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珂菁 秦 燕 余 穎
(南通大學,江蘇 南通 226019)
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調查研究
繆珂菁秦燕余穎
(南通大學,江蘇 南通226019)
隨著生命教育的發展,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日益受到重視,為了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基本現狀,本文通過實證調查,選取南通市的三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但存在部分消極觀念。本文從個體本身、社會、教育和文化等層面分析了現狀的形成原因。
生命價值觀大學生生命價值
什么是生命?現代生物學給出的一般的科學定義大致上是這樣的:生命是生物體所表現的自身繁殖、生長發育、新陳代謝、遺傳變異及對刺激產生反應等的復合現象①。總的來講,目前對生命的界定偏向于生物學的解釋,生命是作為生物的本質屬性抽象出來的一個概念。什么是價值觀?目前,國內對價值的理解偏向于“關系說”,將其理解為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種關系。價值觀是人們對什么是價值、某一客體對象是否具有價值、人們怎樣創造價值等問題的根本觀點。
生命價值觀是涉及人的概念,“人”這一概念具有層次性,有類存在意義上的人,有群體存在意義上的人,有個體存在意義上的人,因此,人的生命的價值應當包括類存在價值、群體存在價值和個體存在價值三個層次②。生命價值觀的概念最初源于西方,是西方“舶來品”,但這并不代表中國沒有生命價值觀,只能說是缺乏系統且成體系的生命價值觀體系。
為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觀的現狀,筆者對南京師范大學張文遠在《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中自設的調查問卷進行了一些調整,形成一份符合當下實際情況的新問卷。為了讓調查的結果更具科學性,新問卷采取以下方式更科學的調查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基本現狀:一是針對被調查人的基本信息設計了被調查人的性別、年齡這些必填項目,用于分類統計,從而了解大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生命價值觀是否有變化,男女性別差異在生命價值觀中能否體現出來。二是將調查的范圍盡可能地擴大到不同層次的學校,選取了南通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南通大學和南通大學杏林學院這三所學校,通過抽樣調查的方法選取部分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此次共發放了387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21份。
從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來看,大學生總體上具有較好的生命價值觀念,能夠正確認識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能夠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時間和生命,但是個別學生身上存在虛度光陰、意氣用事等問題。
1.能比較正確地認識生命并珍惜生命
想要具有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就必須對生命存在的意義有正確的認識,要知道自己為什么活著及該怎樣活著,只有對這個問題做出正確的回答,才能做到熱愛自己的生命,同時善待他人的生命。從問卷結果來看,讓學生寫出自己喜歡的有關生命的名言警句時,有的學生寫出了“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樣的關于珍惜時間的句子,有的寫出看 “生命在于運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的熱愛生命的句子,有的同學寫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天生我材必有用”、“生命的價值在于創造”這樣的句子。能夠寫出這些名言,說明大學生對于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認識還是有一定的關注的,能寫出一些積極向上的名言警句則體現出他們能夠關注生命、珍惜生命。對“我為什么活著和應該怎樣活著”這個問題,我們欣喜地發現有93%的學生有過這樣的追問,其中有23.76%的學生甚至有過很深刻的思考。對于能否做到“熱愛、珍惜生命”這個話題,有72.93%的學生表示一定能做到。這些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有比較積極的生命價值觀,能夠正視生命的價值。
2.對死亡這一現象有理性的認識
在問卷設計中,關于死亡這一話題,分別從“自殺”、“殺(傷)人”和“對死亡的看法”這三個角度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基本上令人滿意。對于自殺這一敏感話題,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有正確的認識。90.61%的學生認為自殺是不可取的,當被問及自己是否會選擇自殺時,有66.30%的學生選擇了肯定不會,但仍有30.94%的學生選擇了“說不準”。對這兩個問題的結果,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自殺不是不可取的,但是當自己真正遇到困難挫折時,仍有部分學生會產生自殺這一想法,這個需要引起注意。此外,有46.96%的學生認為自殺“是對家人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從這一回答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對大學生的生命觀也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對于校園暴力行為,有54.70%的學生認為“是傷害自己和同學身心的行為”,22.65%的學生認為 “同學關系很重要,他將是自己將來最大的社會資源”。針對校園暴力行為,有17.68%的學生認為學校不重視生命教育,管理有漏洞,針對這一結果,可以發現部分學校在生命教育這個方面比較欠缺,應加強重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此外,看待死亡有77.35%的學生持坦然態度,有11%的學生卻忌談死亡,這也說明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生命觀形成過程中產生的重要影響。
3.對生命價值的評價比較積極向上
調查發現,學生在對最能體現生命價值的標志這一問題進行回答時,德行、金錢和才能這三個選項位于前三位,可見,當代大學生仍舊認為德行在生命價值占主要地位,與此同時,當代大學生相信才能的重要性,但對金錢的作用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因此在回答“貢獻和收入對人生價值的影響”這一問題時,有83.98%的大學生認為最能體現人生價值的是貢獻與收入相當。這一結果從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形成受到社會價值的多元化的影響,其生命價值觀的評價標準呈現出向錢看的特征,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加強引導。
本次調查發現,少數大學生持消極的生命價值觀,急需加強引導。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游戲生命
在對“夜不歸宿、通宵上網打游戲、看電影”這一問題的認識上,有61.33%的學生選擇了“都是成人了,可以選擇自己的行事方式”這一選項,有25.41%的學生則認為“是不珍惜時光、浪費生命的表現”。對這一問題的結果,我們發現網絡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也是巨大的,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通宵上網,影響身體健康,也影響生活和學習的質量。
2.漠視生命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人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失去了生命就失去了一切。但在當代,少數大學生存在漠視生命的現象。在對校園暴力這一問題的回答中,有13.81%的學生選擇了“不管那么多,該出手時就出手”這一選項,殊不知,這種舉動是置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于不顧的行為。在被問及如何看待馬加爵殘忍殺害四名同學這一現象時,有21.55%的同學選擇了“同學嘲笑他”這一選項,而沒有能夠認識到,當時的馬加爵心理已經出現了問題。
1.自身原因
青少年本身處于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期,在生命觀形成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各方各面的影響,因此,個性心理的重要變化,形成了特有的內部心理環境,此外,“青少年學生思維具有狹隘性,情緒強烈而又不穩定,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③。如果不能接受正確的生命價值觀的引導,某些大學生容易產生偏激的性格,最終影響正確生命價值觀的樹立。
2.社會原因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社會中存在的種種價值觀直接影響到人們價值觀的形成,而正處于對社會事物充滿新鮮感的大學生,更容易被社會上一些負面價值觀所左右,如以金錢和報酬成為衡量一個人社會價值的重要標準,而缺乏對生命本身的重視。
3.教育原因
在這次調查中,可以看到部分大學生指出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指出部分學校缺乏有關生命教育的課程,沒有能夠把關愛生命,尊重生命這一話題放到課程教育和校園文化中加以重視。我們不否定當下的教育,但是我們呼吁當今的教育能夠關注生命,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我們欣喜地發現,在新課程改革后,在關于如何看待見義勇為這一問題時,有83.98%的學生認為要視自身的情況而定,我們雖然積極弘揚見義勇為的精神,但更提倡見義“智”為,減少不必要的犧牲。
4.文化原因
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念形成中的影響是最根深蒂固的,大學生在回答最喜歡的一句關于生命的名言警句中,許多學生引用了中國的諺語和一些偉人的名言,由此可見,傳統文化一旦凝結為觀念,就必然會對大學生的價值判斷產生影響。在關于自殺這一問題,有46.96%的學生認為自殺“是對家人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這一思想就是源于傳統文化中的“孝道”這一思想。由此可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樹立正確生命價值觀的過程中的重要性。
針對少部分人出現的問題,改善這種現狀最直接的途徑便是通過教育引導,即生命教育。但我國生命教育較外國起步較晚,對生命教育的內容、原則、目標等方面仍處于學習探究階段,且以西方生命教育為模板。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些大學生受到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生命哲學知之甚少,從目前來看,生命教育忽視了本土文化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內含的生命哲學十分豐富,有助于改善這一現狀。
注釋:
①朱俊林.當代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05:32.
②李霞.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3.
③張文遠.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05.
[1]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教育理論與學校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朱俊林.當代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05.
[4]張文遠.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05.
[5]楊德廣,晏開利,主編.中國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6]劉濟良.生命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南通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資助項目(YKC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