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斐斐
(棗莊學院,山東 棗莊 277160)
“3+2”分段貫通培養模式中教學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孫斐斐
(棗莊學院,山東 棗莊277160)
“3+2”分段管培養模式被提出并試行,在不少地區取得了良好成效,高職與本科不再是兩個互不相通的教育場所,而是具有有效的聯結性和實效性。面對當前“3+2”分段貫通培養模式實行的必然趨勢,明確其基本概念,分析其優劣勢,找到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解決對策,才是完善該模式的有效途徑。
“3+2”分段貫通培養模式概念優勢劣勢
“3+2”分段貫通培養模式實際上就是高職三年、本科兩年的對口學校對接教育模式,這種模式針對優秀而有意向就讀本科的高職院校學生,提高了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為對口本科院校對口專業提供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實現了大專直通本科的貫通式人才培養,既符合高職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一般規律,又有利于就讀本科院校后有專業而高效的技術水平,如此一來,在高職學到的內容得以深化,使國家人才培養目標更明確,然而就當前“3+2”分段貫通培養模式看,教學管理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大大影響這一模式的推廣和普及,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重新審視教學管理內容,從其基本概念和優勢與劣勢入手,正視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提出解決對策,為“3+2”分段貫通培養模式打下堅實的進步基礎。
(一)概念
在我國,“3+2”亦有兩種解釋,首先第一種學制是高職教育的“3+2”,即學生在中考時報考了中專職業教育,由中專培養教育三年之后對口升學至相應專業的高職中學習余下的兩年專業知識,此類“3+2”最終得到的學歷為專科。另一種為本科教育“3+2”,即高職學生經過三年的高職教育學習后直接升入對應專業本科繼續學習培養的模式,其最終得到的學歷為本科,并可以通過測試獲得相應學士學位。兩種教學模式有相同之處,但絕大多數經驗都來自于高職教育的“3+2”,目前我國本科教育“3+2”仍處于探索試運行階段[1]。
(二)優勢
分段貫通培養模式最大優點在于互相彌補學制上的不足,專科教育普遍輕理論重實踐,而本科教育又基本輕實踐重理論,因此培養模式上貫通方法可以形成有力互補,使學生全方面發展,學生可以在前三年得到充分實踐鍛煉,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國大學嚴進寬出的教學弊端,且“3+2”模式中升學過程需要嚴格考核,能充分檢驗學生在前三年的知識學習,且二次升學重點考察的問題是實踐與就業的相關知識,這在我國目前人才需求上不約而同,因此此類教學模式對未來學生培養有很大益處[2]。
(三)劣勢
貫通培養模式的劣勢最凸顯的就是當今我國教育模式中還處于試驗階段,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在攻讀中都是貫通的,走上了職業教育道路,未來又想要繼續讀大學,符合一定條件及規定,學生仍然可以通過測試轉讀大學,各條路徑都是互通的,然而發達國家的國情和學生素質與我國情況并不相同,這樣的貫通式教育在我國未來發展到底能達到什么地步,制定該規則的人也是“摸石頭過河”,初期實驗階段難以保證效率及就業率穩定。
(一)人才需求形式不同
當前“3+2”分段貫通培養模式中教學管理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人才需求形勢問題,“3+2”模式是高職到本科的對口專業對口升學模式,也就是說,學生要在高職或大專經歷三年學習生活,而后進入對口本科院校深入學習,而高職和大專與本科的培養形式不同,高職和大專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搖籃,符合國家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本科院校是為國家輸送素質型人才的基地,學生從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進入另一種培養模式,教學管理很容易出現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偏差,極易導致學生不適應兩方培養,使管理效率大大下降,影響教學管理工作進度[3]。
(二)管理模式較為落后
管理模式是“3+2”分段貫通培養模式的主要教學管理框架,兩方院校管理人員經過協商后制定管理模式,將更好地管理環境,然而通過近些年的試行發現,“3+2”教學管理模式相對來說較為落后,仍然遵循單一的高職、大專管理或單一的本科教學管理,從該模式的概念可以得知,這一模式是二者的有機統一,但管理模式當前無法有機統一,落后又守舊,使這種模式的管理過程較為艱難,普遍難以實現預期目標,除貫通模式完成外,幾乎沒有妥善的教學管理,大大降低該模式的有效性。
(三)管理過程存在脫節
所謂管理過程出現脫節,與該模式機制有直接關系,高職或大專院校是與對口本科院校的對口專業簽訂貫通培養模式協議而輸送人才的,但是高職教學管理內容相對來說較為寬松,與本科院校管理過程有本質區別,學生常常出現從高職院校畢業后難以適應本科院校教學管理的情況,加大教學管理難度,不僅如此,教學管理工作中的教學內容在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之間有一定差別,使學生在前三年的基礎理論知識較薄弱,而重于實踐,本科院校未曾實行專門針對“3+2”模式的系統管理過程,學生已經在三年中形成的基本素養會在本科學習時被顛覆,讓教學管理陷入瓶頸。
(四)生源質量難以保證
“3+2”分段貫通培養模式還存在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生源質量問題,由于前三年學生在高職或大專就讀,整體素質與本科院校學生有直接區別,加之前三年的學習與實踐雖然符合高職學生要求,卻不一定符合本科學生要求,不僅如此,“3+2”模式的主體是前三年,在這三年中學生無論成績如何,最后只要通過簡單的考試就能進入對口本科院校,而入讀高職或大專的學生普遍不適應本科院校,使本科院校在招收這些學生時出現生源質量問題而難以管理,教學管理需要根據這一模式重新設置,增加教學管理難度,對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之間的有效對接產生影響[4]。
(一)優化人才培養目標
“3+2”分段貫通培養模式的主體是高職院校學生,而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有本質不同,這就會使教學管理工作陷入瓶頸,讓學生學習陷入誤區,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點并不是各自獨立優化人才培養目標,而是將目光放在“3+2”模式的整體角度考慮,用“5”代替“+”,高職院校應與本科院校共同協商,將參與這一模式的學生的培養目標統一,與普通高職或大專院校的一般人才培養目標與過程區分開來,讓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就讀,開啟前三年的學習之前就明確這一模式的目的是培養具有應用素質能力的本科生,從而有效促進教學管理過程完善。
(二)更新教學管理模式
教學管理模式的落后是當前“3+2”模式存在的一個有目共睹的問題,長期以來一直遵循傳統單一的管理模式,未能真正分出一項針對這一培養模式的管理模式,針對這一問題,教學管理部門要團結協作,做好學生入學前的思想教育工作,無論哪個專業的學生,都要讓其明白,“3+2”這一模式的優勢和意義所在,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學生用更高的要求約束自己,不僅如此,相關部門還需要制定與這一模式相關的學生高考成績分析報告體制,調查生源,為教學內容設計提供良好借鑒,完善教學管理工作的成熟程度,形成創新模式的人才培養長期戰略[5]。
(三)有效銜接管理過程
管理過程是這一模式在教學管理中的主要問題,高職院校在前三年教育中已經使學生樹立了根深蒂固的高職學習思想,讓學生將實踐、應用能力作為主要發展方向,與對口本科院校的管理過程有很大差別,這就需要實行分段貫通培養的高職與本科院校重新審視管理過程,縮小二者之間的管理差異,使二者過程銜接更順暢,為學生“五年制”大學生活帶來更完善的教學管理。
(四)完善生源質量管理
針對生源質量不均這一問題,院校要從高考這一轉折點入手,從根本上提升生源質量,在這方面,教學管理部門要制定相關策略,不僅專科院校參與其中,本科院校也要與專科院校合作參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源質量,不能使用單一的專科院校生源錄取要求。例如,根據各個省市地區,不同專業的不同情況實際制定高考錄取分數線,在相對教育條件較好的地區可以適當提升生源質量要求,而在教育條件相對較差,技術性較強的專業中適當放寬生源質量要求,充分考慮當前我國教育形勢,從而優化該模式的教學管理工作[6]。
“3+2”分段貫通培養模式的優勢與劣勢并存,我國目前仍處于這一模式的探索階段,出現了許多教學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實踐過程中驗證與完善,從教學管理過程的各個環節入手,立足現實教育形式,借鑒國外先進成功經驗,最終形成全面而完善的分段貫通培養模式教學管理工作。
[1]徐初娜.關于增進“3+2”中高職教育銜接工作的探討——以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
[2]陳江.高職院校“3+2”分段式銜接教育現狀的調查分析——以紹興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大學教育,2014(05).
[3]胡翔云,李佳圣.“3+2”培養模式下中高職銜接點研究——以中職機械制造技術專業、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為例[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2).
[4]趙曉寧,畢萬新.“3+2”模式中高職銜接一體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02).
[5]劉周海.中高職3+2銜接教育實踐與創新研究——以中山職業技術學院依托產業學院實施中高職3+2銜接教育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3(25).
[6]壽祖平,趙鳳.中高職“3+2”教學銜接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