學生勞動價值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6(3):55-58.
[3]張志軍,李彬.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探討[J].陰山學刊,1992(4):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