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總工會 周世峰
把工會組織建到村 讓農民工人人受益
——河南省洛陽市村級農民工工會工作站建設情況調查
□河南省洛陽市總工會 周世峰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民工隊伍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和推動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如此龐大的社會群體,如果任由他們游離在工會組織之外,他們的訴求得不到表達、權益得不到維護,就會嚴重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農民工工作,是新時期工會工作的重點,到底該怎么做?從哪里入手?對這些問題,河南省洛陽市總工會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取得較好效果。近期,調查組采取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個別交談等形式對洛陽市村級農民工工會工作站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據統計,目前洛陽市總工會先后建立村級農民工工會工作站870家。這是地方總工會設立的最基層的工會組織,是由工會牽頭,農民工自愿參加的群眾組織,屬鄉鎮總工會的派出機構,在業務上接受鄉鎮總工會、縣(區)工會的指導,在組織上接受上級黨委和總工會的領導。
洛陽市總工會對村級農民工工會工作站的建設標準做出如下規范:
一是村級工會建設要達到“七有標準”:一有牌子。要在辦公場所的顯要位置對外懸掛統一標牌,統一冠名為:“**村農民工工會工作站”或“**村工會工作委員會”;二有場所。有獨立或與其他部門合署辦公的場所;三有設備。如辦公桌椅、電腦、電話、資料柜等;四有人員。主要是熟悉業務的專(兼)職工作人員;五有板面。至少要有兩塊板面上墻,一塊板面是各項工作職責、工作制度,另一塊是本村當年外出務工人員示意圖;六有工作制度。如《村兩委與工會聯席會議制度》《農民工代表會議制度》《農民工家屬代表座談會議制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制度》《工會小組定期開展活動制度》等;七有臺賬。如《農民工花名冊》《農民工會員花名冊》《農民工維權記錄》等。
二是村工會的組織建設:首先,由村兩委醞釀,推薦工會站長(主席)候選人,報鎮總工會審批,縣總工會備案;第二步,設立工會辦公室,配齊工作人員2-3人(可由村兩委人員兼任),添置必要辦公設施,摸清外出務工人員情況,并登記造冊;第三步,發展農民工會員,動員農民工本人申請,村工會報鎮工會審批,辦理會員卡,根據農民工分布情況,劃分工會小組;第四步,召開村工會成立大會,并掛牌。
三是明確村工會主要工作:一是實現源頭參與,且能最大限度把農民工吸引到工會組織中來;二是建立農民工檔案;三是維權,為傷亡農民工索賠、討薪等;四是幫扶,幫助困難農民工及時報鎮工會建立困難農民工檔案,向上級工會申請生活、醫療、助學等救助;五是服務,如幫農民工辦理流動黨員證、工會會員證、居民身份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和小額借款扶持創業,促進就業,組織技能培訓等;六是做好宣傳工作,向農民工發放《務工指南》《維權手冊》等宣傳資料。
從目前情況看,洛陽市所建村工會主要發揮了以下作用:
1.發展農民工會員,給農民工一個溫馨的“家”。
建立村級工會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把農民工兄弟姐妹組織到工會中來,讓農民工找到組織,主要任務就是為農民工服好務,實現源頭參與。截至今年7月洛陽市共轉移農村勞動力113.2萬人次,主要集中在工業園區、建筑項目、物流(快遞)業、家庭服務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等5大領域。
建會初期,農民工普遍對工會認識不高,后經宣傳動員,廣大農民工還是非常愿意加入工會的。為提高基層老百姓對村級工會工作站的認識和入會積極性,各村工會立足自身,加大宣傳力度,爭取讓農民工多入會。如伊濱區統一印制了1萬多份農民工務工須知宣傳冊和3萬多份彩色宣傳單,通過鄉鎮集市和村工會負責人入戶發放等形式,提高各行政村老百姓對村級工會的知曉率,讓農民工了解工會,認可工會,自愿加入工會。調研中遇到這種情況:有的村目前還沒建立工會,村民們便跑到有工會的村,要求說:“我加入你們村工會,行不?”伊濱區龐村鎮,以困難幫扶和職工維權為切入點,滿足農民工的需求,各村的農民工入會率超過80%。僅龐村一個鎮今年新發展農民工會員1.2萬人。洛寧縣在春節期間利用農民工集中返鄉的機會,組織農民工召開座談會,并幫其辦理河南省職工會員卡。洛寧縣今年新發展農民工會員5.7萬人。新安縣今年發展農民工會員5.1萬余人,宜陽縣6.9萬余人,偃師市3.5萬人。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共新發展農民工會員多達39.1萬人。
2.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當好農民工的保護人。
維權是工會的一項基本職能,更是村工會的重點工作。由于農民工多從事建筑、施工、礦山、打井、機械制造等重體力勞動,發生糾紛、工傷、欠薪的爭議也就越多。為此,各村工會將工作重點放在為農民工維權上,一是組織農民工學習相關法律知識以及怎樣簽訂勞動合同;二是幫助農民工解決實際問題。2016年3月汝陽縣云夢村垃圾中轉站工地施工過程中,因吊車不慎砸到10千伏的高壓線,導致在下干活的農民工耿建娃中電身亡,在死亡賠償問題上與甲方各持其見,達不成協議,村工會得知情況后主動介入并免費為耿建娃聘請律師,經過兩天兩夜的協商調解,最后以60萬元的賠償達成協議,企業和農民工家庭都比較滿意。截至目前,全市共為農民工維權1485件,追討欠薪2385萬元,索取工傷、亡故賠償金350萬元,督促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1400份。
3.幫扶解困,當好農民工的貼心人。
扶貧解困,是工會服務職工的又一舉措。村工會成立后,建立了困難農民工檔案,按照洛陽市總工會的安排,全市所有村工會都要對生活上有困難的農民工進行生活救助,救助標準500~4000元;對家中患有重大疾病的農民工家庭進行大病救助,救助標準3000~10000元;對有當年考上大學的困難農民工家庭開展“金秋助學”活動,救助標準每生2000~4000元;對有子女上大學且家庭確有困難支持其完成學業的農民工家庭,開展跟蹤助學活動,洛陽市總工會發動愛心企業、愛心人士每學期為莘莘學子獻出一份愛心,資助學子們完成學業。新安縣五頭鎮北溝村農民工張立新,妻子馬靈先患有精神病,家庭欠賬較多,孩子張泉以666的高分被北京大學錄取,村工會向鎮總工會申請,后經協調北溝村幫扶單位,一次性救助5000元,解決了燃眉之急。幫扶單位還承諾幫孩子解決后續學費,張立新感動的直掉眼淚。截至目前,全市村級工會共救助困難農民工1200人,救助金額110余萬元,其中生活救助26萬余元,醫療救助15萬余元,金秋助學69萬余元。村工會的工作得到了農民工的認可,他們把工會當成自己的家,有了大事小情,做到“有困難找工會”。
4.全方位服務,當好農民工的熱心人。
村工會是最接地氣的,直接與農民工打交道,在服務方面,不僅僅局限于工會工作,只要農民工有需要,有所托,即使不是工會的事也要做,如辦理流動黨員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等。新安縣五頭鎮倉上村農民工李現平帶人到西寧打工,與一家公司簽訂了打地樁的合同,按說是件高興事,但李現平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按合同,他帶的人手和機械設備不夠,無法按時履約,如違約要賠一筆巨款,上哪找人和設備呢?就在他萬分焦急的時候,同行工友提醒了他,求助村工會,他試著給村工會打了電話,說明原委。村工會接到求助后經過協調組織了15個農民工,帶6臺打樁機趕赴西寧支援,李現平順利的按期完成了合同任務。農民工王建偉、李小梅夫婦二人長期在外打工,小孩和老人留守在家,有一天夫婦給家人多次打電話沒聯系上,只好求助村工會。工會趕緊派人前去查看,原來老人外出走親戚忘帶電話,工作人員撥通王建偉夫婦的電話,說明了情況,夫婦倆這才放心了。王建偉逢人便說:“有了村工會,咱外出打工就安心多了”。
村工會還建立了指尖上的農民工之家——微信群,群主是各村工會負責人。有了微信群后,農民工有何需要,何地有何用工信息,誰的權益受到侵害,誰的工資要不來,家鄉這邊有何情況等都能及時溝通了解。目前洛陽市的村工會60%都建立了微信群,利用微信小平臺,實現服務大提升。
5.創業指導,當好農民工的引路人。
一是向外推介促就業。把有就業意愿的農民工信息向外推介,如汝陽縣有計劃地組織下崗職工和農民工外出務工,先后與3家勞務公司合作,在幫扶中心設置服務窗口,免費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就業服務;新安縣五頭鎮倉上村推介有就業愿望的農民工信息,同時與工業園區及新菲爾耐火廠溝通,僅今年就使村里120余名農民工走上工作崗位。近年來全市共向外推介農民工就業2萬余人。
二是開展技能培訓。北溝村工會組織愿學技術的農民工參加縣工會舉辦的家政、電焊、廚師培訓,有10余人安排了工作;為留守家庭婦女開展手工業加工包裝袋培訓,目前安排30多個農家女到加工廠上班,每月工資2000多元。近年來全市的村工會共組織培訓2000余期,培訓7.8萬人。
三是組織農民工開展知識培訓。辛苦一年的農民工春節期間返鄉過年,村工會在臘月組織全村在外務工返鄉的農民工進行安全務工、信息、維權等方面內容的培訓,增強了不同地域間農民工的聯系,提高了農民工的技能和維權知識。全市的村工會共組織農民工這方面的知識培訓800期, 5萬余人。發放《農民工維權手冊》20萬份,《河南省工傷保險條例》5萬份,《務工手冊》25萬份。
四是小額借款助創業。新安縣女工王海棠創辦的學苑服裝有限公司,因缺少資金,生意一直不好,村工會積極向上級工會反映,洛陽市總工會給與10萬元的小額貸款,扶持其創業。她還承包了縣工會的繡品廠,同時接納下崗職工45人。通過調整產品種類,她探索出以校服和學校床上用品為主要發展方向。如今,公司生產面積擴大到1600平方米,擁有穩定的熟練機工78人,發展五頭、鐵門、北冶、倉頭、城關等鄉鎮加工基地6家,有穩定的生產職工200人,農戶領活的有300余人,年產值達1500萬元。公司先后安排下崗失業女工和女農民工3500人;免費開辦女工裁縫培訓班,有300人經過培訓實現獨立創業,輻射帶動了8000人就業,現已形成產、供、銷、培一條龍的綜合孵化基地。
農民工有創業意愿、創業項目而缺乏資金的,村工會可通過鄉鎮總工會向上級工會申請小額無息借款幫助創業啟動。目前,洛陽市的村工會都有一兩個工會小額借款扶持創業項目,全市累計發放小額借款1.5億元,扶持農民工創業1500多家,帶動農民工就業5萬余人。
(一)存在的問題
1.資金不足,幫扶力度有限。
由于村工會沒有固定資金來源,一般靠縣區工會和所在村的企業給予資助,有些幫扶解困靠化緣的方式解決。
2.人員不足,工作持久性不容樂觀。村工會主要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由本村村長、支書或熱心人士兼職,沒有任何報酬,工作全憑一腔熱情,工作的長期性、持久性不容樂觀。
3.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不高,村工會作用發揮不夠明顯。由于建會時間短,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不夠熟練,對一些法律法規學習不夠透徹,當農民工遇到棘手問題,反映到村工會時,有束手無策的情況,不能很好發揮村工會的作用。
4.農民工會員流動性大,管理難度大。農民工會員在外務工,受各種因素影響,不穩定因素較大,有的不定時、頻繁更換工作地點,給村工會工作帶來困難。
(二)建議
1.進一步加大村工會建設的力度。洛陽市農村富余勞動力有151萬余人,農民工隊伍龐大,會員發展潛力很大,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也很多,因此要進一步加強村級工會建設的力度,實現全覆蓋,讓農民工都找到“家”。
2.穩定資金籌措渠道,規范各項規章制度。只有提高為農民工辦好事、辦實事的能力,才能增加農民工對工會的支持率,村級工會也才有凝聚力。建議從各級工會經費中列支一部分,政府支持一部分,村、鎮籌措一部分,以此來解決村級工會的經費來源問題。
3.加強對工作人員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加大對村級工會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使他們熟練掌握工會工作性質和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服務農民工。以縣區為單位每年集中組織一至二次培訓,時間不少于2天,培訓費用由縣區工會負責籌劃。
4.配備人員,保證工會工作正常開展。一是聘用專職工作人員,聘用人員工資由政府和市總工會共同承擔;二是兼任工會負責人可每人每月給予300~500元的工作補貼。
5.納入黨委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工會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工會工作是黨委政府的一部分,建議村工會工作納入黨委政府年度目標考核,以此推動村工會的建設力度和工作的長效性。