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芳
(嘉興學院,浙江 嘉興 314200)
對當前慕課的再思考
孫芳
(嘉興學院,浙江 嘉興314200)
盡管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慕課的重要作用,但要真正發揮好慕課的應有價值還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索。當前,面對慕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增強教師和學生的參與意識;其次,要準確把握慕課的核心,慕課的關鍵在人,而不是技術;再次,要對慕課中師生的角色有科學的認識;最后,管理機制的改革是慕課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慕課學生主體性翻轉課堂
2011年,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對于絕大多數中國教師來說,還是新奇的名詞,現如今,它們已成為教育熱詞,并且廣泛走進了中國課堂,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已經對當今的中國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面對這一顛覆性的革新,有寄托厚望的,也有懷疑的,甚至極力反對的。其實,慕課、微課和翻轉課堂,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于執行的過程及方法手段的運用是否科學與恰當。
慕課說來容易做來難,盡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慕課的重要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慕課要真正實現其價值,還需要我們做一些思考和努力。
中國幾千年來比較主流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課上講學生課上聽,教學時間窄化為教室里的課堂教學時間。課堂上,教師只需要將課前準備好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只需要跟著教師的步伐習得既有知識即可,教師和學生都已經習慣了這種已經固化了的模式。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多數人都會對不確定性因素產生緊張和焦慮,尤其是對一些全新的事物,常常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懷疑態度和不安全感。慕課恰恰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全新顛覆,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人們對這一模式持一定的懷疑態度,甚至是抵觸情緒,這也就進一步導致師生對參與慕課改革意識的缺失或弱化。
推動慕課,加強師生的慕課意識是前提。當前,師生對慕課意識直接影響著慕課推廣的廣度和力度,進而影響慕課的效度。首先,教師的慕課意識要強化。華東師范大學吳志宏①教授說,慕課強調的是課前的學習和課堂教學的結合,它能夠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并不是降低教師的作用,而是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普林斯頓大學拉里·庫班教授認為慕課 “只是把課程交給學生,還有待老師講授。學生學到什么部分取決于老師如何教”。慕課不會取代課堂教學,視頻不會取代教師,教師大可不必因為擔心被慕課“下課”而懼怕甚至拒絕慕課。慕課是對教學的深化與優化,慕課需要教師樹立新的教育理念與認識:教室不是教學的唯一場所,教師要善于聯通課內課外、線上線下;學科知識不是教師的全部素養,教師尤其要重視信息技術素養的提高;教師既要重視教的方法,更要重視學的方法的指導;教師既要重視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高,更要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其次,學生的慕課意識要強化。當前的慕課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興致勃勃,學生興趣寥寥。筆者曾經對某高校師范生做過調查,近35%的學生缺乏慕課的意識,學生在慕課過程中被動參與的情況大量存在,從而影響了慕課的效果。強化學生的慕課意識,教師要做到:與學生多溝通交流讓學生對慕課有正確的認識。很多學生對慕課的認識比較表面,這勢必會造成對慕課的誤解,認為慕課與傳統教學相比沒有優勢,反而會增加自己的課業負擔。教師可以通過專題報告、溝通交流(線上線下)等方式讓學生對慕課有科學的認識;學生廣泛參與慕課的全過程,包括設計與評價等重要環節;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在慕課中的動態,多聽取學生對慕課的意見和建議;教師要積極探索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評價機制……
“慕課”一般按照ADDIE模型——A分析(著重分析學生與教材)、D設計(內容結構、表述方式、視覺設計)、D制作(選擇方式、錄制、后期加工)、I應用(課前預習、課中輔導、課后總結)、E評價(微視頻評價、學習效果評價)五個要素——來開展②。許多教師誤以為慕課的核心是信息技術,只要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慕課就是件容易的事。慕課并不是一項視頻制作的工作,而是一個體現先進理念指導的在全面分析學生和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的教與學的活動過程。對慕課而言,最核心的不是技術,而是人。看不見“人”,慕課只能算是傳統課堂的錄像陳列而已,如何才能制作出看得見“人”的視頻?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能看得見學生,即要分析學生并能夠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在設計慕課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年段特征、認知特征、心理特征等諸方面的共性和特性分析;分析學生現實狀況和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發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看得見學生還要求慕課要能充分激發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無論是課前觀摩,還是課中訓練,或是課后改進,學生都必須是活動的主體。學習錄制視頻不是慕課的全部,更不是慕課的旨歸。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即使是慕課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好的慕課必然是根據學情的變化而不斷改進與完善的。二是要看得見教師,即要發揮好教師的重要作用。在慕課中,教師是研究者,教師在慕課中要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自己、研究技術;教師是引領者,教師的引領既體現在課堂上的引導,又體現在視頻制作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學習的引導,還包括在課堂外的引導;教師是對話者,教師需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與評價的全過程。
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相對單一,慕課由于教學手段、教學時空、教學方法等的變化,讓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多樣化和交疊化。
慕課促進了教師角色的轉換。這種角色不僅僅是學習的援助者,而且是聯結已知世界與未知世界展開多樣探究的“觸媒者”或是聯結課堂內外世界之橋梁的“介入者”的角色了③。教師是一個教授者,他依然承擔著備課、上課、指導學生、批改作業等傳統教師的職責;教師是一個學習者,教師既要跟他的學生一起學習課程知識點,同時要學習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教師是一個合作者,要做好做精慕課,避免閉門造車與低水平重復建設,必須注重團隊協作開發,每一個參與慕課的教師都是團隊里的一個合作者,都要學會與同行、學生及其他團隊成員的交流共享,共同致力于慕課的建設與開發。即使是教師“單打獨斗”的慕課,一旦成為慕課課程,教師也不再是課程的唯一建設者,他必須要與平臺的技術人員及推廣人員不斷地溝通合作。
慕課促進了學生角色的轉換。學生首先是一個學習者,但慕課中的學習不再是消極被動的學習,學生轉型為“以工具為媒介的學習的主人公”。其次,學生是一個教授者,慕課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界限已非常模糊,當有學生出現問題時,其他學生也可以承擔起“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另外,學生也可以作為教師的同伴一起參與慕課的全過程,例如分析教材、設計內容、錄制視頻,等等。再次,學生是一個合作者,包括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與教師的合作,學生與慕課其他團隊成員的合作;學生還是一個評判者,慕課的成功與否,學生是最重要的評判者。
慕課的變革將會影響整個教育生態系統,慕課給教育帶來的“破壞性”變革,必然會沖擊現行教育管理機制。教育部2015年4月13日發布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強調,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高校要根據本區域、本校實際對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應用與管理分別制訂具體實施辦法④。當前慕課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機制保障。
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從高等教育到基礎教育,紛紛成立“慕課”聯盟,但大多還是各自為營,缺乏必要的頂層設計和相互協調。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將慕課納入教育發展戰略系統中,加強頂層設計和全局謀劃。通過制定完善的資金保障體制、規范的管理辦法和運作機制,為慕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大環境。
慕課帶來的教學模式的變革,使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學生的學習時間與空間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倘若學校依然用舊的機制來管理和評價必然會扼殺師生對慕課的積極性,甚至會導致慕課的消亡。學校要積極探索管理機制和學習制度的創新,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改革評價方式。譬如,當前的慕課多受到增加學生負擔的詬病,其主要原因在于當前落后的管理體制束縛了教師和學生的手腳。當前不少教師正在實踐的所謂慕課,就是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跟著視頻學習,課堂教學時間一節也不能減少。上海市教委基礎教育處處長倪閩景⑤先生認為:“這種做法是有悖教育倫理的——在課程標準高度統一和考試模式極其單一的情況下,讓學生大量利用課外時間學習,勢必會加重學生課業負擔。”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要靠學校管理層面的大膽創新。當然,教師和學生也必須要跟上機制創新的步伐。
慕課提供商Udacity創始人之一塞巴斯蒂安·特倫說,“很少有想法是經過一次嘗試就能成功的,循環反復是革新的關鍵。我們已經看到學習效果和學生參與程度的明顯改善”。慕課當前還處于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并存。面對機遇,我們需要以理性的態度客觀分析、謹慎對待;面對挑戰,我們應該以積極的心態剖析問題、化解危機。慕課來了,教育的春天還會遠嗎?
注釋:
①盧穎,王瓂.“翻轉課堂”能否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N].西南商報,2014-4-16.
②秋田喜代美.學習心理學:教學的設[M].左右社,2012年版.第164頁
③鐘啟泉.“微課”的誘惑與反誘惑.內蒙古教育[J],2015(25).第14頁
④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7056/201504/186490.html.
⑤“翻轉課堂”并沒有真的把課堂翻過來[OL].http://www. ict.edu.cn/news/n2/n20141223_21178.shtml.
[1]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2]李曉東.“慕課”對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挑戰與對策[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3]湯敏.慕課革命:互聯網如何變革教育[M].中信出版社,2015.
[4]胡鐵生.微課、慕課的建設誤區與發展建議[J].教育信息技術,2014,(5).
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 “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師教育教法類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kg2015302)與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基于生態課堂建設的教育類課程項目教學的改革與研究”(項目編號:Y201431366)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