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迪
(徐州工程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8)
對加強高校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途徑的探討
劉曉迪
(徐州工程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徐州221008)
本文就當今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的大背景,從四個方面對加強對高校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徑進行探討。闡述了加強高校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更重要的是引導和教育高校青年學生努力適應社會新常態,在改革的社會大潮中,學會修復自我、創造自我,開拓自我,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徑
當下大學生校園生活日趨復雜,各種內外部因素無形中影響了一些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加強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確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成為高校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考驗。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文化教育、專業教育一起構成高校學生教育的三大內容。因此,高校學生工作管理部門及專職輔導員必須認真研究新的常態下高校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指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本文就高校如何加強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徑作分析與探討。
以基層黨支部為主要載體,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青年學生頭腦。大學是學生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青年學生身心發展迅速但不穩定,思想波動大且易沖動,接受能力強且可塑性大。因此,學校黨組織要利用基層黨支部,充分發揮引導人的作用,把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納入日常議事日程,不斷健全和完善教育體制,組織一批黨性修養強,政治覺悟高的優秀黨員教師,定期為青年學生上黨課和政治課。通過學習科學理論,堅定學生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在學生當中建立黨站,組織優秀黨員進宿舍活動,讓學生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牢固樹立起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校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開展“兩學一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座談會精神,將生活實例與思想理論相結合,讓學生黨員在參會的同時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學會升華,讓學生懂得作為一名黨員,對于黨的理論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做合格黨員要“忠誠、干凈、擔當”。活動中,每一名黨員對照標準尋找差距,向著黨員真、善、美的境界努力奮斗。同時,學院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確保不折不扣地將學習教育要求落實到位,每一名學生黨員結合自身學習實際,把“做合格黨員”落實到學習中,并團結全體同學,共同豐富高等學府的文化內涵。
“五四”愛國主義精神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年代,青年學生只有同科學知識結合在一起,同愛國主義結合在一起,同先進思想理論結合在一起,才能正確定位,施展才華,建功立業,大有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短短話語,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總書記對當今青年人寄托著無限的希望與囑托。因此,各基層黨組織應聆聽總書記的教誨,學校黨委、宣傳部門、黨支部和團委,應多組織一些富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主題團日活動,營造輿論氛圍,教育青年一代弘揚“五四“精神,珍惜青春美好時光,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關心國家大事,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熱愛祖國、熱愛和平、追求進步、發揚民主、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新一代青年人。
面對日趨復雜的世界形勢,各基層學院黨組織應該從講政治高度認識和分析形勢,并以形勢政策教育為切入點,及時對青年學生進行正面引導。(1)教育青年學生要擺脫家長與教師的“包辦”,積極參與學院組織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學會獨立,學會分析,學會分辨是非的能力,學會在實踐中抵御挫折的能力;(2)以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引導青年學生,毫不動搖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3)面對國際上的“霸權主義”,引導青年學生認識團結的重要性,樹立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4)以身邊的優秀人物為榜樣,通過培訓、講座、班會、座談和觀看紀錄片等有效形式,對青年學生進行榜樣教育,弘揚正能量,學有方向,趕有目標,使其真正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當今大學生思想活躍,接受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很強,但缺乏對社會的深層次了解。解決此類問題,除了運用上述教育方式進行普及性和集體性教育以外,一種不可忽視的方法,就是應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疏導。在其方法上應注意做好兩點:一是“了解人”,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了解”是認識人的重要階段,也是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先決條件。我們常聽人說初步了解、進一步了解、真正了解,說明了解是一個過程,它有自己的發展階段和運動規律。初步了解產生印象,進一步了解產生較深印象,真正了解后作出判斷。這符合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所說的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的道理;二是要掌握“理解人”的原則性。理解是了解的延伸,是對人達到了解后的心理反應。一方面你的所作所為對社會有意義,應該得到人們的尊重。另一方面與此相反,認為你的所作所為對社會沒有意義,人們也無所謂對你尊重與否,這兩種不同的心理反應都可以稱之為理解。但個別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思想工作領域里一味強調理解,實際上是無原則的遷就。前不久,我們學校職能部門對少數嚴重違反組織紀律又屢教不改的學生,按照校規校紀進行了嚴肅處理,結果不僅沒有在學生群體中產生任何質疑,而且校園正氣大漲。我認為,這才是對“理解”的真正理解。與此同時,學校對表現好、貢獻大、學習成績突出的優秀學生給予重獎;對絕大多數學生,則在了解、理解的基礎上給予充分諒解。因此,理解要有原則性。這個原則性是由一定的社會法規及其道德規范和學校規章制度決定的,具體地說要掌握三個基本原則:一是遵守社會法律原則;二是服從校規校紀原則;三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原則。前兩個原則比較通俗易懂,而對第三原則就要作具體分析。許多事情都有共性和個性兩個方面。一個學院幾千名學生,他們言談舉止是千差萬別的。我們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在這種特定的情況下,實事求是地做出正確判斷。譬如,有位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家境較為艱苦,他一邊上學還抽空回家照顧久病臥床的老母,經常出現違反校規不能及時返校的行為。起初,幾個班干部給他下了個結論:“學生雖然學習成績較好,但是組織紀律渙散,遵守制度不夠嚴格……”在一次與學生談話交心中我才知道,這個學生“組織紀律渙散”的原因不是故意不守紀律,而是母病且個人積極要求上進。但換了其他學生,“組織紀律渙散”就可能是平時生活散漫所致。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原因不止一個。例如,幾個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有的是文化基礎差,有的是不認真學習,有的卻是家務重,等等。如果一概采取批評指責的辦法則肯定是不公平的,大部分同學也不會服氣,達不到督促上進的目的,還可能會起反作用。總之,區別對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重要體現,是了解人、認識人必不可少的方法,是使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法寶,對我們做學生工作,尤其是輔導員來說是理應具有的功底和素質。
綜上所述,真正做好高校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除了采取以上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和教育廣大青年學生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努力在改革的社會大潮中,修復自我、創造自我,開拓自我,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成為實現中國夢的參與者、踐行者、先行者,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應激勵青年學生發揮潛能,自強不息,讓追夢的青春流光溢彩,讓偉大的中國夢夢想成真。
[1]丁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創新及其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2007(09).
[2]鄭文濤.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實反思與制度創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6(06).
[3]史向軍,張瓊.“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3(01).
[4]尤春陽.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才智,2012(18).
[5]徐茂.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機制創新[J].中國冶金教育,2009(03).
[6]張勝芳,王斌.論思想預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理論與改革,2003(05).
[7]王建南.把立德樹人作為大學的根本任務[J].求是,2014(08).
[8]彭煥彬.政治立場·人文關懷·制度建設——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探索,2010(01).
[9]廖小波.經濟全球化對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學理論,2011(05).
[10]蔡建英,唐雪雷,張麗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9).
[11]楊建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12]樊洪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
[13]張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
[14]張崇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15]張耀燦,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
[16]陳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17]艾四林,主編.思想政治理論課新體系與教師隊伍建設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