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麗媛
(湖南科技學院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微課的制作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伍麗媛
(湖南科技學院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微課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和歡迎。微課是一種把信息技術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的新型教學方式,是一種靈活、方便、實用的教學輔助資源。本研究以《幼兒心理學》課程為例,分析了微課制作流程,并進行了具體的實踐研究,以期推動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 制作流程 教學應用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代,多媒體技術將教育教學模式帶入到一個嶄新時代——微時代。各種各樣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新型的學習工具,網絡學習平臺等高效率學習資源飛速發展,并滲入學生的學習之中。學生越來越討厭那些冗長乏味的學習方式,開始喜歡簡短精湛的教育教學視頻。本研究重點闡述微課的制作并如何將其運用到教學中。
2.1 微課的概念
微課的定義有很多,但共同點是:微課是以視頻為主,內容短小精湛,應用多種多媒體資源;不同之處就在于視頻的錄制方法不同。筆者認為:微課是教師將教學內容分為若干個小的知識單元或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如PPT、錄屏技術、攝像技術等等),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講解,時間一般在10分鐘以內。
2.2 微課制作流程——以《幼兒心理學》課程知識點為例
以往教學設計我們都要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及教學評價等基本要素進行分析。同樣,制作微課時,需要對這些基本要素進行分析。筆者以《幼兒心理學》課程為例,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微課制作流程進行說明。
2.2.1 確定微課教學課題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3~6歲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的科學,是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該課程主要研究幼兒的情緒情感的發展特點、認識能力的發展特點、行為活動的目的性、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以及幼兒個性心理特征形成與發展的特點。通過《幼兒心理學》課程內容的分析,本研究決定設計以視頻為主的微課,并選取《幼兒的個性》這一章內容進行知識點的細化和設計。對這一章節內容進行知識點分解后,選取“幼兒氣質的發展”這一知識點進行微課的開發與制作,并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進行應用。
2.2.2 課題內容分析
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心理學》課程在專業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教學,學生掌握幼兒園教學工作必需的知識、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趨勢,以及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達到熱愛幼兒教育事業,提高自身素質的教學目的。《幼兒的個性》是《幼兒心理學》的重要章節,重要知識點是《幼兒氣質的發展》,要求學生掌握這些基本的理論知識,達到教學目標。
2.2.3 教學目標分析
2.2.3.1 知識與技能目標
2.2.3.1.1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氣質的概念;熟悉氣質的類型及特點。
2.2.3.1.2 幫助學生判定自身的氣質特點,學會彌補自身氣質類型的負面影響。
2.2.3.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感知、理解什么是氣質及氣質的類型。
2.2.3.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2.3.3.1 培養學生判別氣質類型的興趣。
2.2.3.3.2 樹立科學的教育觀,進行“因材施教”。
2.2.4 學習者特征分析
《幼兒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中專生學習的一門課程。中專生不同于普通的高中生,他們的學習由普通教育轉變為職業教育,發展方向由升學為主轉變為以就業為主,他們的學習活動大多是為以后職業活動做準備,因此學習內容不同于普通高中生,而是學習以后從事職業的專業知識,注重知識的實用性,關心的是學習內容能不能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能不能為以后的職業生涯做鋪墊。其次,當前中專生普遍存在厭學、惰性、依賴、迷茫等消極心理,不少中專生來學校學習專業知識并不是因為自愿和感興趣,而是迫于父母的建議和壓力,他們對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并不了解甚至對未來感到迷茫。另外,經過多年學習他們早已形成固有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習慣,有了自己的學習方式,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第三,中專生集中精力學習的時間有限,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時容易分散注意力。
由此可見,中專生的學習不同于普通高中生,具有獨自的特點,且普遍存在逃課、遲到、上課玩手機、講話等問題。因此,應在教學設計上和教學活動中充分考慮到中專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問題,才能獲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率和效果。
2.2.5 學習資源分析
本研究選擇制作的《幼兒氣質的發展》微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內容。理論方面包括講解概念、氣質的類型以及氣質的特點等方面,而實踐方面主要是判別氣質類型的方法。在媒體設計方面需要制作圖文資料,以便講解時,能夠讓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理解概念。
2.2.6 微課的制作過程
微課的制作主要有課堂錄像型、屏幕錄制型及通過專門的軟件。本微課采用屏幕錄制型。首先,教師要熟悉教材內容,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出PPT,由于是純理論的課程,因此,制作前搜集了許多相關圖片、音頻、視頻等素材,以便于講解概念的時候,能夠使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理解概念。同時準備好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和麥克風,在運用Camtasia Studio錄制前組織好語言。其次,在微課錄制過程中,語速要適中,語言要連貫,可以操作和配音同時進行,也可以先操作,后配音。錄制時,如果講錯了,可以不用重新錄,通過視頻剪輯或者用已有的視頻資料進行加工。最后,錄制好視頻之后,在Camtasia Studio軟件中對視頻進行剪輯、整合、修飾,形成一個完整的微課。
3.1 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
3.1.1 微課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結合
傳統教學方式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目前仍然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因此進行微課學習時,不能否定課堂教學的優勢。由于《幼兒心理學》課程的內容較多,課時相對緊張,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時間有限,因此可以把微課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選擇性使用。微課可以作為課堂的引入部分,幫助學生創設情境;也可以作為課堂的總結部分,用以鞏固學生的知識;還可以作為課外難點解答部分,幫助學生解決重難點或者疑點,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3.1.2 學習者的自主學習
因為微課具有完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所以微課最主要的是用于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微課的特點是學習者在自主學習的時候有更多的選擇性和自由性。很多微課結合翻轉課堂應用于教學,也就是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由老師講解案例或者學生自由討論解決問題。由于《幼兒心理學》的課時有限,微課除了可以補充學習資源之外,更可讓學習者單獨進行自主學習。
本研究結合以上兩種學習方式,把微課應用于課堂前的預習知識部分和課中的案例講解部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2 確定微課應用平臺
微課能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但必須有支持的平臺才能實現,因此,必須把微課放在某一個平臺上提供給學習者,才能更好地發揮微課的作用。
微課的應用平臺有很多,由于本研究學習對象是中專生,他們個性鮮明,追求主流,但自主學習能力一般,必須在老師的監督下才能學習,所以本研究主要通過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平臺上播放微課進行全班性學習。目前,中專生都有智能手機、IPad等移動設備,QQ和微信是他們聊天的常用工具,同時班級有自己的微信群和QQ群,因此可以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進行課前或課后微課學習。
3.3 微課的具體實施
本次實踐以《幼兒氣質的發展》知識點為例,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把微課應用在課前和課中及課后。
筆者首先通過網絡加上學生班級的微信號和QQ群,將微信資源發送給每一位同學,要求學生根據發送的微課資源進行課前預習。發送的消息包括PPT和微課視頻,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資源自主學習教學內容。課堂上,筆者先用傳統教學方法,也就是課堂教學形式,對《幼兒氣質的發展》知識點的重要部分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講解,其次播放微課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并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或者自由討論,把課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感受提出來分組或自由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則由教師進行解答和總結。由于《幼兒心理學》課程比較重要,是獲取幼兒教師資格證的必考項目,因此教師應把微課資料上傳至群共享,以便于學生及時復習和鞏固。
微課對實際教學很有幫助,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還可以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微課以視頻為主,能夠創設出真實的學習情境,對學生預習起到輔導的作用,使教師節省出時間進行其他內容的教學準備。微課還可以幫助一些課堂上沒跟上的學生進行課后學習,而不需要老師與學生面對面反復給學生講解某一個知識點,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又能夠減輕老師的負擔和壓力。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10-12.
[2]魏亮.走近微課程[J].基礎教育課程,2013(02):92-93.
[3]易蘭英.微課制作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2014(8):23-24.
[4]呂琴.微課教學資源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04.
[5]張曉軍,李東哲,陳雷.微課程視頻制作中的注意引導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3(08):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